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龙泉寺常开法会。
法会参与者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全由僧人和义工们操持。无论是从事情的规模还是内容上看,劳作强度挺大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龙泉寺在凤凰岭风景区内,实际上位于山脚,周末有游客爬山观光,熙熙攘攘地从寺里经过,遇到法会就驻足看看,也有很多居士不辞辛苦,路途遥远地从市区赶来,从头至尾参加法会。非节假日没有法会的时候,寺里不再是游人如织,便有了特别的寂静感,零星的游客在寺里作短暂的流连,寺里提供免费的香火供游客焚香祈愿。
寺内有棵大银杏树,树龄千年;寺前有金龙桥,这是座年代久远的古桥,据说是龙泉寺第一代住持继升和尚化缘三年集资所建。桥下有一道沟渠,潺潺流水顺着小石沟缓缓流下。夏日雨量大的时候,沟渠里的水会形成小瀑布,横穿寺庙的院落。水可取来直接饮用。经常看到僧人们在寺内寺外出入,寺边有新建筑叫“德尘居”,是僧人们用功办道的地方。居住的地方在离寺几百米外的建筑里,起名为“云水堂”。
我一直觉得修道就是少跟人打交道,然后安心读经、打坐,断绝欲望,降伏烦恼。寺里僧俗大众为办法会忙忙碌碌,有进有出。而且寺庙里正在整修建设,山上还有僧人、义工、居士们在修建水库。法会上活动很频繁,内容也挺多,除了读诵经典,还有布施炸酱面等活动,一布施就是上千碗,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和体力。
我猜想,这并非简单的劳动,或许与修道有关,与我以往的认知和想法有着很大的差异。当然,我的认知只是来自于一些讲述古代学修故事书籍的零星阅读,经过自己粗浅的判断而形成的。
寺里清晨四点半开始上早课,我带着女儿上山,约一个小时的念诵经咒的功课后,下山。山上的僧俗大众们开始忙碌。下午五点开始晚课,我又和女儿上山,同僧俗大众们上晚课,然后下山。山上的僧俗大众另有学修。
白天偶尔在寺里寺外转转,很想找明白人求教一些学修上的问题,可是见到的僧俗大众或为寺庙建设,或为法会、修水库忙碌。我曾经阅读的一些书籍里也提到过劳作和修道之间的关联,或者说是某种直觉吧,我比较认同和相信这里的僧俗大众干活劳作应该是个学修的方法或者配合学修的法门,要是能参与一定也会有心得。不过人与人之间是讲缘分的,总不好随便拉过一个僧人就问,或者人家干得好好的,自己撸起袖子就干。帮了倒忙,多尴尬。
不管怎么样,自己这样袖手旁观也不合适,但也找不着门路,实在插不上手。正好寺门前有招募义工的登记处,才发现寺里不但有自己的网站,还有一个慈善基金会,并且长期招募志愿者,便认真地填写了登记表,表明我可以做一些文字相关的工作。
我登记得很认真,但填到文凭一栏时,我就开始犯难了,我知道如果我填个“大本”或者“大专”应该都没问题,因为当时管登记的人并没有让我出示相关文凭资料,基本上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不太离谱,应该就能蒙混过关。
不过我知道,为图省事随便说谎以后也是麻烦,于是便问:“这一栏可以不填吗?”被告知:“不行,必须得填,再怎么你也应该受过教育。”
很惭愧,我能出示的学历只有小学文凭,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当我振振有词地告诉别人说我是小学毕业时,大多情况下只是为了掩饰自己教育背景糟糕,哗众取宠罢了,不是真的就觉得小学毕业很自豪。
我初三的时候就被老师勒令休学了,老师不是一般地烦我,毕业合影里都没有我。勉强上了一个职业高中,还没等我上到高三,就自己退学回家了。退学是我的说法,因为我自己不想上了,从学校跑了。学校的说法是被开除,并在全体大会上宣布的。初中毕业证都被扣留在安徽老家的一个工厂里了。所以文凭那一栏里我并没好好填,现在都忘记当时胡乱填了什么。只是留下了联系方式和邮件地址。
没人给我打电话。
我又一次去排队登记,心想,不做文字工作也罢,做个义工干体力活都行。
依旧没人给我打电话。
女儿问我:“干吗非要这样?人家不愿意带你玩,你就别瞎折腾了。”我向来心虚,但嘴很硬,就跟女儿振振有词地说:“就算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带我玩了,我也要自己带自己玩。”这么说是给自己找点面子,哄小孩子而已。
我经常会感谢互联网,因为在网上我发现了龙泉寺住持学诚法师的博客,里面有关于学修的内容很令人感慨。于是我留了言,问了些学修上的问题,法师很快给了我回复,并交待我要和山上的僧团多交往。
我就驱车上山直奔寺庙。还没到寺庙,就遇到一群出家人在搬砖,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跟女儿下车跑去跟着一块搬。搬砖时和一名青年僧人聊了几句,我说我不光可以搬砖,还可以从事一些文字工作,也交代了我文凭一事。僧人听后放下砖,拿出电话给义工的负责人打电话,要立刻给我安排。并亲自带着我去了居士楼,把我介绍给了相关的负责人。
我就这样与龙泉寺结了缘。
算一下,从我第一次进龙泉寺的山门,到能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寺庙里做些事情、学些东西已有些日子了。
过了些时日,我发现,其实在龙泉寺学修根本就没有我想象和经历的那么麻烦,无论是谁,只需要带身份证在“云水堂”的挂单处登个记,然后就可以参加系统的学修和劳动。一个没有修为的人的见解和认知真的是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