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12

第312章 人心散了

在潮白河之间,饶是通州地区号称“水陆之要会,畿辅之襟喉”,然而此次清兵入关已经是两度兵临该地,国朝官军更是在通州城驻扎了重兵和清兵对峙。

尽管明军和清兵之间并没有爆发什么的大的战事,但是单就通州地带而言,除了鞑子的劫掠,还有朝廷官军不时出动对地方百姓进行洗劫,早早就弄至该区域城垣崩毁,田园荒芜,人民流移四散,庐舍空而不居,百里湮绝无民。

在这一大片暰横数百里、布满废墟荒村、仿如鬼域的荒弃土地上,潮白河畔,横亘眼前的是高达两丈的清军木寨,其左右延展开去,当真是占据了东岸的好大一片地盘。

而木寨外则是光秃秃一片广达半里的空地,所有树木均被清军砍掉,既用作大寨建材,又可作为清野的防卫手段,免致敌人掩近仍懵然不知。

木寨坚固的外围每隔三丈便设一望楼箭塔,上有清兵居高把守,这样的望楼粗粗一数的也有近百个。

原本清兵骄狂惯了的,他们铁蹄纵横明国腹地,兵锋所向,明军披靡,就是说行军扎营,一贯是草草了事。

然而,这次新接掌正红旗的杜度却是为人谨慎。

他首次得以做一旗之主,除了意气风发,就是谨慎再谨慎。作为偏师主帅的他,万万不肯在自己刚刚飞黄腾达的时候,就意外的在阴沟里翻船。

所以,眼前在通州的清兵,是难得大规模的正式立寨,而且为了以防万一,谨慎的杜度还把大营扎在了潮白河的东岸,由此隔了一条河流和通州城的明兵对峙,这样一来,就一举绝了通州明军夜袭骚扰的可能。

然而,杜度千虑万算,真正敢袭击清兵的不是西边的通州“十万”明军,反而是来自东边开平于望的数千汉家军。

此刻清兵大寨里,各个寨门洞开,在可容十马并行的大门里,无数清兵的传令兵和哨骑正在不停进进出出的奔驰,他们似乎在执行紧要的任务。

整个清军大寨中,已经是到处挤满正要整队离开通州的清兵,在这其中,还不断有新的清兵如梦初醒的,慌张的嚎叫着,从散落的帐篷中钻出来,那一股股乱糟糟的人流从支道涌来,加入混乱的人潮里。

整个清军大营此刻是充满了惊慌满语的嚎叫声,军官挥舞的马鞭声,呵斥声,沸反盈天的让人极度怀疑这个老天是不是就要马上塌下来了?而就在一刻钟前,弥漫在整个大寨的是那种无可言喻的懒洋洋和风平浪静。

一时,人喊马嘶,骡叫驴鸣和车轮磨擦地面的声音,充塞在整个大寨上空,营里里触目所及都是狼藉一地。

因为,上头已经有明确的命令下来,清军的生死大敌正在火速挺进过来,半个时辰内,所有清兵要整理辎重,准备撤离。

一听上头有“转进”的命令,来的对头还是汉家军。在死亡的威胁下,就算是清兵也一样,此刻军心立马涣散。

大部队都要跑了,谁也不愿单独留下来等死,于是清兵们纷纷只收拾紧要的细软财货,匆匆到自己所属的旗号汇总,在下一刻,很快的,他们就要踏上茫不可测的“转进”之路。

在召集兵将的号角声中,正红旗甲喇章京瓜尔佳正注视着自己属下千多名女真勇士从大寨的的各个角落中钻出来。

这些清兵行色匆匆,有的全身盔甲穿戴整齐,有的衣衫不整,但他们不论装束差别如何之大,都有两个相似之处,他们身上都带着大大小小包裹,脸上都有着惊慌的神情。

野外帐篷,本来是清兵历来出征时不可或缺的必须军需。但是大清的勇士在他们窜出自己的帐篷后,没有一个人会回首看一眼,眼下所有的帐篷也并没有人去收拾,被人弃之如敝履。

由此一来,本来是清军中人气最旺盛的帐篷地带在这个时刻反而都变得寂静无声,再没有一丝生气。

瓜尔佳此刻骑在他心爱的战马背上,他身边的白甲兵正牵牢了其他四匹高大的骏马。

这四匹战马本来是这次入关中,他带着的空余的轮流作战马匹。

然而此刻,或许是瓜尔佳疏忽,也或许是瓜尔佳默许。眼下他的亲兵居然一点都不珍惜这些战马的脚力,现在马背上都全都驼满了财物,没有一丝空余的位置。

“瓜尔佳大人,看着眼下,儿郎们大概聚集的差不多了!”

瓜尔佳的副将来到了他的身边,他同样骑着一匹口外俊马,把剩余本应是作战时才骑乘的战马都拿去做苦力。

纵观眼下聚集到瓜尔佳身边的清兵,几乎都是一人三马,而现在每一匹空下来的马匹,都背上了大小不一的包裹。

聚集在瓜尔佳身边的各人都是面若死灰,一个是因为这次清军的死对头来了,他们不得不走。

然而更为让他们痛恨的是,此次他们正红旗损失太大了,时近半年,自己辛辛苦苦掳获的财帛粮草,眼瞅着就要被对头笑纳,这一切都怪那该死的汉家军,更该死的是明将于望。

看着儿郎们不甘心的脸色,瓜尔佳自然是心知肚明。

其实早先在军议中,那个莽撞的佐领富察不是没有提出再便宜也不能便宜对手,要趁着汉家军没有来之前,一把火烧光所有抢来的财货。···如果固山额真敢于真的和于望作战,他倒有妙计一条,那就是效仿早年蒙古人的战术,驱底下难民为前驱,大军随后压上,就这么的和于望决一死战!

然而,这个提议一出,富察当场被其他佐领驳斥的体无完肤。

这个富察自认为口气豪迈,睥睨群雄,但是在其他人眼中不折不扣是傻子!

说句实在话,在场的哪个人没有与于望军血战过?

汉家军的战斗力,早让各人心惊胆战。富察的建议听起来不错,但汉家军与其他明军不同,清军以前自认的所有的“优势”,不论信心怎么充足,在汉家军面前,最后都不免打成烂战。

尤其是漳水大战后,满清八旗无不痛彻心扉,先前已经有了这么惨重的损失,现在随便哪个清军佐领更不愿意再让自己部下受到轻易折损。

谁能保证富察的“一厢情愿”能完美实现?

大军作战,形式千变万化。这个富察家的话说的容易,驱动难民为前驱,大军在后掩杀,怕就怕到时候明军对于难民冲阵,下辣手屠戮,而随后难民群乱哄哄的四散而逃,从而扰乱了清军的排兵布阵。

如果战场一旦混乱起来,汉家军趁机派出一部人马纠缠上来,再四面合围,大清勇士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对于和汉家军作战,所有的清兵将领宁愿先虑败而不愿先虑胜,一想到这个可怕后果,当时中军大帐内一片寂静。

富察这个建议虽然不可行,但是更让人们认清一个事实,眼下不是怎么和于望作战的问题,而是要远远避开这个“麻烦”,这明国土地如此广大,何处去不得?

想当初,“十万”女真主力都奈何不了于望。所以,这“转进”不“转进”的已经是关系到他们正红旗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最后杜度决定就是放弃此次所有掳获的人口财帛,快速撤往天津。虽然旗内各人,没有人舍得放弃这些辛辛苦苦掠来的财富,但是好歹如此如山似海的物资,光就汉家军接收和盘点就要花去不少时间。

天下没有人会把送到嘴边的肉丢掉不吃的。

如果听富察家说的,一把火烧光了物资,谁知道于望会不会恼羞成怒,从此就盯上了正红旗死缠不放?

此次清军大举南下本就是劫掠,可不是与汉人拼命的。既然明国的钱粮是劫之不尽的,那还不如留个羁绊给于望,至于于望领不领这个人情,那就另外一说了。

如此,杜度敢肯定在自己率军撤退后,于望的部队一时半刻肯定是不能火速追上来。

到时自己的正红旗大可从容而走,光为这个,就值得。

“瓜尔佳大人!此刻本部甲喇的勇士已经大部到齐,只是先前派出野外探哨的几十勇士还未归来,大军就不等他们了吗?”

听着副将对自己的询问,瓜尔佳心中苦涩:先前这些派出去的勇士,其实就是送出去的炮灰,大概也就永远回不来了···。

“···既然如此,大军差不多该开拔了,”副将见主将没有吱声,接着提着建议:“要是真的等汉家军赶到咱们眼鼻子底下,为了轻装而走,要不然我们就只能又丢东西了。”

“当然,是该走的时候了。既然儿郎们已经集合,本甲喇章京却是要往中军大帐缴令。”瓜尔佳点头道。

然而就在此时,正红旗清军营地的箭塔上,却是哨兵尖锐的嘀箭破空响起,随即便是底下一众清兵骚动了起来,一股看不见却能感觉的到的沉闷,莫名的恐惧在营地内传扬出去。

随着警报嘀箭的响起,大寨外只听到阵阵疾风骤雨般的马蹄声由隐隐至轰隆,自东边方向,一队火红战袍的明军骑兵正呼啸而来。

先不说这股明军到底是如何突破了清军在野外布置的重重游骑警戒线。

原本在清兵大寨外也不是没有布置的游哨骑,然而那些清骑对于这股突然逼近大寨的明骑居然视若无睹,反而拨转马头,纷纷远远的避开了去。

很快的,这股明骑逼近了营寨,只见他们绕着正红旗的营盘在纵马奔跑,他们有的细心的在观察清军的营寨布置,有的嚣张地舞着刀枪弓箭,只是对着营寨大声嘲笑,肆意指点。

反而整个大寨里重兵集结的清兵是结舌瞠目,鸦雀无声,呆呆的看着这十几明骑在自家门口耀武扬威!

要说,这种嚣张的场面,清兵很是熟悉,但是这种场景更多的时候是出现在自己大清勇士用来弹压、威吓明军时出现。

这天地真是倒转过来了!

围聚在瓜尔佳身边的正红旗诸部将,个个脸色极为难看,他们大清兵哪受过这等羞辱?

尤其让他们气愤的是,散落在大寨外的清兵游哨起码有好几百骑,面对这区区十几骑的明军,他们不阻拦截杀不说,居然还远远的跑了?

这还是我满洲的勇士么?

瓜尔佳脸色铁青,却是心知肚明:“转进”命令一下,整个大军立刻人心涣散,人人只思逃命,谁还会卖命作战?

这人心散了,队伍就没法带了!

以前清兵总是嘲笑明军的“大转进”就是大溃败,那就是被清兵大屠杀的时刻,如今这苦果,正红旗也要尝到了吗?

其实,瓜尔佳自忖,现在那野外的探哨如果换做是自己,此刻也必然没有截杀明骑的决心。

因为马上就要全军撤退了,谁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和明骑拼命?

死贫道,不死道友?

这种高尚的稀罕动物,如今在清军里也只是“传说”而已。

要知道这可是能送命的,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