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要郭嵩焘评曾国藩之一
【评主简介】
郭嵩焘(1818——1891年),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学者称为养知先生。早年游学岳麓书院,道光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苏松粮储道、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福建按察使、驻英公使、驻法公使等职。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办铁路、开矿务、整顿内务,“以立富强之基”。生平着述大多散佚,存者有礼记质疑》、《大学质疑》、《中庸质疑》、《使西纪程》、《养知书屋遗集》及诗集、奏疏等。郭嵩焘是曾国藩的儿女亲家。
咸丰初,寇发广西一隅之地①,所至糜烂,盗掳金陵十四年②,尽蹂江浙两省地,披而有之③。公以侍郎奉母丧归④,起乡里讨贼。奋其咕哔之儒⑤,钽耜之民⑥,烫长江万里⑦,蹙贼踣之⑧,天下复睹又安,民用苏息。
已而合肥李公平捻逆于鬲津⑨,湘阴左公殄回乱于关陇⑩。皆用公荐擢,席其遗规,遂蒇成功于时。江以南扰乱尤深,公再督两江,嘘枯翦藏,煦濡群荫,孤嫠有养,儒宿有归,渐摩泞涵1,纳之太和。故公功在天下,而江南之于公若引之以为己私。
公始为翰林,穷极程朱性道之蕴,博考名物,熟精礼典,以为圣人经世宰物,纲维万事,无他,礼而已矣。浇风可使之醇,敝俗可使之兴,而其精微具存于古圣贤之文章。故其为学,因文以证道。常言载道者,身也;而致远者文。天地民物之大,典章制度之繁,惟文能达而传之。俯焉日有孳孳,以求信于心而当于古。其平居抗心希古,以美教化育人才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一见能辨其才之高下与其人贤否。
满洲塔齐布公新宁江公忠源气衡阳彭公玉麟气善化杨公岳斌,或从末弁及诸生奖拔为名臣。
其于左公宗棠趣尚不同,而奇左公智术,以公义相取,左公亦以显名天下。片长薄技,受公一顾,争自琢磨砥砺,敦尚名节。在军必立事功⑩,在官为循吏,曰:吾不忍负曾国藩。”而公歙退虚抑,勤求己过,日夜忧危,如不克胜。自初仕及当天下重任,始终一节,未尝有所宽假。及其临大敌,定大难,从容审顾,徐厝之安,一无疑惧。此公道德姓名被于天下,被之万世,而其意量之闳深,莫得而罄其用而窥其藏也⑩。
公识量恢闳,望而知其伟人。生平趋舍是非,求信诸心,不与人为去就;而精鉴微识,一言一事,研核无遗,尤务规其大而见其远。始出治军讨贼,以东南大势在江险,不宜尽弛于贼,力请以水师自效。及为钦差大臣,建三路进攻以规江浙两省之议;讨捻逆河南,建合四省之力,蹙贼一隅之议。皆策之始受事之日,其后成功,一如公言。在军,戈铤楼橹短长尺度,躬身省量,无或苟者。荣辱得失,无关其心;而未尝一念不周乎天下,一事不尽乎民隐。传》曰‘为仁由己”,公无愧焉。
——节录自《曾文正公全集·卷首》
【注释】
①寇:指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郭嵩焘站在封建王朝的立场上,故称之为寇。
②金陵:即今南京城。
③披:原意指分开,裂开,这里引申为割据,分裂。
④侍郎:官名。曾国藩此时任礼部右侍郎。
⑤咕哔(chfebi):象读书之声。
⑥祖耜(chusi):租即锄,耜是古代一种像现在的锹一样的农具。
⑦烫长江万里:使万里长江为之发烫,喻其军队势力强大。
⑧蹙(cu):通“蹴”。踩,踏。踣(bo):倒毙。
⑨李公:指李鸿章。鬲津(gsjin):水名,发源于河北,流入山东。
⑩左公:指左宗棠。殄(tiftn):灭绝。关陇:关指嘉峪关,陇即陇山,又是甘肃的别称。席:凭借;倚仗。
蒇(chftn):完成;解决。
嘘枯翦藏:嘘是慢慢地呼气,这里引为“呵护,拯济”;翦是削弱,消灭;藏指仓库,这里指那些囤积居奇者。句意是保护、拯济(那里)贫困的百姓,打击(那里)囤积居奇的奸商。
煦儒群萌:胞,温暖;濡,沾湿,这里引申为帮助;“萌”通“氓”,老百姓。句意为亲切地关怀、帮助老百姓。
孤嫠(li):孤儿与寡妇。
⑩摩:接近。淳涵:淳,水停滞;涵,包容;包含。
指社会稳定太平。
太和:永久的和平安定。
⑩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自唐始设,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程朱性道:程,指二程(程颢、程颐两兄弟),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朱,指朱熹,南宋着名理学家,
继承发展了二程的学说。故“程朱”并称。性道,
即他们所主张的理学思想20纲维万事:纲即提的总绳,维是系物的大绳子纲朱熹像维万事这里应解为“为天下的事物确立法度”。
浇风:不淳厚的风俗。绕,浇薄。
俯:低头。孳孳(z侃zi):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平居:曰常起居。抗心:与之相当、匹敌的心灵。
⑩塔齐布公:指塔齐布。初由火器营护军擢三等侍卫。
1853年曾氏荐他“忠勇可大用”,加副将衔,后官至湖南提督。
江公忠源:指江忠源。举人出身。后曾任湖北按察使,安徽巡抚。
彭公玉麟:指彭玉麟。后曾任广东按察使、安徽巡抚、长江水师提督及兵部尚书等职。
善化:今长沙。杨公岳斌:指杨岳斌。1853年曾国藩办水师,提拔为营官,后曾任福建水师提督,陕甘总督。
⑩末弁:低级的武职人员。诸生:县学学生。
奇:认为……令人惊奇。
名节:名誉节操。
循吏:遵循法度的官吏。
未尝:不曾。宽假:宽容。
徐厝:慢慢地安排。
⑩罄:尽。
恢闳:宏大;宽广。
戈铤(ding)楼橹:这里代指军队所需要的各种武器和军事设施。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铤,箭头嵌入箭杆的部分。橹,船桨。
《传曳》《左传》,书名。编年体春秋史。此语实出自《论语》。
【译文】
咸丰初年(1851年),太平军起事于广西的一个偏僻的地方。他们所到之处,人心颠覆,法度废弛;他们强占南京为都城达十四年之久,江苏、浙江两省的地方都遭到过他们的蹂躏,并且占领了这些地方。曾文正公当时为礼部右侍郎,正在老家湘乡为母亲治丧,于是他就发动家乡父老一起讨伐贼寇。他鼓动起一帮饱读诗书的儒士和举锄执耜的农民组成军队,威震万里长江,终于剿灭平定了太平军起义。天下又看到了安定太平,黎民百姓的经济生产又复苏增长了。
后来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在山东一带平定了捻军,湘阴的左宗棠又在甘肃、宁夏一带镇压了回民之乱。他们都是因为曾文正公的推荐而被提拔的,他们凭借着曾公制定的法度,在当时都成就了一番功业。那时长江以南各省遭太平军冲击尤其深重,曾文正公于是再次出任两江总督。他在那里拯济受害的百姓,打击囤积居奇的不法奸商,亲切地关怀、帮助黎民百姓,使那里的孤儿寡母都得到接济,儒生名士都有了归宿,使那里的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平和,走向永久的太平安定。
所以说,曾公的功绩在于为天下谋得了太平安定,而他在江南所创的功业对他来说倒像为自己做了一件私事。
曾文正公一开始是翰林学士,他深入地钻研程朱理学的内蕴,广泛地考究各种事物,熟读精研礼仪经典,他认为先贤圣人经营人世,统领万物,为天下的事物制定法度,没有别的,唯有依礼而行罢了。有了礼,浇薄的风气可以变得淳厚,鄙陋的习俗可以得到改观,而这些精到微妙的旨意都保存在古代圣贤们的文章之中。所以曾公做学问,往往用古代圣贤的文章来证明人世的道理。
人们常说承载道德的,是人自身;而让它传播到远方去的,却是文章。天地、百姓、事物的巨大意义,治理国家、社会的典章制度的细致繁杂,只有文章能够表达出来并且传播开去。曾公每天都埋头勤学,为的是要使自己的言行合乎古代圣贤的精神。他在日常起居中心里所思所想的,即使古人也没有几个能与他抗衡,他把用美好的精神来教育培养人才作为自己平生的任务;而他又尤其以善于了解人而闻名天下,他一见面就能识别对方才学的高低和人品的好坏。
满洲人塔齐布,湖南新宁人江忠源,湖南衡阳人彭玉麟,湖南长沙人杨岳斌,他们中有的从低级的武官、有的从在校学生被曾文正公奖掖提拔,最后都成了有名的大臣。曾公和左宗棠的趣味、志向都不同,却很欣赏左宗棠的智慧和办事方法,因而曾公也能以公正的立场来保举他。左宗棠也因曾国藩的保举而闻名于天下。他那一点点长处和技能,得到曾文正公的看重之后,自己就更加努力学习磨砺,敦促自己崇尚声名节操,在军队里就一定要建立功勋,当官就要遵纪守法,他说:“我不忍心辜负曾国藩对我的看重。”
而曾公经常敛行退让,虚心抑制自己,努力寻求自己的过失,日夜担心危险的到来,好像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一样。自从他出来为官到担当国家重任,节操始终如一,不曾有过宽容自己过失的时候。当他面临强大的敌人,要去解决重大困难的时候,都能从从容容地审时度势,有条不紊地安排妥当,没有一点迟疑害怕的地方。
这位老先生的道德、功勋、声名都名扬天下,可以传布万世之后,而他的胸襟、气量的宽广渊深,是没有人能够比拟并且认识到它的内涵的。
曾文正公的才器、肚量恢宏宽广,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伟人。他生平所做的选择、判断,都要遵从内心的要求,不和别人一样看待;而且他还能精明地鉴定,细致地识别,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研究核实没有遗漏,尤其致力于宏观规划,做长远打算。他刚开始出山整治军队讨伐太平军时,认为东南方的大势在于有长江天险,这一天险不宜都放弃给太平军,因此努力请求让自己去训练水师,并获得了实效。当他做了钦差大臣之后,又提出了分三路进攻来谋划江浙两省的建议;在河南讨伐捻军时,提出合并四省的力量,将敌军紧逼到一个角落的建议。
他都在开始承担任务时就策划谋略,后来的成功,都像他所预言的那样。在带兵打仗时,部队里各种武器和军事设施的长短尺度,他都要亲自去省度测量,没有一件随便放过的。他对个人的荣辱得失不放在心上,考虑到天下大事却不曾有一点想法不周全的地方,照顾老百姓的隐情不曾有一件事不尽力做到。《左传》说:“要达到仁,还是要靠自己。”曾文正公无愧于这句话。
【评析】
郭嵩焘在篇中论及曾国藩的优点时,谈到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诚信立身,其次是严于律己,再次就是器量恢宏。总之,郭嵩焘不仅直指曾国藩为“伟人”,而且展示了他作为“伟人”的人格品质。当然,郭嵩焘在这里所说的“伟人”,是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只能是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式的维护封建统治、坚决与农民起义军为敌的“杰出人物”。因而,我们在阅读这段文字时必须批判地鉴别其糟粕,有目的地吸收其某些有益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