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智谋观止
2959900000046

第46章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1)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省三原)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为唐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

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冬,做完年终总结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御书房准备了一次宴会,请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喝酒聊天。在座的人除了李世民,依次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李靖、侍中王珪、尚书令温彦博、秘书监魏徵(参预朝政)、检校吏部尚书兼户部尚书戴胄(参预朝政)。看着面前六位本事都挺大的宰臣,李世民出了个题目给王珪(字叔玠):叔玠,朕久闻你精通识辨英才,又很健谈,房玄龄以下宰臣,望你详加品评,且要将自己与他们相比,如何?

王珪略一沉吟,就开始点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议奏周全,办事公允,臣不如彦博;耻君不明,忠言谏争,臣不如魏徵;处治繁务,任劳任怨,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相对于诸公,亦有微长。

李世民当场表扬王珪说得精准。五位宰臣都暗服其论。

虽然,这六位宰臣都有自身的特长,但若论才兼文武的却只有李靖一人。

2

李靖,字药师,公元571年出生在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三原东北)。李靖的祖父李崇义,后魏殷州刺史,封永康县公;李靖的父亲李诠,官至隋朝赵郡太守。可见,三原李家也是望族,家有房产田地,所以李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并不是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能出类拔萃。李靖兄弟四人,只有李靖名满天下。

李靖从小跟随舅父——隋朝名将韩擒虎学兵法。韩擒虎经常对人说:当世能与我谈论孙(武)、吴(起)的,只有药师。但如果李靖只是继承了家传武学和韩擒虎的兵法,还不足以成为“军神”级的人物。还有什么原因呢?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李靖天资极高,一个是李靖有一段奇遇。原来,李靖在二十来岁时遇到禅宗二世祖慧可禅师,通过数日对谈深受启发,于是有志于建立功名,到长安参加全国统考时名列甲等,被任命为长安县功曹(从九品),主要工作是文秘。经当时的礼部尚书牛弘推荐,执掌军政大权的尚书右仆射杨素将他提升为殿内直长(正七品),后又被擢升为兵部驾部员外郎(从六品上)。不过,由于李靖之兄李端在与突厥人的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李端被免官除爵为民,连行军元帅杨素也受到责罚。李靖受兄长牵连,被贬为下县汲县令,直到四十岁时才升任上县三原县令(从六品)。

隋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杨广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几十万大军围困在雁门关。李靖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单骑北上救驾,与十六岁的李世民相遇。李靖让李世民到将军云定兴军中献策,乘着大雾多置军鼓和军旗,造成隋朝各路军马汇聚的假象迷惑始毕可汗,自己则只身到当时始毕设在定襄的老巢去见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是杨广堂妹,始毕可汗之妻。李靖劝义成公主救堂兄,并为义成公主支招儿:让她派心腹分成两路,一路向北通报各部落首领,当前始毕可汗正集中兵力在雁门围攻隋朝皇帝,各部落可乘机起事收复失地;一路向南到雁门报告始毕可汗,称北方诸部造反,可敦请大汗回兵平定内乱。义成公主急于救杨广,依了李靖的计谋。

李靖四两拨千斤,救了杨广。杨广认为李靖可用,亲授李靖为马邑郡丞(从五品),兼领鹰扬郎将(武职正五品)。这次,李靖从县令直升五品大员(隋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方可直接奏事),实实在在的连升三级。

马邑郡丞是马邑郡的二号首长,一号首长是太守王仁恭。但王仁恭与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排挤李靖。后来李靖又察觉李渊有造反的迹象,就想了一个办法:故意犯错将自己铐了,前往江都杨广的行宫受审,实际就是找到杨广密报李渊谋反。然而这个“暗度陈仓”之计并未实施到位,当时天下大乱,道路不能行,押送李靖的差官都跑了。李靖只得回到长安家中静观时变。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由于李靖告密之事在先,李渊十分气恼,派兵围住李靖府,要杀李靖泄愤。李靖对李渊说:唐公兴义兵,杀了我事小,天下的能人志士会寒心。先前我告唐公造反,职责所在;唐公攻长安,在下并没有参与守城,否则唐公恐怕不会这么快就攻下来。李渊虽然恨他,但见他说的是实情,犹豫不决。这时,由于房玄龄告知李世民李靖有难的事,李世民飞马前来求父亲放过李靖,认为李靖是将兵大才,李家军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劝李靖投降。李渊想想也有道理,就问:药师,你是否愿意投奔我?李靖看着妻子儿女,不愿牵连家人,就说:只要唐公善待苍生,李靖愿意效劳。李渊说:我兴义兵,就是为了救黎民于水火。于是李靖投到李世民麾下。

3

公元618年,李渊正式建立唐朝,改元武德。由于李靖随李世民在西征薛举和东征王世充的战事中有谋划之功,由李世民举荐,李渊授予李靖“开府仪同三司”的闲职(当时只是四品散官,与史上和后来的开府仪同三司不同)。

李世民被封秦王后,手下文官武将济济一堂。文官首推房玄龄,武将首推李靖。在房、李二人的谋划下,李世民雄心勃勃,欲图荡平天下。由于李世民与李靖有旧,他对李靖是信任的,但李靖并不是陇西李氏出身,也没有参与太原起兵,还有告发李渊的政治污点,就算再有能力,李渊也不会重用他。

所以李靖的仕途充满了曲折。但也因为曲折,才成就了一代军神的丰功伟绩。

李世民找李靖私聊了一次,请教他平定天下的方略。李世民一直对李靖很敬重,无论当面还是背地里,都以“公”称之,而不像对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直称其表字。李靖很赞同房玄龄“分击南北”的策略,但他加上了一条:待南北平定后,集中精力平定突厥汗国。李靖认为,南北之患无非是内乱,而突厥之患才是唐王朝发展的最大障碍,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没有真正把北方马背民族彻底消灭,就连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汉武帝都不能真正灭掉匈奴。

其时新唐只控制了关中和河东大部地区,还没有萧铣控制的岭南地区范围大。李唐的势力放在诸路豪杰中也只能算中等偏上,而且处于四面包围的境地,若是打不开局面,就有被其他割据势力吞并的危险。于是,李世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李靖做李孝恭的副手,筹备平南之事。李靖在去往三峡的途中,正碰上大巴山蛮王邓世洛引数万蛮人围困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当时金州的守将是李渊的侄子李瑗。李靖查清邓世洛把蛮人聚在山谷之中,亲自化装成算命先生前去见邓世洛为其看相。由于李靖事先掌握了邓世洛的情况,所以句句都准,且预言他要当巴蜀之王。邓世洛惊叹李靖“神算”,将李靖视为天神,完全按照他的“策略”,将全部兵力收缩在绝谷之中“演练”,再出击各州。等把蛮人全部都装进“口袋”,李靖出谷后引兵择风急之夜大火烧山,邓世洛溃败,金州之围顿解。

然而李瑗在上报中把这次击破蛮兵的功劳写成了自己的,李靖也没有在意。在到达三峡地区后,李孝恭虽然尊重他,但基本不让他参与军务。后来,李孝恭干脆让李靖到三峡之口的峡州(今湖北省宜昌)给刺史许绍打工。许绍是李渊的同窗。李渊听说李靖没什么作为,加之本就怀恨李靖,就写了一道密敕让许绍把李靖杀了。许绍珍惜李靖的才华没有执行。李靖也反思自己的过失,主要有三条:一是自己的确没有从心底把李孝恭当成领导,所以李孝恭才排斥他,以后要加强与李孝恭的关系,因为直接上司的汇报最有力;二是到南方来就是要白手起家,招兵买马的事虽有万难,也要做到,而且只有自己招的兵马才会真正听命于自己;三是要想获得实职,必须有真正的功绩才行,所以要潜心研究南方的情势,在有机会建功时杀开一条血路,再向李渊上陈平定南方的策略,才有可能建不世之功。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低谷。李靖在走背字时反而激发了雄心壮志。

4

接下来,李靖碰到了一个机会,但同时也是挑战。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二月,梁帝萧铣纠合蛮人,意图打通梁国通往巴蜀的关隘,以便沿江而上攻打唐朝。在蛮人酋长冉肇则的率领下,两万余作战勇猛的蛮人很快就攻陷了新唐控制的通州(今四川省达州),继而围攻李孝恭所在的信州(今重庆市奉节),刚刚组建的唐军不能敌,李孝恭这时才感到事态严重。战败事小,但如果信州有失,那么萧铣必将打通峡、信、通、开四州,战局对新唐极为不利。因为当时,李世民在北方的战事并不顺利,萧铣与河南的王世充又意图结成联盟,川江如果被萧铣控制,巴蜀不保,会给关中的李唐背后再插一把刀子。

情势危急,手头只有八百兵马的李靖先派人摸清冉肇则驻扎在江边后,令精锐半夜泅渡袭击蛮兵中军,再以疑兵分割突袭,结果大破两万多蛮兵,一举而胜;随后,李孝恭按李靖之谋提兵袭击开州(今重庆市开县)蛮人老巢,使峡、信、通、开四州完全被唐军控制,从根本上瓦解了萧铣入川的企图。这次李孝恭也认识到,没有李靖南征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照实向李渊汇报了战况。李渊接到表文,在朝会上表扬了李靖,认为他以少胜多,清除了进军萧铣的障碍。

这是李渊对李靖态度的一个转变——从要杀他到认可他。但是,李渊对李靖还只停留在口头嘉奖上。这次战争的胜利,李孝恭从赵郡公升赵郡王,李靖仍然没有得到丝毫封赏。

若是放在现在,公司老板这样对待有功劳的部下,部下恐怕早就跳槽了。但李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露声色,而是默默做调查研究工作。差不多用了一年时间,李靖对萧铣及其所辖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又亲赴巴蜀征兵,督造战船,最后理性地分析了征讨萧铣的必要条件,形成了十条计策,史称“平梁十策”。这十条计谋,包含了用人、将兵、安抚等方方面面,将敌我优劣分析得深入浅出,认为萧铣虽拥有精兵四十万,但分散在各地区,只需以几万精锐水军击溃萧铣引以为屏障的清江水军、拿下梁国都城江陵,即可通过招抚办法安定岭南地区。

李靖写好这份报告,拿给李孝恭看。李孝恭既喜又惊且忧。喜的是平定南方有望,惊的是李靖果然是文武全才,忧的是李靖把这份报告递到李渊面前,恐怕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没料到,李靖请他看完之后,就请求以“赵郡王李孝恭”的名义单独上表。李孝恭有些不好意思,就说要挂李靖一个名。李靖正色说道:当年秦王推举你平定南方,你必须承担起重责,要在主上那里树立你的权威。我等均是你的部下,不可署名。

李孝恭很感激李靖。因为当时在李建成的运作下,李瑗也正在纠合兵马企图从陆路进攻萧铣。李渊并非庸主,正在考虑由谁挂帅。这个考虑,表面看兵力,实际上是看策略。谁的作战计划更有全局性且有胜利的希望,谁就能当上主帅。

因此,李孝恭必须用李靖的十大策略赢得平定南方半壁江山的指挥权。

一直跟随李靖的部下很不平,认为李靖为李孝恭作嫁衣。李靖不以为然,他对部下说:我与赵郡王形同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主上不信任我,所以我们建功必须依托赵郡王。只有真正把赵郡王托起来,我们才有发展空间。

当然,还有一层意思李靖没有说破。李孝恭、李瑗都是李渊的侄子,他们有多大本事,李渊比谁都清楚,因此这份计划虽由李孝恭单独上奏,但李渊一眼就能看出是李靖的手笔。李靖顾全大局、推己及人,在李渊那里加了分。作为帝王,李渊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再不给李靖实职,自己就太小气了。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李渊终于决定启用李靖,改信州为夔州,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兼平南大元帅,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节度进攻梁国的水陆大军。初唐的行军总管是前线指挥将领,有实权。李渊为了使李靖能够放开手脚做事,在诏书中明确了李孝恭与李靖的职权:由于李孝恭没有多少实际作战经验,只负责调度统筹工作,前线的指挥概由李靖负责。

李靖在五十一岁这年,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掌握了大军军事指挥权。

接到命令,李孝恭心头酸溜溜的。李渊封李靖官没什么,但明确指出他没有战争经验,就等于说他不会打仗。于是,在造战船和练水军时总是掣肘李靖。是年秋天,李靖的水军练成,共启用两千多艘战舰和五百余艘辅助船准备出三峡,不料长江上游发了大水,一夜之间把用来运载马匹粮草的数百艘辅船冲走了。李孝恭抓住这个机会,以李靖的部下没有把辅船系牢为由,要斩李靖管理船只的部下。

李靖却认为这是好事。因为长江上游发大水且把唐军粮船冲到江陵段,萧铣定然知晓,那么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就会认为既然上游唐军粮船尽毁,最少要一年才能重新打造这些船只,短期内是决不会出兵的。那么,萧铣就会疏于防备,不会把当时梁国的军队都调到江陵来,唐军可乘其不备,一鼓作气拿下江陵。

李孝恭听后很是兴奋。不过,他还有一个疑问:如果唐军都知道此次粮船尽毁,就会动摇军心。李靖却认为,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要告诉将士们只有三天的口粮,必须打败萧铣的军队才能缴获钱粮,不然都得死!在这种“背水一战”的情势逼迫下,唐军反而能激发超强的战斗力。

结果如同李靖所料,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战舰出三峡,在宜都击溃梁国水军,直抵江陵城。萧铣因为误判唐军粮船被大水冲走而放慢了调集大军的进程,结果李靖大军进逼江陵城后,岭南许多州府的梁军还在遥远的路上。

唐军到了江陵城下后,李靖把军队驻扎在与江陵城隔江相望的南岸,认为需要休整后再寻机会破城。李孝恭则认为唐军势如破竹,不必延时,要一举攻破江陵城。于是将帅发生了争执。李孝恭求胜心切,干脆夺了李靖的指挥权,命令他引旧部守好营地看管好从梁国水师中缴获的资财,自引大部人马连夜渡江攻打江陵城。李靖的部下都很生气,认为赵郡王摘取胜利果实,因为之前李靖在清江口击败了萧铣的看家精锐——梁国数万水军,且有三分之一以上梁军投降。李靖则认为李孝恭必败,原因有五:一是江陵城分土城和水城,攻打土城,水城必救,唐军处于腹背受敌;二是唐军刚刚打完恶仗,士卒疲惫,需要休整,疲师难以取胜;三是江陵是萧铣国都,已经料定唐军必乘胜攻城,自然会引全城精锐倾力反扑;四是唐军中掺杂了投降过来的梁国水军,一旦发生混战,投降者因家小在江陵城会联合造反;五是李孝恭读了不少兵书,但不懂临机制变之道,夜间突袭,地形不熟,一定会吃大亏。所以此行凶多吉少,弄不好赵郡王性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