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天地悯人
29364000000018

第18章

他从昏睡中醒来,沉默地穿衣洗漱,没有理会胖子的问长问短,像往常一样走进培训班走进自习室,重新拿起搁置了很久的书本,表情冷淡地开始翻阅。晓燕发来一条信息说她已经回到省城问他还在不在,他苦笑一下,简单回复一句关掉手机。他渐渐找回了之前的状态,开始心无旁骛地备考。高强度的学习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他选择晚自习后跑步,直到汗流浃背才返回宿舍洗漱,然后带着深深的倦意进入梦乡。其它舍友总是报怨培训班的课程跟不上老师授课不合胃口,要么就是胖子那样的没有报培训班的,在宿舍进行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复习。他没有报怨课程不合理,他没有中途另起炉灶,他相信只要稳稳地跟着培训班的进度,将课堂内容如实消化记忆,应付考试应该没有问题。稳定的超前的行动让他很充实,第一届学生的状况都差不多,司考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通过率,他坚信自己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一定属于能通过的少数人。晓燕再一次来到秀容,这姑娘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不对劲,如果是自己,有了上次不愉快的经历绝对不会再来了。显然她也不是专程来找来华,来华在短信里说了句过来打电话便忙自己的事去了,他也不再****地等她一起吃饭,到了晚饭时间他就和舍友们去了食堂。直到晚饭后晓燕和阿俊才从温泉返回学校。他镇定地陪他们聊天打牌,尽着一个老同学的义务。两天后晓燕离开,他没有和阿俊争护花使者的角色,在校门口冷淡地摆手告别。

学习上的进步让他感到欣慰,也让他更加不敢松懈。同班同学也纷纷说他是最有希望通过考试的一位。国庆黄金周培训班放假,他也必须回一趟老家。他需要再一次办理助学贷款并作短暂的休息调整。他乘大巴回到阔别两年多的家乡,心里五味杂陈。来叶这时已经重新搬回县城,宝龙再婚后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由于各带一个自己的孩子,来叶负责给家人洗衣做饭,繁重的家务让虚弱的她不堪重负,因为两个孩子婆媳之间也不免有些说不出口的隔阂,宝龙前妻的儿子即将上初中,在鹿城没有户籍上学是个难题。种种考虑之下,来叶夫妇带着大孙子返回了老家。来华在来叶家住了几天,涌军来到县城和他一起办理了助学贷款。有了身份证贷款办得也十分顺利。他们难得地没有再提以前的事,但两个人心里都有一种难言的酸涩。他们的父子关系总是充满怨恨和误解,留下了无数遗憾和伤疤。涌军腿伤好了以后决定建个蔬菜大棚作为谋生手段。在这个塞外蛮荒之地,近年来反季节蔬菜大棚让不少农民致富,涌军的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再进行重体力劳作。他尽全力借钱跑贷款,欠债无数终于建起了大棚。大棚每年深秋秧苗初冬搭架,腊月到第二年开春蔬菜才能上市销售,涌军卖菜的收入除去偿还欠款和烟酒开销外所剩无几。福军大骂涌军的不成器,但也无可奈何。办完助学贷款后涌军也没有给来华钱,径直返回了村里,看得出他现在也很困难而且正在气头上。来华办完正事也不敢耽搁地返回秀容,他即将面临一场检验三年努力成果的硬仗。

九月份的国家司法考试将在两天后举行。来华和同学们踏上了去平城应考的征途。秀容是个小城市,只有一所师范,并没有开设考点,学子们只能长途跋涉到平城或省城。这场高难度的考试让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那些平时若无其事的学生也变得神色凝重,几个女孩子在拥挤的火车上也捧着书本不撒手。他们租了个靠近考场的房间,几个老爷们挤在一个大通铺上。夜里众人辗转反侧,有人起身走出房间抽烟透气,有个拿起书本走进了卫生间。考试进行了两天,最后一场时长三个半小时的考试结束后,几乎昏厥的学生如获新生般地走出考场。那晚兄弟几个喝了半年来的第一顿酒,尽情控诉司考的无情和备考的艰辛。他们明白这次考试的意义,在毕业即失业的大背景下,法学毕业生拿不到法律资格证这块敲门砖,就业会异常困难。大家家境都不是很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打拼。对于未知的考试结果,众人不禁皱眉唏嘘。离开平城前他们去了当地著名的北魏石窟,这算是来华三年来唯一一次旅游。

考试结束后众人精疲力竭,成败已经铸定,只等着两个月后的宣判了。学校的课程也全部结束,很多学生选择回家休息,另外一些人备战考研或者无所事事。来华属于无所事事的一类,大半年的艰苦奋战掏空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在宿舍窝了两个礼拜,每天和胖子为伍,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规律的作息和大量的岛国电影让他愈感消瘦疲乏,生活费即将见底,他不得不向胖子举债过活,好在胖子憨厚仗义,两人三年来关系都很铁,大方地拿出自己的生活费资源共享。这样的日子反而让他忧心忡忡,三年来他都过得战战兢兢,贫穷和自卑让他远离一切享乐,每天用廉价的饭菜填充肚皮,用书本填补内心的愁郁和恐慌,很少参与到斗牌游戏的行列,突然的放松和休闲让他产生沉重的负罪感,同时又担心起毕业以后如何在社会立足。他有了考研的想法,大三的学生有这么几种情况,一心考研放弃司考的,为了司考搁置考研的,当然还有第三种恐怖人物,早就运筹帷幄,平时司考考研两手抓,七八月份开始突击司考,司考结束后备战三个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来华没有把自己定位在强人行列,不相信自己可以面面开花。当初困顿压抑的他暗暗发誓,在毕业前要么通过司考要么考上研究生,否则就对不起多年吃过的苦,更对不起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比如多次力排众议把助学金名额给他的辅导员老师。按照他身体状况,本来该好好休养,加强营养保护视力。可是司考是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如果失败自己又没有考研,毕业时的生不如死是在所避免的。同班还有一个准备考研的男生,不过显然是个打酱油的家伙。他对于考研没有作过任何了解,又不好去打扰正在备考的人们,只得联系身在农大的余伟,余伟这个家伙心思周密,办事牢靠,虽然不准备考研,但对考研的事了解不少,让他出出主意也不错。法学学生考研的首选应该是五大政法院校,不过来华有底气不足,自己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司考也是笨鸟先飞,报考五大政法显然是给人垫背。他决定报考一所参照国家线的普通院校,即使考不上至少可以度过这空虚难过的日子。在余伟的帮助下,他选定了沪海大学,这是所以航运和机械为主的工科院校,法学并不是重点,相应地门槛也低,余伟查到的信息显示,泸海大学参照国家线招生,而且面试时几乎不刷人,也就是说只要达到国家线就可以轻松过关。来华在电脑前感到头昏眼花,他的身体和视力让他获取信息的能力严重下降,不得不依赖别人。同时他感到自己反应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表达能力也大不如前,五年炼狱般的高中生活,三年抑郁纠结的大学生活已经耗尽了他的灵性。他悲哀地发现自己连网购都不熟练,大学期间除了基本的生存必需品,他没有在购买网上购物的经历。余伟帮他在网上报了名,网购了备考教材并下载了历年真题,他才得以坐下来静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