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3
2902200000002

第2章 曾国藩家训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别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清湖南省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他23岁中秀才,入县学;24岁进入湖南岳麓书院读书,同年秋天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殿试中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跟从倭仁等人研读程朱理学。

曾国藩像曾国藩先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并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后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他曾两次上疏,向朝廷进献“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受到皇帝的赏识。道光三十年(1850年),署工部左侍郎;咸丰元年(1851年),署刑部右侍郎;咸丰二年(1852年),署吏部左侍郎,同年四月,出任江西乡试正考官。

曾国藩本为一介儒生,却崛起于湘楚大地,一生曲折而又勇敢向前,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留下了传奇的一笔。他行为做事都要持一定之规,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是时人推崇的晚清圣人。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可以说是每个渴望成功者的典范。梁启超曾评价他:“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有评论者说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史上的第一人。

曾国藩治学极为严谨,他尊崇儒学,将中国封建文化归结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这种独特的见解,对当时及以后国学的研究均有一定影响。他提出了“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其治学理念反映了曾国藩“修身、齐家”的道学思想。

他一生著述颇为丰富,收入《曾文正公全集》,共128卷,今辑有《曾国藩全集》。其中,他的家书、日记,最为后人所称道。

【导读】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家书》中的精品,在《家书》中,曾国藩劝诫兄弟要立志修身、待人以诚,要能够耐劳忍气,谨慎行事,这些观点即使对今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通过他治家的具体事例,可以详细了解曾国藩继承先辈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后人怎样成才的方法。

《曾国藩家训》行文不故作清高,也力戒空谈,其说教论理,脚踏实地、真诚恳切,娓娓道来,可以作为一个人终生建业、修身、处世、施政的领路灯和身处曲折、行进迷航时的掌舵手。但是,《曾国藩家训》中也含有大量的封建忠君思想,这些腐朽的封建君臣之道早已过时,读者应该以批判的观点进行阅读,取其精华,舍弃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