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2896000000023

第23章 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1)

现在许多家庭富裕了,往往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今天的玩具坏了,明天就去买新的来。殊不知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多么大的消极影响。不少孩子任性暴躁、自私自利、不爱惜财物、不讲礼貌。也许与父母平时对孩子的要求及时满足不无关系。

“延迟满足”时间越长,人的自控力就越强,反之则自控力越差。“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更是孩子从小就应该具备的健康心理。

延迟满足—教子新概念

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人能否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并且踏踏实实地把一件事自始至终地干好,而不在乎能否获得那种即时的、外在的、物质上的奖励或满足。

现代人最爱犯的毛病之一就是浮躁病,干什么都急功近利,必须要获得即时的满足,于是东做一件事看看,西做一件事瞧瞧,结果哪件事也没做完,哪件事也没做好。许多人都在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但问他们想做什么事时,他们最主要的要求总是“立刻来钱”,而不管这项工作多么简单、机械,报酬多么微乎其微。倘若这时你给他指出某件事做起来意义大,既能培养能力又有较多的报酬。但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并耗费一定的神经细胞,则绝大多数人都对此连连摇头表示不感兴趣。所以,你别看现在许多人好像都在忙,但他们并未忙出个“名堂”,因为这些人好似一个总在沸腾的大锅,里面却什么也没煮。

人没有耐性不仅事业上难以成功,就是平时处理日常生活也会出现许多问题。据韩国的一份材料显示,该国的中学生现在是既不会忍耐亦不能克制自己。比方说,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顾是非地盲目行动;不会谦让,没有耐心;念不完一本书,写不完一篇文章,稍微一挨批评就走出去;干什么事情都想让别人帮忙;动辄打人骂人;喜欢看有刺激性的录相和漫画,并且易冲动。

培养人的耐性,必须从儿时抓起,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于“延迟满足”。

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再加上物质生活的富裕,结果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极度宠爱。父母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无论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看的,孩子只要一嚷嚷,父母则“奉命”立即设法满足。天长日久在孩子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定势”:我的要求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即时的满足。这样在孩子的头脑中,往往会有缺乏努力奋斗的意识。对什么东西都想马上获得而不愿花费半点气力或等待一段时间。所以父母要明白这种宠爱孩子的做法的危险性并尽快予以改正。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倘若不是基本的要求,家长都应设法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满足。比如孩子要一件高档玩具,家长不要说买就买,而是通过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每天完成这些劳动后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储蓄,然后让孩子用这笔钱去买玩具。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往往能够树立起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而避免成为那种好吃懒做。只知向父母伸手的“公子哥”或“大小姐”。

在孩子从事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时,父母要善于运用精神上的奖励来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两组儿童做算术作业,对一组儿童说完成作业后给他们糖吃。而对另一组儿童说完成作业后家长要给予表扬及发奖品。在两组儿童做作业的过程中,实验员故意在旁边的屋里安放了一些电动玩具,并发出诱人的声音。结果前一组的许多孩子经受不住诱惑,放下作业而跑去玩玩具了,而后一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放下作业。这就证明精神性的奖励比物质性的奖励更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抵御干扰。后一组的儿童说在受到旁边屋子内玩具的诱惑时,他们通过想象完成作业后爸爸妈妈给予表扬和发奖品的情景而获得鼓舞,从而能继续把手里的作业完成下去。这说明精神性的鼓励具有时效长及满足方式的间接性等特点,在孩子从事较为复杂的活动中。精神性的奖励能够让孩子明确活动的意义,从而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耐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利用各种机会训练孩子的耐心。现代生活力求方便、快节奏,方便面、速溶奶粉、遥控器……想吃想看。马上就有,不必等待。这当然有方便人们生活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养成了人们缺乏耐心的后果。为此父母要善于利用甚至制造一些让孩子学会等待的机会。比如外出游玩,坐登月火箭时可教育孩子遵守秩序,排队等待;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装配和修理一些日常用具。学做一些不太简单的菜,动脑筋玩一些比较复杂的智力游戏等等。

总之,父母善于运用奖励、暗示等各种教育手段,让孩子养成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地把每件事做好的习惯,这将是送给孩子终生受益的一份厚礼。

不要成为“农夫”这样的家长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农夫很喜欢自己的儿子,他要什么就给什么,就算自己很难办到,也硬着头皮去做,每一次孩子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孩子就会很高兴,大声地赞扬农夫,农夫很高兴。

慢慢的,农夫发现自己越来越没力量去或者时间去完成孩子的要求了,这个时候,稍微怠慢了一下,或者晚几天实现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表情就是那么的不满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农夫没精力了,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到孩子的要求,但看到孩子那张委屈的脸,农夫又忍不住心想去保证下次一定满足他的愿望,但每一次保证都是不能完成。

孩子也由刚开始的唠叨几句而发展到生气,最后开始谩骂。农夫很难过,他一面要为了生存而去努力,一面还要为了孩子而去艰难地呼吸。

终于,农夫发现无论自己要做什么都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了。因为他发现,要满足孩子的要求,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如果花更多的时间去满足他的话,那自己的生存就将得不到保障,在犹豫的抉择中,孩子变本加厉起来,农夫绝望了。

这个寓言没有结尾,但是结果我们已经可想而知,这个农夫的儿子已经不可救药了,那么作为父亲,农夫也会很痛苦地面对这样的儿子。在如今的孩子中,这样的例子也许并不新鲜。

大多数的孩子对一些新鲜的事,刚开始总是跃跃欲试,干劲十足,可热情一过,就会兴趣全无。做事有耐性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性呢?

首先,要教育孩子学会“迟延满足”。现代社会里,物质丰富,生活快捷方便,加之父母爱子心切,因此孩子有什么要求,总能迅速得到满足。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缺乏耐心等待和自我努力的意识,从而错过许多培养孩子耐性的机会。

对孩子的要求,不一定要马上给予满足,最好是通过孩子的某种努力才能获得。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靠对未来奖赏的想象来代替即刻的满足,因此他们比其他孩子更能抵御周围的一些诱惑而坚持把事情做完。

第二,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切勿随意打扰,以免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如拼图拼到一半时不要喊他去吃东西;练琴没有结束,不要跟他说别的。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养成一种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第三,让孩子适当承担一点责任,比如叫孩子干点家务,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这点是指大一点的孩子)

还有,家长要做出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给孩子设置点障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渴了马上要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这样孩子也能够明白,任何要求都是有界限的。

当孩子告诉你世界上除了她,每个孩子的芭比娃娃都有个带橱柜的卧室时,你也会发现孩子开始被收集玩具的问题所困扰。她不能只拥有一个芭比娃娃或者史诺比小狗,她要拥有每一款产品。你要让她明白世界上有许多孩子还不曾拥有芭比娃娃,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玩具。

当你的孩子开始抱怨“每个人都有LEVI’S的牛仔裤,就我没有”的时候。你要让孩子明白:拥有LEVI’S的仔裤确实很酷,但他应该学会节约。牌子并不重要,因为人们衡量社会价值的标准是知识而非牌子,并教会他在预算范围内做出决定。

许多父母对是否和孩子谈论金钱感到很犹豫,但事实上,诚实地告诉孩子家庭在一般情况下收支的状况,对父母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花销概念,在他刚认清各种币种的时候给他们少量零用钱,这样他能够清楚地知道你希望他买什么。如果他想要一个蜘蛛侠模型,那他必须自己存钱买。

零用钱使父母从决定中心摆脱出来。当孩子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问题不在于你是否同意,而在于他是否攒到了足够的钱去买。如果孩子要求增加零用钱数量,父母可以要求他书面列出钱花销的去处,并证明他确实需要更多的零用钱。一旦孩子大到能够承担一些家务,父母可以鼓励他打工,靠自己的力量挣零用钱。

因为零用钱里不包括实物,所以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制订预算,把花销控制在预算之内。例如:告诉孩子留出足够的钱买校服,如果想超预算花销,他必须自己将差额补齐。如果孩子已经攒够一半的钱买新款自行车。而旧车依旧能用时。你可以替他垫付另一半货款,但他必须在日后还你这笔钱。

你的孩子生气了

许多孩子在家里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使家长陷于说理不灵、打骂无效、束手无策、气恼万分的境地。

发脾气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婴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情感上最容易受感染。容易冲动,变化大,控制也难。一岁左右的孩子当其行为受到阻止时就会手抓脚蹬,以大声哭叫来发泄。两三岁的孩子进入反抗期,他们一改过去的安静、听话、依赖,强烈要求表现“自我”。他们喜欢自我主张和独立完成“危险性”的活动,力求摆脱大人的约束,一旦行为受到限制,就会大发脾气。

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做出比较剧烈的行动,比如:扔东西、打身边的人、大哭大闹,甚至大人越想哄他就哭得越厉害,令父母感到束手无策。

个性不同的孩子面对相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性格激烈的孩子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会有较强烈或较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这是因为平时父母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自然就会大发雷霆。或者是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比较严肃,就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压抑。

这让父母觉得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哄都哄不好,失去了耐性,为了纠正他,粗暴地打断、阻止孩子表达愤怒与不快,甚至大打出手,这都是错误的。因为孩子为了维护自身的情绪平衡,也需要适当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父母应学会接纳孩子的愤怒,容忍他的不满。让孩子适宜地宣泄不快,才能在性格上得到均衡的发展,这与毫无原则的溺爱是两码事。

从生理角度讲,每当孩子处在疲劳、病痛的情况下,他就会发脾气。但是,绝大多数孩子发脾气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

向爸妈的权威挑战

孩子对父母的要求经常会出现试探、挑战的动作。比如:在他正玩得开心时,却叫他收拾玩具,准备吃饭或上床睡觉,第一次你可能会发现他并没有马上收拾,因为他觉得你可能有缓冲的余地,就在你开始提高音量,甚至走到他身边准备发脾气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并开始缓缓地收拾,此时大人的怒气可能已经点燃,而他也许正在试探爸妈权威的界限在哪里呢!

孩子的意见和爸妈相左

有些孩子会很坚持自己的想法,此时不免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摩擦。比如:在准备出门时,孩子执意要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出去,不管天气或场合是否适合,这个时候,爸妈就可能会和孩子起争执。

引起注意

有些孩子会故意犯错来让父母生气,希望藉由这个方式,父母可以多注意他、关心他。譬如:家里有客人来访,孩子可能因为你的注意力被客人分散而不满,于是开始故意犯错,希望大家可以注意到他。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有些家长容易忽视孩子的情感,不尊重他,压制孩子的个性,会使他发脾气。例如:家长为保持室内的清洁,在收拾房间时,不和孩子商量,便把他精心制作的手工玩具丢进了垃圾箱。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心爱之物不翼而飞的时候,肯定会大闹一场。

孩子的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

有的家长高兴时答应孩子的事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兑现,却没有及时向孩子进行解释和说明,也会使他发脾气。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是一向当真的,他们会不依不饶地闹下去,甚至发脾气。

有不良性格倾向的孩子

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总是千方百计满足他的需求,以致使他形成不良的性格倾向,这是孩子发脾气的根源。如果他的某项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发脾气。例如,在大街上或者商店里,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当着众人哭闹,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可见这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失败的,如果还不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对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以上我们分析了孩子发脾气的各种原因。家长在对待发脾气的孩子时,应分析其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那么,面对生气的孩子,父母们该怎么办呢?下面的这几种做法是许多成功家长的经验之谈,很值得借鉴。

转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发脾气,马上给他玩一些需要动手的玩具,如搭积木、拼图、串珠等,也可以和他一起看图说画,让他把愤怒的情绪转移。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责备孩子小心眼、没出息,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更愤怒沮丧。

允许他发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