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2905600000051

第51章 古代帝国的兴衰(1)

笈多王朝

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首都华氏城。4世纪初北印度小国林立。摩揭陀国王旃陀罗·笈多一世征服附近王公,建立笈多王朝。其子沙摩陀罗·笈多征服了恒河流域的一些小国。到旃陀罗·笈多二世,北印度尽入笈多王朝版图,笈多王朝至此达到鼎盛时期。笈多王朝存在二百余年,是印度封建统治由形成到确立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自由农民沦为封地领有者的依附农民,封地领有者也演变成封建领主阶级。5世纪初,笈多王朝由盛转衰,中央政权削弱,国家陷于分裂,哒王和米西拉库拉吞并笈多王朝大部分领土。约579年,帝国的统治基本结束,北印度再度处于小国分立状态。

日本的统一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伊斯兰教的兴起

在古代,从也门沿红海东岸向北,有一条重要的商路。是当时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在阿拉伯半岛的这条商路上,逐渐兴起了一些城市,最著名的是麦加和麦地那。公元6世纪,波斯人占领也门后,破坏了这条商路。阿拉伯商人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当时,阿拉伯贵族为了对内加强统治、对外发展商业,亟须把各部族统一起来。伊斯兰教就是在这种客观形势下产生的。

伊斯兰教兴起前,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盛行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精灵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其中拉特(即太阳神)、乌扎(即万能神)和默那(即命运神)三大女神尤受崇拜。麦加城中心的克尔白神殿供奉有360多尊各氏族部落神的偶像,向其祭祀、祈祷、献牲。信奉一神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早已传人半岛,在也门地区及一些城镇和农业区流行,其一神观念、经典、传说、礼俗对伊斯兰教有显著影响。因犹太教和基督教不适应阿拉伯社会变革的需要,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在阿拉伯社会变革和一神教观念的影响下,阿拉伯人由多神信仰向一神教信仰过渡,产生了一神倾向的哈尼夫派。他们承认独一神,反对偶像崇拜,相信天命、复活、惩罚和报应,注重个人隐居修炼,过着禁欲的生活。哈尼夫思想成为伊斯兰教思想的先驱和中介。

阿拉伯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外族的不断入侵,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觉醒,社会各阶级都在寻求出路。阿拉伯贵族为维护其统治,企望打破氏族壁垒,夺取新的土地和重新控制商道;广大的下层人民和奴隶要求和平与安宁,渴望摆脱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改善自己的贫困地位。伊斯兰教的兴起,正是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改变社会经济状况和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穆罕默德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创立了伊斯兰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领导了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他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传说他出生的那天晚上,波斯王的科斯鲁宫殿发生巨大震动,造成14个凉台倒塌,波斯火1000年来第一次突然熄灭,这似乎是预示着一个伟人的诞生。

穆罕默德幼年时父母双亡,是由自己的祖父和伯父抚养长大成人的。他年轻时曾受雇于商队,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很多地方,广泛接触社会,看到了半岛上社会动乱的情况。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也引起了他研究宗教的兴趣。

穆罕默德25岁和一个富孀结婚,从而获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从而有时间来探索宗教问题了。此后,他经常去麦加郊外的一个叫希拉的山洞修行。经过15年的探索、思考,他依据阿拉伯人固有的宗教信仰,又参照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创立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一词,原意为皈依、服从,它的教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服从先知、信仰安拉的人。穆罕默德主张,凡是穆斯林,不分部落,都是亲兄弟,应该联合而不应该内讧和仇杀。还主张赈济穷人、限制高利贷,优待和释放奴隶。这些主张,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拥护,并逐渐拥有了大量的信徒。可是他的传教活动引起了古莱什部落贵族的仇恨,穆斯林们屡遭迫害。

公元622年,为了躲避古莱什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带着自己的信徒出走到叶斯里布。叶斯里布后来改名为麦地那,意思为“先知之城”。在麦地那,他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建立起第一座清真寺,规定了宗教的信条、教规和典礼制度。又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建立起武装和政教合一的政权组织。穆斯林和麦加古莱什贵族以及麦地那犹太教徒之间,不断发生战斗。

公元630年1月。穆罕默德率领近万名穆斯林大军,向麦加城进军。迅雷不及掩耳地兵临城下。古莱什族的领袖阿布·苏富扬出城投降,皈依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对麦加实行大赦,使他赢得了人心。后来麦加就成了伊斯兰教穆斯林的朝圣之地。

没过多久,穆罕默德又征服了其他一些地区。阿拉伯半岛上各部落都纷纷改奉伊斯兰教,整个半岛大体上归于统一。穆罕默德在艰苦创教23年之后,于公元632年6月8日病逝于麦地那。他死后,门徒们将他在传教过程中作为安拉的启示而陆续颁布的经文加以整理,编成《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

《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圣典,它传播的是穆罕默德的启示录。《古兰经》中常以“安拉说”这一句开头。伊斯兰教教徒不仅从《古兰经》里得到信仰,还能从中学到生活的智慧。在《古兰经》里还有一个安拉创造世界与人类的故事。

安拉在两天之内造好了大地,又花了四天的时间造好了人类需要的各种东西。他登上宝座。高挂起日月,安置好星辰。并使它们各按一定的时间运行。天所以能够悬于高空而不跌落,是安拉用巨柱支撑着:地所以能稳在一处而不移动,是安拉用大山压着。安拉还安排昼夜,洒降雨水,生长粮、果和牧草,使人类得以正常地工作、休息和生活。

安拉又决定创造人类,让众天使尊敬人类。于是,他用黑泥创造了第一个人阿丹,并造出了他的妻子,使他们住在乐园中,而且具有无限的智慧。众天使中有个叫伊卜里斯的魔鬼妄自尊大,拒绝了安拉的意志。他到了天国乐园里,装出真诚的样子,诱使阿丹夫妇吃了园中智慧树的果子。安拉惩罚阿丹夫妇,命他们离开乐园住到大地上,而伊卜里斯成为人类的敌人,直到世界末日那天被安拉放到火狱中烧死。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最强大的的一支部落,3世纪南迁进入高卢(今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法兰克人主要有萨利克与里普阿尔两大部族,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法兰克人逐步渗入高卢东北部。481年,克洛维继任萨利克部落酋长后,开始全力向高卢扩张,消灭了法兰克其他酋长势力。486年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以巴黎为首都。部落贵族与亲兵成为封建主,一般法兰克人则成为农村公社中的自由农民。当地的高卢一罗马贵族、罗马教会、隶农、奴隶与散居的自由农民依然存在。与法兰克人逐渐融合。496年东征莱茵河中上游阿勒曼尼亚(今属德国),496年法兰克统治阶层皈依了基督教,得到高卢一罗马人的大力支持。507至510年,南征西哥特,占领阿奎丹(今法国西南部),6世纪后,先后征服易北河以西图林根(今属德国)和勃艮第,合并普罗旺斯和加斯科尼(今法国西南部),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以后封建贵族势力发展,王权日益微弱,751年,宫相矮子丕平篡夺王位。墨洛温王朝灭亡,开始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时更大规模向外扩张,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称帝,成为查理曼帝国。其疆域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西南至埃布罗河,北达北海。南至地中海,并占有大部意大利。843年内部分裂为三部分,即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雏形。

加洛林王朝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没落之后,日耳曼民族各部落控制了大部分欧洲。公元486年,萨利安法兰克人的首领克洛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开始了墨洛温王朝(得名于克洛维的祖父墨洛温)的统治。

墨洛温王朝时的法兰克占有高卢大片土地,是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国内贵族经常掀起内战。导致国家分裂。到公元7世纪,达戈贝尔特在位时,国内达到了空前的统一,政治清明,局势稳定。但自达戈贝尔特以后的国王大多碌碌无为,他们把国家的一切大事都交给身边最亲近的仆人去处理,而他们却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那些亲近的仆人一开始只是王宫里的管家,后来势力逐渐扩大,被人称作宫相。

宫相不仅控制内政,逐渐执掌机要,甚至成为军队的最高首领。公元678年,宫相赫里斯塔尔·丕平战胜其他对手,成为唯一的宫相。715年,查理·马特继任宫相。执政之后,于公元732年10月在土尔斯和普瓦提埃击败了阿拉伯人的入侵,提高了自己的威望。查理·马特还积极推行采邑制度,改变了原有的无条件土地封授制度,领受国家爵位和封地的大小领主必须以向查理效忠、服兵役为条件,而且所得到的土地仅供自己本人享用,不得世袭。子孙若想继承,必须重新履行受封仪式,再次确认效忠关系。这个改革催生了骑士制度。增强了法兰克的军事力量,也为加洛林王朝取代墨洛温王朝打下了基础。

公元742年,查理·马特的儿子丕平继任宫相。他停止了对教会土地的征用,使王权和教会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丕平认为,谁代替国王处理政务,谁就应该成为国王。公元751年,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了墨洛温王朝末代皇帝西尔德里克三世,自立为法兰克王国的新君主,从此开始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为了汇报教皇的支持,丕平两度出兵攻打威胁教皇的伦巴德人,并把征服来的从拉文那至罗马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送土”,这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从此加洛林王朝和教皇关系日益密切。

查理大帝

公元768年,丕平的儿子查理成了法兰克的唯一统治者。他即位后。立即开始为实现他的日耳曼统一大业的目标而四处征战。他征服了巴伐利亚和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等地区后,就剩下异教区萨克森了,在经过33年18次激烈的进攻后,他终于取得了胜利。在查理的铁血征服下,法兰克疆域东到易北河、多瑙河,南至厄布罗河,北达北海,南部包括意大利半岛北部与中部。辽阔的疆域可与昔日落帝国相比。公元799年,罗马教皇立奥三世被罗马贵族驱逐,他向查理求助。查理进军罗马,恢复了教皇权位。公元800年圣诞节,立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加冕,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西方史书称查理为“查理曼”,即“查理大帝”的意思。查理称帝后,极力强化中央集权统治。为了加强对庞大国家的有效统治,查理任用贵族和主教进行统治,同时,继续推行采邑分封制度。

查理曼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不仅文治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兴办学校,聘请知名学者讲学。搜集和抄写古代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手稿,抄写的文字是用所谓加洛林小草书体,这是一种清秀优美的拉丁字母,后来稍加修改一直使用至今。修道院设立图书馆,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查理曼还邀请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为帝国修建修道院和教堂。查理曼的文化教育政策对于恢复古典文明和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位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被后世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查理曼王国

查理曼王国是西欧中世纪早期由法兰克王国发展来的封建军事帝国。768年加洛林王朝国王丕平死后。其子查理曼与弟卡罗曼共同治理国家。771年卡罗曼死后,查理曼成为法兰克的唯一国王。在他的统治期间王国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公元800年查理曼接受罗马教皇加冕,号称“罗马人皇帝”,称查理曼帝国,定都亚琛(在今德国境内)。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于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把帝国分成三份。高卢、些耳德河和默兹河以西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后发展成为法国。莱茵河以东,包括莱茵河以西的沃姆斯、美因兹和斯拜伊尔,归日耳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后发展成为德国。哥哥洛塔尔袭用帝号,定都亚琛,分得介于东、西法兰克之间的土地。称中法兰克王国。后发展成为意大利。

拜占庭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故称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的旧址,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退位。西罗马帝国从此消亡。而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尽管不断遭到外来的袭击和削弱,却仍然继续存在了1000年。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开始统治拜占庭帝国,他以复兴罗马帝国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对内加强统治,对外进行武力征服。他先是出兵大败波斯,随后又出征非洲击溃了汪达尔人。公元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其领土纳入拜占庭的版图。非洲广大的畜牧地区最终落入拜占庭帝国的囊中。接下来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地盘大多已并人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

但是到了公元571年,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后,拜占庭和波斯再次发生冲突,双方连续不断地战战和和最终导致两败俱伤。长期的战争使两个庞大帝国日渐衰弱。而此时中东的阿拉伯人崛起了,开始了对波斯和拜占庭的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