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丝绸之路(中册)
2960600000033

第33章 舞狮之灾(4)

玉真公主接着道:“你说,这么好的诗,为何朝廷就不用你呢?可有的人虽然也写了几首歪诗,就让陛下点为头名状元。假如你遇到这样的好事,怕是要报答举荐之人的恩德吧?唉!当年我是怎么了,竟然也会输了眼光。”王维实在受不了,便道:“公主殿下请不要含沙射影,我知道对不起您。但我说过,一定会报答您,至于该怎样报答,那只是方式的差别,请公主殿下理解。”玉真公主道:“我理解你?可有谁理解我?紫燕,咱们走!”

玉真公主走后,大家担忧起来,王之涣看着王维道:“王老兄,公主殿下是冲你来的,你怎么把她得罪了?”王维叹着气道:“不说也罢。我想我能理解她,但我也有难处。”众人点着头,完全明白了。王昌龄道:“这事可以弥补吗?”王维道:“除非我满足她,但我不能这样做。明天我去找宁王,相信他会帮我。”众人道:“是啊!只要王爷出面,应该没事。”

十四

清晨,张说心急如焚,为抢时间快马加鞭,很快与大批人马超过了一支商队。宣威将军看见商队后灵光一闪,立刻追上张说道:“大人,我有办法封闭消息。”张说放缓速度问:“什么办法?”宣威将军道:“这样浩浩荡荡去,没到沙漠,土匪就跑了。刚才的商队看到了吗?”张说恍然大悟道:“对!我们换成商队的服饰进入沙漠,再带上货物引诱土匪。”宣威将军道:“这样一来,就可将土匪一网打尽!”

在安西营帐,高仙芝正在穿戴衣服,蒙安进来道:“高副使,现有皮山、莎车、疏勒、龟兹、姑墨、且末、精绝、于阗等几十个国家的使者,都集中在外面,要求见将军。”高仙芝猛地一愣道:“怎么回事?怎么全是西域诸国的?”蒙安道:“听他们说,大食国发兵已打进西域了。”高仙芝大惊道:“怎么这样?快请他们进来。”

蒙安应声出去,请进了西域各国使者,这些使者嚷嚷着说了起来,由于说的都是民族语言,再加上纷纷抢着说话,难以听清。高仙芝立刻道:“请安静!”众使者安静了下来,都看着高仙芝,高仙芝道:“看来是有了战情?请一个一个说。”目光落在最前面的于阗使者西日阿洪身上道:“你先说。”

西日阿洪道:“高副使!大食发兵攻进了于阗,我家陛下令我来向大唐求救。”高仙芝看着众使者问:“你们也是求救?”众使者道:“正是。”龟兹使者巴图尔道:“我们无法与之对抗,就是七十二国联合也来不及了。”高仙芝道:“我若出兵,必然掀起与大食的战争。大唐与大食友好,不能不慎。”姑墨(今阿克苏)使者热帕特·热合曼道:“若大唐不救援,那我们只好投降大食!”

众使者乱纷纷地嚷了起来,高仙芝道:“安静!大食进兵一定有他的道理。不管是什么原因,必须先弄明白。要不然即便交战,也打得是糊涂仗。”于阗使者西日阿洪道:“可是我国可能已被全境占领,假如弄清了原因,恐怕西域各国已属大食。”姑墨使者热帕特·热合曼道:“对!大食来势凶猛,请将军早做决断。”

高仙芝想了想道:“我看这样,我一方面将各国的求救文书集中起来,令六百里加急快骑一段段接力,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长安,等待朝廷的明示。另一方面,我亲自带兵赶往相迎,搞清大食发兵的原因。既然西域诸国皆是我大唐属国,如他们执意要攻,我们只能刀枪相见!”众使者道:“好!就这样!”高仙芝道:“既然同意,各位请立刻回去传达!”

十五

清晨,李隆基上朝后,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文东武西站立两边,高力士高喊:“有本早奏,无本退朝。”李林甫出班道:“陛下,臣有本奏。昨晚半夜,王维胆大包天,竟然将梨园伶人私下带出,在一处露天场所表演歌舞,还舞起了黄狮。”李隆基不耐烦地道:“不就是舞狮吗?大唐律令就是依据,按律获罪即可,不必上报。”

李林甫道:“陛下!朝廷规定不许私自舞狮,更何况是黄狮,理当问斩!”宁王冷冷地道:“问斩?什么大罪值得随便杀人?陛下说了,不就是舞狮吗?又不是私藏甲兵之类的谋逆行为?”歧王也道:“是啊!王维是文人,因喝酒而兴奋,可能有些越轨,惩戒一下也就是了,何必小题大做?”

李林甫道:“可为什么要在半夜?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有文章。这事要不是玉真公主发现,还没人知道呢。”李隆基一听这话,纳闷地道:“什么?你说这是玉真公主发现的?”李林甫忙作礼道:“是的,正是玉真公主。”李隆基道:“奇怪,公主半夜出去干吗?”李林甫道:“臣不知详情,但公主说当时参与的,还有刚调进长安与他共事的李颀。”

李隆基起疑道:“将李颀打回原形,仍到新乡做县尉,以后不得重用。王维半夜做不轨事,实在可恶,严加审理!”张九龄立刻出班道:“陛下!王维没什么大罪。如果令人审他,他就没命了。”李隆基道:“为何?”张九龄道:“臣发现有些人总是善于揣摩陛下的意思。如陛下下旨贬斥的,就认为罪刑已明。而被关押的,则认为陛下还想深究,因此没有的罪名最后也会变成事实。”

李隆基怒道:“胡说!事实就是事实,怎么可能把无中生有的事变成事实?你们这些人,就知道耸人听闻。这样吧,这起案子,交由你做主审,李林甫陪审。另外,朕宣布一件事:咸宜公主虽然年龄尚小,但求婚者甚众。经朕与武妃商量,拟将杨洄选为未来的驸马,算是娃娃亲。待咸宜公主将来长至十六岁时,举行隆重的婚礼。”众臣立刻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十六

太真观里,紫燕见玉真公主不开心,想劝又不敢,便看着她抹泪,因见日已到正中,不由大惊,不得已鼓足勇气道:“公主殿下,已经中午了,估计陛下已处置了王维。”玉真公主抬头看了看太阳道:“你说中午了?”紫燕道:“按公主殿下对李大人的交代,怕是王维已被砍头。”玉真公主更惊,慌乱地站起身走了出去,紫燕也追了出去问:“您上哪去?”玉真公主道:“救他!”

紫燕叹着气道:“恐怕、恐怕他已死了。”玉真公主猛地收住脚步,看了一眼紫燕喃喃地道:“不会的,不会的,他不会死。”紫燕道:“怎么不会?”索性大胆地走到公主对面道:“王法如山,要杀他也只是陛下的一句话。”玉真公主再次愣了,忽然间情绪失控,大哭着道:“天哪!我这是干什么?我并不想害死他啊!”

紫燕道:“不错!公主殿下是不想害死他,可您昨晚对李林甫做出要求时,已是要他死的。李林甫本来就想置他于死地,他正愁没有机会。当时奴婢知道糟了,劝您不要那样,可您不听,认为只有给他灾难,才能让她知道您的作用。”玉真公主道:“你怎么知道李林甫要置王维于死地?”紫燕道:“据说李大人曾想把女儿嫁给王维做妾,但王维不肯。您那样说,李大人肯定会借机报复。”

玉真公主发火道:“都是你!既然知道这些,为何不拦住我?”紫燕道:“公主殿下,奴婢说了,也尽力阻拦您,可您的火气很大,就是要他死。奴婢提醒您不要做后悔事,可您把奴婢骂了一顿,说是奴婢和王维一起气您。”玉真公主当下呆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道:“是啊!我这是在干什么?是我害了他,我有罪啊!”

紫燕道:“公主殿下,其实昨晚那么多人,您拿那些诗人挖苦讽刺王维,他已够难堪了。至于那些诗人虽然恭维您,但其实都想化解灾难,而内心里一定看低了您,难道您真希望他死?”玉真公主再次一愣,看着紫燕道:“看来你是最清醒的人,我这是干什么?我是一个出家人,却做这样的事,上天能饶恕我吗?”

舞女槐花过来道:“公主殿下,观外王之涣、王昌龄、高适、李颀求见。”玉真公主猛地一怔,忙道:“请他们过来。”紫燕与槐花离去后,玉真公主擦掉眼泪,背过身看着池塘里的鱼儿。过了一会,王之涣、王昌龄、高适、李颀来到她身后,一起施礼道:“见过公主殿下!”玉真公主不愿让他们看见自己落泪,仍旧背着身道:“来做什么?”

李颀施礼道:“如今,王大人已被关押在牢里,陛下令人严加审查。”玉真公主忽然一喜,猛地转过身问:“这么说他没死?”王之涣感到公主太狠毒,但不好谴责,只是道:“公主殿下是出家人,难道真忍心要他性命?”玉真公主一听王维还有生机,而自己却暴露了心态,又背过身去冷冷地道:“像他那样绝情寡义的人,难道不该让他付出代价,记住教训吗?”

王昌龄道:“公主殿下,虽然我不知你与他为仇的原因,但王维确是好人。据闻审讯他的李林甫对他恨之入骨,求您救他。”玉真公主转过身道:“陛下又没杀他,只要他没图谋不轨,至多是受苦。”高适道:“他是佛门居士,因对世事早已看穿,故而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姑且不说仇敌会想方设法害他,单他所遭受的打击,恐怕也对现实心灰意冷。”

玉真公主愤愤地道:“这不更好?要说,这是他的报应!”李颀道:“不,这恐怕不是您的真话。瞧您,都已流泪了。”玉真公主当下慌乱起来道:“谁流泪了?”立刻擦掉泪水道:“我是恨他太绝情,恨不能让他马上去死!”李颀道:“既然公主殿下执意要让他死,我们再求也无益。”冲王之涣、王昌龄、高适轻轻示意了一下道:“走!假如王大人死了,我们去为他守坟,终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