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06

第306章 大形势

崇祯十一年秋的满清入关,在巨鹿之战中,卢象升战死,令天下大震。

大明朝自与后金开战以来,虽多次损兵折将,但尚未有督师战死的先例.而另一主帅总监高起潜也是兵溃不战而逃.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惨败。

在这过程中,高起潜竟把卢象升的死讯隐匿不报,他以自己小人之心度卢公的君子之腹,竟然一口咬定卢公畏罪潜逃,想诬陷卢象升遇敌退却不战的罪名,从而减轻自己兵败的罪责。杨嗣昌得到得到他信誓旦旦的报信后,便疑心卢象升是否真的战死,几番派人验视。继而到后来,顺德知府于颖派人在战场上找到了身穿孝服、遍体鳞伤的卢象升遗体,据实上报朝廷,这才弄清了真相。

至于当时于望的官兵在旧战场上没有找到卢公的尸身,却是晚了顺德知府一步。

可叹在这个时代,忠臣往往没有好报,卢公一生精忠报国,在朝野却是得罪人无数,他为国战死,八十天后遗体才被入殓。第二年,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求给予抚恤,第三年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一次申请,朝廷都不答应。很久以后朝廷才追赠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予公祭、公葬,荫封子孙为世袭锦衣千户。福王在位时又给他追加谥号为“忠烈”,修建祠堂予以祭祀。

或许卢公本身并不在意这些身后之名,但是汉家的英雄结局大都是如此,所谓英雄“流血又流泪”不外如此。

当然了,在明末大厦将倾的最后时刻,最后一个力图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孙传庭也是得到了如此遭遇,他一生也是为大明朝沥胆披肝,于渭南战死,其马革裹尸,年约51岁。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然而孙传庭虽然战死,但满朝诸公在以往大都被他得罪了干净,便纷起诬陷,崇祯也认为他诈死潜逃,于是没有给予赠荫。

结果这位汉家杰出的好儿子,还是在乾隆四十一年,居然被“我大清”追谥“忠靖”。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明末这种上下集体道德沦丧,统治文官腐烂到根的情况下,这样继续颠倒黑白的执政下去,令忠良枉死,有识之士寒心,小人继续得志的大局蔓延下去,这国朝不覆亡,还真是没有天理了。

至于这次鞑子入侵中,还有一位所谓的“笑柄首辅”刘宇亮这人,他能耐平庸不说,办事还糊涂。

早先他在南下的“督查”官军作战的时候,闻风有清兵的动静,撒腿而逃晋州,结果晋州知州蔑视之,闭门不纳,于是他便弹劾晋州知州陈宏绪,引来一大堆麻烦,还让崇祯皇帝下旨训斥了番。

后期他跑到天津后,为了展示首辅的威严,所谓狮子挑软的捏,又疏论诸将临敌退缩,奏疏上论及弹劾保定总兵刘光祚,崇祯于是下诏要斩刘光诈于军前。

刘光祚这个人,以剿匪起家,在以往绞杀流匪军的时候,立功累累,就是这次鞑子围城保定,虽然他坚守不出,但是毕竟清兵还是无功而去。刚好在刘宇亮弹劾他的时候,他报武清捷,刘宇亮闻讯马上改弦易辙,复而拜疏请宽。

对于这样糊涂的人物,办事一事无成,徒留笑柄,前后言行不一,朝三暮四的,崇祯帝真是受够他了,于是怒罢刘宇亮,改派阁员周廷儒到天津坐镇。

自卢公的巨鹿战死和于望的漳水大战撤军的消息传开后,整个明国腹地的官军全面崩盘,就再无敢言战者。

在于望引兵突围后,清兵再无敌手,兵锋所向,千里之内,善于驰骋的满蒙骑兵,千千万万,飞驰起来如一股狂风卷地,箭锋指处,明兵纷纷披靡。

朝廷虽调集大量兵马,号称39万5千人,但“援师无一矢相加”,清军占领临清,明军却远远移师到威县,清军攻河间,明军远走山西,而且沿途大肆劫掠本国百姓,“所过一空”!

清军到了青州、兖州一带,蓟辽总督赵光卞却驻军千里之外的良乡,按兵不动。多尔衮看透了明朝官军人数虽多,但是兵熊熊一窝,才放心大胆的随心所欲的行动,如入无人之境,迟迟迁延不去,甚至十万清军在莒州放马一个月,如在自己国中一般。

其中,在清兵的运动中,在于望归去后,多尔衮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大干一场。于望走后不久,清军按照先前战略,遂自东昌渡运河,直趋山东济南。

在这个时代,国朝官军对上鞑子兵,已经是畏敌如虎,闻风而逃,对于清兵的动静是两眼一抹黑,打起仗来,完全是天聋地哑,一切作战指挥都如在梦中,如在鼓中。

崇祯十二年正月,正值于望率军在开平整编和休整,清军攻入山东。时朝廷诸公以为德州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地,于是这班文官“运筹帷幄”,杨嗣昌更是传檄令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扼守。于是济南空虚,止有乡兵五百、莱州援兵七百,势弱而不能守。清军从畿辅而西,抵山西界,复折而南,绕开德州,下临清,渡会通河,直插济南城下。

清军两翼兵马纵横奔腾在山东大地,他们在多尔衮的指挥下,绕开德州,会合于济南城下,一天之内,城破,巡按御史宋学朱刚一上轿,听说城陷,衙役们丢下他全跑了,清兵冲上来,将他杀死,德王朱由枢、奉国将军朱恩赏等都在城破后被俘。

或许是为了报复在漳水之战中受到的惨重伤亡,清军大举屠城,战后,清理城内尸体,竟多达13万具!整个城里的财物被劫一空,清军饱掠后,转劫掠山东其他城镇16处,明军姗姗来迟的援军虽然在遥遥尾随,却不敢进攻。

如此一来,大喇喇的在明国境内抢够了的满蒙联军在这次无比冗长的军事行动中,连带从老巢出发到如今,时间已近半年,这群强盗终于起了归乡之心。

在于望手下夜不收和情报局特工全力以赴的工作下,以上所有的情报都一点一滴的汇总到自己手中。

在将军府的军议里,林林总总的情报一一被详细的说明,所有在席的将校无不是双目喷火,满脸赤红。

作为武将体系的这些将校由于本身就有很强的纪律性,表现的虽然愤怒欲狂,但毕竟还是能克制,除了能听到他们那集体粗重的呼吸声和看到剧烈起伏的胸膛外,就再无动静。

倒是以肖先生为首的文官体系按捺不住,在一条条的消息披露后,肖先生怒发冲冠,摔椅而起,疾呼“···奇耻大辱!奇耻大辱!”

那全兴自然也免不了振臂呼应,也扯着嗓子高喊了几声。

不过,在一片的丧报中,倒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在上次的巨鹿大战中,在明国几千病弱之师誓死作战的情况下,满清正红旗旗主岳托由于在当时便受了箭疮,随之病重,终于在清军攻掠了济南城后死在军中。

由此一来,卢公虽然战死巨鹿,满清也不是全无代价,同样付出了一员能征善战的贝勒一名,何况这位贝勒是为一旗之主,为努尔哈赤之孙,后期皇太极追封他为克勤郡王。

如此重要的精英人物死在明国战场上,也是为满清崛起后空前未有的损失。

再其次,当满蒙联军劫掠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无不是归乡心切。

据情报说,现在的清兵已北还至天津,值运河水涨,辎重绵互难渡,其车驼绵延300余里,历时几天尚未过完,明将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功等劲兵猛将都集中在通州,督师周延儒不敢说一句堵击的话,从早到晚,闭城不出,还频频编造“捷报”给崇祯帝,

天津,不过是距离开平区区二三百里地,可谓是在汉家军老巢的眼鼻子底下。

这次清军饱掠而归,据情报特工的粗粗估计并结合俘获舌头拷问出的情报,据悉,这次清军劫掠中收获的黄金不少于1万两、白银2百万两以上、珍珠4千两以上,各色绸缎共5万多匹,缎衣和裘衣1万余领,貂狐豹虎等皮500余张,俘获人口37万人,驼、马、骡、牛、驴、羊共32万余头,至于底层兵士及其亲王、贝勒、将官的家丁所私藏的金银财物,更是尚未计算在内。

面对清军如此空前的收获,如此众多的财帛、畜牧、人口,于望早就决定劫取之,发誓要让他们再次的损兵折将,劳而无功,让这班强盗损失的痛彻心扉后,彻底绝了以后动不动就入关劫掠的念头。

其次,对于望来说,天津这场战必打,只要能成功的劫取到清军收获的大部,从此自己家底便是无比的雄厚,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放手大干。

收获了这些让人眼红的滴血的银两粮米,自己就可以轻松几年。而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只要成功解救回二十万被清军虏获的人口,刚好整个永平府如今是地广人稀,也可以壮大自己力量。

只要自己此战胜后,再休养生息个三五年,自己势力一成,天下再无人可制。

这其中的好处自然是享用不尽,不仅仅是于望这么想,就是底下一众的文武嫡系属下都是心知肚明。

在如今这个乱世,将军大人越是发达,对他们的未来就愈有保障,他们随之分享的好处就是愈加的多。

在他们的眼中,在这个末世,除了将军大人,还有何人能带领汉家百姓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光明?

所以,在这场军事会议中,于望不用多说,上下早就众志成城,于公于私,汉家军非要再狠狠的和鞑子做一场不可。

而杨国柱和虎大威毕竟是外人,虽然眼下他们也是列席上首,却是在军议结果出了以后,于望才派人请了过来,告知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