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丝绸之路(中册)
2960600000044

第44章 盛世情怀(3)

拜克尔道:“父王会照顾好自己。”转身对高仙芝道:“你是大食驸马,是孤王的女婿,孤王把女儿交给你,你必须照顾好她,要是让她受了委屈,孤绝不饶你!”高仙芝道:“放心!她是我最爱的妻子,宁可我舍弃生命,也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贾米拉上前道:“父王,女儿和二妹也要同去。”拜克尔看着贾米拉不知该说什么,却见胡玲耶也走上前来,便一手抓住一个女儿的手,却又说不出来。

胡玲耶感动地道:“父王,既然说不出来,那就别说了。”拜克尔道:“你们都保重吧!到了赛里斯国,如果遇到心上人,别忘了先对你妹夫说。那里山高路远,父王很难照顾你们,就由你妹夫代父王照顾你们。”贾米拉、胡玲耶道:“放心,您多保重!”拜克尔道:“拿三件国宝来!”有人捧上国宝,拜克尔分别拿起,依次送给贾米拉、胡玲耶和麦莱凯。

拜克尔道:“你们这一路,应该不会寂寞。父王不仅派了卫兵护送,还有使节赛义德陪同。等赛里斯国那边回应,我们就联合给吐蕃一个打击!”说完用大食礼节亲吻了三个女儿,又拿出挂在脖子上的传国挂件看着高仙芝道:“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带她来看看我。”说着眼泪再次流下。高仙芝按照大唐礼节跪倒道:“父王保重,我们明天就上路了。”

十三

夜晚,张九龄在府里招待客人。府里坐着同榜进士綦毋潜、崔国辅、储光羲,他们都是来拜府的,周克安进来道:“大人,王维求见!”张九龄高兴地道:“有请!”周克安转身出去,綦毋潜高兴地道:“太好了,想不到在这里能见到他。”张九龄问:“你认识他?”

綦毋潜道:“是的,那年落第心情低沉,打算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是他主动请我吃饭,临行又送我一首诗。正是那首诗,激发了我的斗志。”崔国辅道:“说到王维,我是仰慕已久。”储光羲也道:“是啊!我很欣赏他的田园山水诗,只恨无缘得见,想不到今天可以见到,莫非天意?”

正说间,王维进来道:“参见大人!”张九龄道:“免礼,你看这都是谁?”王维一见綦毋潜,高兴地道:“是你!听说你中举了?”上前朝綦毋潜捣了一拳,綦毋潜也捣了王维一拳道:“我这不是在做梦吧?”王维道:“是做梦啊!人生本来如梦,要做梦,咱们就把这梦做好,做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吉庆的美梦。”

张九龄道:“说得好!我先来引见一下,这位是崔国辅,这位是储光羲,都与綦毋潜是今年的同榜进士。”又对崔国辅、储光羲介绍道:“这就是王维。”王维冲崔国辅、储光羲一抱拳道:“幸会幸会。”崔国辅、储光羲也一抱拳道:“久仰久仰。”张九龄见大家都站着,忙道:“都别站着,坐下说,坐下说。”

大家坐下后,张九龄接着道:“你们的来意我心领了,无论谁的礼物我都不收。这不是我不通情理,而是收礼会演变成受贿。”王维道:“大人的品德,真令人敬佩。不过,别人的礼您不收可以,但我的礼您必须接收。这次,我王维能重见天日,多亏了大人的举荐。”

张九龄忙道:“不不不,我举荐你,那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你这样的大才出力,而非拉帮结派。”王维道:“我的礼物就是一首诗,题目是《献始兴公》,请上纸墨笔砚。”张九龄大喜道:“我收了。”立时有人将纸墨笔砚摆好,并有人研好墨展开纸,王维上前写道: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綦毋潜赞道:“好诗!此诗称颂张大人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你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张九龄也赞道:“真是好诗!”遂拿起诗文看着道:“你的意思是说:宁愿栖隐山林之中,宁愿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富贵享乐而阿谀巴结王侯。如果我没理解错,这里以饮涧中的流水来代指隐士的清苦生活,以食用小米和肉类指代豪华的生活,以攀登险峻不平的山峰比喻委曲求全讨好权贵?”

王维认可地道:“不错,请接着点评。”张九龄道:“写得形象生动,思想准确。接着,进一步表示宁可终生做一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自己坚持气节,不善圆通,在道德操守上却能始终如一。不管出仕还是入仕,都不能丧失人格。诗的后半部分转到我任用你的意思上来,而在思想脉络上仍与前半部分密切相承。”

张九龄点评完,随手将诗文递给綦毋潜道:“我看,还是由你来点评吧。”綦毋潜受宠若惊,当下道:“好,既然张大人让我说,我就说几句,不妥之处敬请见谅。”遂望着王维道:“你先以第三者的口吻赞扬始兴公。大君子自然指张大人,他用人唯贤而不结党营私;对国家的官爵不徇私出卖,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为老百姓着想,我说得可对?”

王维道:“正是此意。”綦毋潜接着道:“诗自然地转入向张大人陈情的本意。你恭敬而又虔诚地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属吗?这一‘跪’一问中,包含着你对张大人由衷的倾慕和渴求得到信任的强烈愿望。但你绝不是阿谀奉承,乞求利禄,并不希望张大人为自己徇私。到了最后两句,你直接表明态度,这是本诗的关键。”

王维点着头道:“对,请按你的解释讲。”綦毋潜道:“你说:‘若是出于公正而任用我,我很感激;如果任用我而存私心,则非我所望。’这样既表达了你的要求,也照应了对张大人正直无私精神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讲气节、重操守的品格,使诗歌在结构上很完整,思想境界也很光明磊落。我这样解释,不知可符合原意?”

张九龄高兴地看着綦毋潜道:“点评得好!这首五言古诗写得真挚明白,健康爽朗。”又看着王维道:“你的诗中,表现了慷慨的义气、刚正无私的精神。不仅语言通俗明快,而且格调高亢健举。好!这个礼物我收下了!”接下来,王维见张九龄总是围绕着自己的诗做文章,便感动地道:“多谢张大人抬举,其实您的那些《偶感》诗,都是精品。”

张九龄也很高兴,看着王维道:“你认为哪一首最好?”王维想了想张九龄的每一首诗,坦言道:“您的诗都好,我全喜欢。”张九龄摇着头道:“不,我要你说出最精彩的一首。”王维道:“这下可难了。”因见张九龄对此不悦,便道:“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首。”于是吟道: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确实高兴,将目光落在綦毋潜脸上,看着他问:“你喜欢哪一首?”綦毋潜犯难地道:“我也一样,对您的诗都喜欢,常拿您的诗当典范。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首。”于是吟诵道: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张九龄高兴地道:“好啊!看来审美情趣不同。”遂又看着崔国辅问:“你呢?”崔国辅笑道:“大人为难我了,您的诗都好。”张九龄摇着头道:“这不好!再好的诗也能分出高下,说说最喜欢哪一首?”崔国辅尚未回答,储光羲忙道:“我觉得,大人的这首诗倒是我常吟诵给别人欣赏的。”于是吟道: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崔国辅吟完诗,看着张九龄又道:“大人,您认为自己最满意哪一首?”张九龄笑道:“我对自己的诗都不满意。相比之下,觉得有点特色的还是《望月怀远》。”于是吟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王维忙道:“说到特色,我也很喜欢这一首。此外,我还喜欢那首《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感到那是一首精品诗。”于是吟诵道: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綦毋潜不甘落后地道:“我也一样。说到特色,我反倒认为《咏燕》这首诗写得极好,堪称一首佳作。”于是吟道: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张九龄忙道:“看来都对我的诗熟悉。不要只说我,还是说大家。除了王维和綦毋潜,你们应彼此知道很多。唯独崔国辅和储光羲,还是我来介绍。”綦毋潜忙道:“还是我来介绍?”因见张九龄许可,便道:“国辅是吴郡人,诗以五言绝句著名,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读曲》遗意。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这一首《怨词》。”遂吟道: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王维惊讶赞道:“果然是好诗,不同凡响!”张九龄微笑着道:“既然是好诗,何不点评一下?”王维见大家看着自己,便道:“好!此诗写的是宫怨。通篇作一个宫女睹旧物而生哀怨的语气,很像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耐人寻味的情景。”说至此,似乎意识到什么,又马上打住。

张九龄道:“说吧,私下场合,但说无妨。”王维道:“诗中描写道:女主人公大约是刚刚翻检过衣箱,发现一件敝旧的罗衣,牵惹起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就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非新。”

张九龄见王维再次打住,忙道:“没关系,怎么理解就怎么说。”王维道:“后两句是紧承前两句所作的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几多歌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这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式语调。‘不堪’一词语意沉痛,表面看是叹‘衣不如新’,但对舞女来说一件春衣又算什么?可见这是有潜台词的,句句都是自伤啊!”

崔国辅忙道:“说对了,是自伤,确实有潜台词。”王维道:“诗中的‘春’‘秋’不只指季候,又暗示年华的不断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暗示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巧妙,意谓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张九龄点着头道:“评得好!此诗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是‘隐喻’关系,这是此诗的艺术特点。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事物,《怨词》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见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宫女丧失了做人权利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触及到了本质。我想知道,你所写的女主人公,该有原型吧?”

崔国辅犹豫了一下道:“不瞒大人说,我所写的女主人公确有生活原型。这原型有两个:一个是表姐赵丽妃,一个是宫女表妹。虽然赵丽妃生了太子,但她是一个失宠之人,有时跟宫女的生活没什么两样。不过请大人恕罪,虽然此诗明写宫怨,其实是借以感叹身世。”张九龄点着头道:“明白了,确实是好诗。我曾收集了你的一首《采莲曲》,写得也极好。”遂吟道: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张九龄接着道:“《采莲曲》是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大多描写江南一带的水国清秀风光,以及采莲女在劳动生活中的动人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綦毋潜道:“是啊!这首诗更是耐人寻味。”张九龄看着綦毋潜,要看看他的鉴赏能力,便道:“好,你来点评这首诗。”

綦毋潜高兴地领命道:“遵命!”遂激动地来回走着道:“‘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这‘玉’和‘金’二字看似脱口而出,有些无意,但其实无意之中是真意,用得极有讲究。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玉’字形容塘边,远比用一个‘绿’字显得更加明秀、准确和传神,它能使人在脑海里展现出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就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

众人认同地鼓掌,綦毋潜接着道:“金塘的‘金’字,和前面的‘玉’字,相映增色,可以想见到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上很讲究‘补衬’之色,以‘金’色补衬其他颜色,使和谐的色调显得更加光彩明艳。这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我这样认为,不知对否?”

众人认同道:“完全对!”綦毋潜又继续道:“在这一联中,‘争’‘乱’二字也运用得鲜活而有力量,令人尽情想象。‘玉溆花争发’,是说玉光闪闪的水塘之滨,绚丽芬芳的鲜花竞相开放。一个‘争’字,就把百花吐芳斗艳的繁茂之态写活了。‘金塘水乱流’,塘水本不流动,即使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但由于有了几多采莲轻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一个‘乱’字,写尽了青年男女轻舟竞采、繁忙不息的劳动情景。”

张九龄道:“点评得到位,好!”綦毋潜受到激励,于是高兴地道:“他不写人物的活动,但活动自见,只从水波回旋的乱流中,便可想见人物的活动情态。这些江南水乡的男女们,天真活泼,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大胆炽热的追求:‘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情侣们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又很担心水波再把他们分开,于是两船紧靠,并驾齐驱。‘畏相失’,活现出青年男女两相爱悦的心理状态,写尽了情侣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张九龄见证了綦毋潜的鉴赏能力,高兴地道:“点评得好!此诗善于捕捉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不仅描写得神态逼真,而且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诗,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此诗如果能让陛下欣赏,你就有望被重用了。”綦毋潜忙道:“还请张大人美言。”张九龄笑道:“为朝廷选拔人才,这个自不必说,不过朝廷已有奸佞之臣,其势猖狂,令人忧心不已。”

十四

李林甫回到家里,屠诚看着他道:“最近,据说王维买物放生,你说傻不傻?”李林甫笑道:“还用说吗?他肯定是傻子!要换做别人,娶了我的女儿,或者是照顾好玉真公主,命运就会大大不同。”屠诚道:“哎,说到这件事,最近有腾空的消息吗?”李林甫叹着气道:“还没有。”屠诚慌乱地道:“该不会有事吧?”李林甫道:“应该不会。她很聪明,遇到危险一定懂得随机应变。”

屠诚道:“你说,买物放生真的可以带来福报吗?”李林甫道:“这事谁能说得清?有个和尚说,买物放生可以收获长寿、康宁、富贵、好德、寿终,但我不信。要是那样,杀生的人就会是短命、多病、贫穷、缺德、不得好死,好像不完全这样。”屠诚道:“这也难说,宗教里讲的东西,如果没有验证,为何一代代传承的生命力很强?”李林甫道:“不管怎样,我是变不成好人喽。”

屠诚道:“最近,你的那些叔伯兄弟,都安排好了吗?”李林甫道:“我凭什么要安排?他们以为与我有亲,就想让我白白帮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屠诚道:“那你觉得,儿子和女婿比起来,有没有分别?”李林甫道:“虽然有分别,但只要是我的女婿,我就把他当儿子对待。有时候,女婿办事,比儿子还要尽力!”屠诚想了想道:“要这么说,那王维还真是个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