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49

第349章 花园会议

这次于望召开的全体扩大会议是荣膺总兵官后的第一次。

其中的代表意义重大,在今天,于望不仅要统筹以后军队的壮大建设,而且就是内政方面,也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指导开发。

在上次的出征中,汉家军虽然伤亡也是不少,但是换来的却是整个官军越打越强,有了源源不断的精锐后备兵补充后,全体将士无不是野心勃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上的野望。

在这个乱世,大将军手握如此强悍的军队,同时也让地方人们的凝聚力更为强大,其中不论军民,对于在乱世如何生存和壮大都是充满了信心。

由此,早年于望一直坚持大资金投入民政,以此打造坚实的民间经济、物资基础,打造完整的军队体系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大明其他军镇,那些总兵官平时养兵既没有财政基础,又没有可靠的后备兵员来源。他们平时养兵靠克扣军饷,靠出去抢劫,兵员则是拉壮丁。

在如今的世道,不要看大明有些总兵旗下人马众多,实力不凡的样子,可都是空中楼阁。

这样的军队不仅没士气,没训练,就像那沙滩上的泥筑城堡,一个浪头扑来就全垮了,战斗起来不堪一战,和于望的汉家军完全没有可比性。

明末乱世,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左良玉,他的官军对于杀敌是窝囊无比,动不动就弃帅逃跑,动不动就千里转进,他们放任战事糜烂,放任地方任流匪荼毒。而官军自己对于地方百姓却是如猛虎下山,他们的军队给养完全就是走到哪,抢到哪,比起流寇的手段还要凶残十分,期间要是兵力有折损,也好办,去强征壮丁就是。

这样的军队与其说是朝廷的官军,还不如说是一群祸国殃民的蝗虫军。可叹在如今的世道,虚弱的中央朝廷没有丝毫底子和勇气,平时还得惯着他们,还得小心谨慎的维护彼此的关系。朝廷担心的是,如果一个对措不好,这些跋扈的、不听上令的武将会不会扯旗造反···。

如果说以前的汉家军局限于一隅,虽然看起来短小精悍,很是难招惹,不过毕竟是底子薄了点。

而今却是不同,现在于望统筹整个永平府,这地盘一下子就扩大了无数,只要再好好经营,不出三五年,这坚实的基础打造出来后,这实力那还真是天下无人可以憾摇。

由于此次参加会议的官员诸多,前面原游击将军办公大厅再也容纳不下,于望索性把会议地点指定在了宽阔的后花园。

其时,这些奉命前来参加会议的诸多于望嫡系官员通过将军府手下的守卫引导纷纷通过翠柏遍植两旁的小石径,进入龙虎将军府的后花园。

虽然将军府位于大明北地,但是后花园在秦如烟的别具匠心下,却是个以柏石为主景的园林。

园中有四季假山,分别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春、夏、秋、冬四山,各自成景。

于望平时的书轩就在春山与秋山之间,坐北朝南,宏伟厚重、三楹七架的布局,横匾额宣墨的是“雄鸡轩”三字,正面廊柱上有一联:“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雄鸡轩”的建筑,在秦如烟的手中虽然不如唐宋的浪漫柔和,但其中严肃,拘谨而硬朗的基调充斥其中布局,也充份表现出明代建筑那典型的品味。

周遭园林内栽满了长青柏槐树、期间婆娑绿影,西北方秀丽的夏山,东边峭拔的秋山,北面清池小亭,通过四面的大型花格窗,隐隐透入书轩,有如使人融合在四季景色之中。

而轩堂中陈设更是整堂红木家具,四壁张挂名画,梁上悬四盏八角宫灯,富贵中不失文秀之气,处处显示出于望的身份和情趣。

本来对于这些典型的大明豪门生活“基础硬件”,于望是丝毫不感冒。

可是家有贤妻如此,处处要讲生活情调,处处要如诗如画,再说如此打造也没有花了于望手中吏书司的一分公帑,全是她自己平时积攒的家底,如此一来,于望也听之任之。

在雄鸡轩外,密集的人员一排排的恭谨端坐。人们此刻虽然心情或是激动兴奋,或是強自镇定,但是置身如此孤高磊落,瘦挺空透的动人环境,一时间也把心事抛开,浑忘尘俗。

初日刚照大地,宽阔的将军府后院内,声音一阵接一阵传来。

于望直接就在雄鸡轩前摆下了案几,正金刀大马的端坐在哪里眯着眼小心的沾着嘴唇喝茶。

自从娇妻进门后,在秦如烟的潜移默化下,对于茶道,于望终于也有了一丝了解。

虽然,于望觉得喝茶还是大碗茶来的痛快,但是屡次在如烟的白眼下,说什么自己是“老牛饮水”、“牛嚼牡丹”,没得糟蹋了她精心炮制的清茶,从此以后他居然也开始慢慢“装/逼、有格调”起来。

在案几的下方,肖先生正挺立在前,口中郎朗不断:

“此次出征,我汉家军共夺回银两折合六十八万余两,缎匹棉布一万六千余匹。人口三十万有余,粮米三十八万余石,猪羊二万余头,牛一万五千余头,马骡四万八千余匹,其中战马约一万三千匹···,缴获奴贼盔甲三万九千六百百余副,马车、帐篷、辎重无算···”。

在宣告战利品的同时,肖先生红光满面,一肚子的感慨!

大将军的家底,他可谓是一清二楚,他是一开始就伴随着于望白手起家。

大将军对自己的倚重和厚望就不要多说了,可是肖先生也常常感到内心深深的无力。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于望不计成本的开发民政行动中,整个吏书司外表看起来是风光无两,但是内部就是钱粮两囧。

套用于望大人时常对自己的感慨,说自己是火笼。

火笼是江南哩语,又可引申为灯笼,不要看灯笼外面光满四射,热力奔放,万人瞩目,其实内部是空心的,而且还有火烛时刻在煎熬内部空间。

肖先生时常感慨将军大人的隐喻贴切,可不是这样吗?尽管平时肖先生恨不得把一个钱掰成了两瓣花,可是那远远不够。

看着肖先生在汉家军体系中的地位是崇高无比,什么事情都可一言而决,甚至是四大天王在他面前也是执礼甚恭,但他知道自己难处。

在平时,每天他收到属下到处要求拨钱粮的申请时,简直拍桌子骂娘的心思都有了。

不过现在好了!有了这样大规模的钱粮、牲畜收入,他手中经费紧张的情况立刻就可以缓解!

以前肖先生对于战争其实是极为排斥的,虽然他对于将军大人的军队建设也是倾力相助,图得就是保卫桑梓家乡,但对军队外出征战还是极力反对。

可是,现在···,肖先生不这么想了,早知道对外战争有这么多好处,以后资金紧张的时候不妨就出去大打一场。

唔,肖先生此刻忽然想到了大将军无意间说过的一句话:“当内部矛盾不可解决的时候,不妨考虑将内部矛盾转移成外部矛盾···”。

当真是至理名言啊!

肖先生此刻心情极为振奋,在如此巨大的收获清单前,没有人可以保持冷静。

他还记得,当年大将军出任乐亭操守的时候,一个硬指标就是要将乐亭治下人口规模扩大到十万。

十万人口看着不多,但是当时整个乐亭人口基数才三四万,还不如江南地区那些动不动就几十万人口的上县的一个零头。

就这样,肖先生呕心沥血,到处招揽灾民、流民,花了无数财力和物力,在两三年的苦心操持中,才堪堪达成目标。

而如今,汉家军不过是出外大打了一场,一举前后就拉回三十来万的难民,这三十万穷的叮当响的难民在对于其他大明地方官来说,是累赘,是包袱,是拖累,是麻烦,要救济,会拖累政绩,是····,唯恐甩不掉。

而在大将军的地盘又是不同,有了如此巨大的人口到来,只要好好整顿和消化,肖先生坚信,不出三年,这些巨大数目的人口将转化成为财富,转化成实力,他们是税收,是地盘的坚实守护者,是军政机构的坚强基石···。

如此下来,大将军是强者愈强,在整合了整个永平府后,天下还有何人可以分庭抗礼?

肖先生报告不断,在他面前成排的是坐满了开平中屯卫的文官武将们。他们皆是于望核心嫡系的文武官将。

各人脸上,皆是喜形于色,意气风发,只见满花园是耀眼的红色官袍,不说这次大将军具体的内部封赏还没有具体定下来,便是此次出战的将官们,朝廷也是对人人都有升赏。

虽然如今的汉家军体系官将对于朝廷的封赏极为心淡,但毕竟是喜事,所以让人们极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