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剑与火:俄罗斯反恐大行动
2881200000038

第38章 擒贼先擒王(2)

阿塔卜死后,一个名叫阿布·瓦立德的国际恐怖分子立即接替了他的职务,担任“基地”和“穆斯林兄弟会”驻车臣的代表。同阿塔卜一样,瓦立德也是狂热的宗教极端分子,也曾在阿富汗基地受过严格的恐怖训练,精通爆炸技术。据俄安全部门透露,2002年10月的莫斯科人质事件和2004年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可能都与此人有关。

2004年9月24日,俄罗斯北高加索反恐管理局地区行动指挥部发言人沙巴金宣布,在这之前,即本年4月,瓦立德已在一次特别行动中被俄罗斯特工处死。很快,阿塔卜创建的国际恐怖组织——“魔鬼支队”又物色了新的头目。

三、炸死扬达尔比耶夫

杜达耶夫任车臣总统时,扬达尔比耶夫担任副总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996年,杜达耶夫被俄军导弹击中身亡,扬达尔比耶夫成为代总统。1997年1月,俄联邦政府同意车臣举行总统大选,踌躇满志的扬达尔比耶夫和巴萨耶夫满以为人心向背,志在必得,但出乎二人意料之外,他俩都输给了调门较他俩低、政治上较为温和的马斯哈多夫。于是,心高气傲的扬达尔比耶夫拒绝与马斯哈多夫合作,成为反对派的掌门人之一。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后,扬达尔比耶夫从车臣逃亡而出,赴著名恐怖集团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以车臣政府的名义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开办了“车臣驻阿富汗大使馆”,并在另一城市坎大哈开设了“车臣领事馆”。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反恐部队进攻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扬达尔比耶夫仓皇出逃,几经辗转,流亡到中东卡塔尔,与国际恐怖分子和伊斯兰极端分子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为车臣非法武装募集资金,购买武器,培训恐怖人员,矛头直指俄罗斯。2001年年底,俄罗斯将扬达尔比耶夫列为流亡在境外的头号恐怖分子,通缉捉拿。

2003年,应俄罗斯政府要求,联合国将扬达尔比耶夫列入了与国际恐怖“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恐怖分子名单之中,美国也将其纳入了应该实施经济制裁的国际恐怖分子之列。但是,俄罗斯引渡扬达尔比耶夫的要求,仍然遭到有关国家的拒绝。

2004年2月13日中午12时45分,扬达尔比耶夫、他13岁的儿子,以及两个保镖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遭到炸弹袭击,两个保镖当场被炸死,扬达尔比耶夫身负重伤,送往医院抢救,不治身亡,他的儿子也身受重伤。

卡塔耳半岛电视台立即对此事做了详细报道。据称,当天扬达尔比耶夫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郊高尚社区阿尔——达发纳的一家清真寺做完祈祷,乘车离去,汽车刚驶出300余米,预先藏在汽车里的炸弹就被引爆,巨大的爆炸力将他那辆强劲有力的越野车炸得面目全非,扬达尔比耶夫一行遭此厄运。

俄罗斯外国情报局发言人鲍里斯发表声明,称扬达尔比耶夫之死与俄罗斯政府无关。尽管如此,不少人仍然怀疑此事为俄罗斯安全部门所为,整整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在为如何拔掉这颗逍遥国外的眼中钉忧心忡忡。

2004年2月19日,卡塔尔警方逮捕了3名俄罗斯特工,指控他们涉嫌谋杀扬达尔比耶夫。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得知情况后,紧急召见卡塔尔驻俄罗斯大使,严正阐述俄方立场。伊万诺夫再次声明,俄罗斯政府与扬达尔比耶夫的暗杀事件没有任何关系,卡塔尔方面公然违反国际法,无理扣押俄罗斯公民,这是对俄罗斯的蓄意挑衅,这是俄方不能接受的。他要求卡塔尔当局立即释放非法扣押的俄罗斯公民。

伊万诺夫强调,扬达尔比耶夫与“基地”组织紧密勾结,在车臣犯有许多严重罪行,已被俄罗斯和联合国列为最危险的恐怖分子之一。卡塔尔方无视俄方多次要求将扬达尔比耶夫引渡回国,不履行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义务,反而为扬达尔比耶夫的恐怖活动提供便利,俄方对卡塔尔当局这种包庇纵容恐怖主义活动的做法表示担忧。

然而,伊万诺夫外长通牒式的召见没未对卡塔尔当局产生明显影响。2004年3月12日,英国一家大报披露,被拘捕的3名俄罗斯特工,一名持外交护照者已获释,另外两名则承认自己炸死了扬达尔比耶夫,并向卡塔尔安全部门交代了爆炸物的来源—炸药是莫斯科通过外交邮袋寄来的。

卡塔尔当局对俄方的做法非常愤慨,决定公开审理这两名俄国间谍。此决定引起莫斯科的恐慌,邮寄炸药给国外的杀手,这是货真价实的恐怖活动,同时,这两名俄罗斯特工也会因触犯卡塔尔法律而被判处死刑。显然,这一事件使俄罗斯十分被动,其国际形象也会大打折扣。为此,俄罗斯安全部门绞尽脑汁阻碍卡塔尔开庭,俄国家杜马副发言人罗戈辛甚至呼吁政府使用武力,营救出这两名俄罗斯公民。

几天后,俄罗斯方面以证据不足为由,释放了两名在押的卡塔尔公民。2004年年底,两名俄罗斯特工也返回俄罗斯。

关于扬达尔比耶夫死因的另几种版本是内讧。一种是说他以车臣反政府武装的名义,从伊斯兰世界和西方募集了大量资金,但他却据为己有,于是,藏在深山的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等人为了取回经费,便派人杀害了贪婪的同伙。另一种是说几年前,扬达尔比耶夫与阿塞拜疆几个商人合伙出版了一批书籍,进行反俄宣传,由于发行量不足,造成了20多万美元的亏损,阿塞拜疆商人认为扬达尔比耶夫在其中做了手脚,赚了昧心钱,反复要求他退出赃款,扬达尔比耶夫不从,遂被阿塞拜疆商人雇用的凶手杀死了他。

无论怎样,扬达尔比耶夫死去了,这多少了却了俄罗斯的一块心病。

四、击毙格拉耶夫

鲁斯兰·格拉耶夫是臭名昭著的车臣恐怖集团主要头目之一,集车臣“副总统”、“国防部长”、“野战司令”大权于一身,身居高位,罪行累累,恶贯满盈,为俄罗斯当局通缉的要犯之一。

格拉耶夫长期蛰伏在格鲁吉亚与车臣交界的潘基西峡谷中,那是车臣恐怖分子的大本营。俄罗斯政府多次要求格鲁吉亚官方逮捕并引渡格拉耶夫及其他车臣恐怖分子头目,并向格鲁吉亚官方提供了有关格拉耶夫犯罪活动的证据,俄希望得到格鲁吉亚的帮助,希望格鲁吉亚采取具体措施,拘留并引渡格拉耶夫。俄罗斯方面指控说,格拉耶夫在格鲁吉亚潘基西峡谷自由活动,并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拥有一套公寓住房。不仅如此,他还以潘基西峡谷为基地袭击俄罗斯。

格鲁吉亚安全会议秘书表示,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一样在与恐怖分子做斗争,将尽一切努力打击恐怖分子。此前,格鲁吉亚已关闭了车臣非法武装在第比利斯开设的一处非官方信息办公室。但是,逮捕与引渡格拉耶夫一事却始终未予实现。

格拉耶夫曾担任俄联邦车臣共和国前杜达耶夫武装部队西南战线司令,并出任前车臣共和国联合政府代总理。近年来,俄罗斯安全部门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

格拉耶夫在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之前,曾担任车臣马斯哈多夫领导的车臣“政府”副总理。据此间媒体报道,他曾经组织车臣匪徒多次穿越俄与格鲁吉亚边界地区,在达吉斯坦和车臣与联邦军队交战。

2004年2月28日,格拉耶夫悄悄来到别兹梯村与格鲁吉亚潘基西峡谷交界的查伊克哈峡谷,打算偷越国境,潜逃去格鲁吉亚,以待日后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格拉耶夫在达吉斯坦接连损兵折将,心灰意冷,决定重返住在格鲁吉亚盘踞多时的大本营——潘基希峡谷。毕竟,那里有他的老婆孩子、狐朋狗党,以及不惜重金招募来的许多前苏联退役军人。按照他的如意算盘,经过一番休整之后,东山再起指日可待。

这之前,俄罗斯总参谋部军事情报总局“格鲁乌”所属的陆军特种部队在达吉斯坦一带苦苦追杀他已有20余天,但仍无所获。

格拉耶夫对这一带的道路非常熟悉,两年多来,他常出入这一带。

当天,格拉耶夫带着保镖,找了一个当地牧羊人带路,来到位于别兹梯村和潘基希峡谷交界处的查伊克哈峡谷。格拉耶夫一贯骄傲自信,到了峡谷底部,他便坚决不再要保镖护送,独自一人,朝着格鲁吉亚方向,顺着山坡向上爬去。

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此番“回家”之路,竟然成了他通往地狱的不归之路。而扮演“地狱终结者”的不是什么经验丰富的俄罗斯特种部队,不过是两名普普通通的俄罗斯边防巡逻兵——库巴诺夫和苏雷马诺夫,他俩年纪轻轻,只有22岁。

两个月前,库巴诺夫燕尔新婚,这一天是周末,回村与新婚妻子欢聚,顺便邀请战友苏雷马诺夫上家里做客。

两人登上山顶,看见迎面来了一个形如乞丐的男子:蓬头垢面,衣裳褴褛,步履慌乱。但是,当他们的眼神碰到一起时,那男子却目光慌张,两个边防战士立即意识到,眼前这个男子绝不是乞丐,而是一位形迹可疑的人。出于边防军人的职业本能,他俩走上前去,检查证件。那人正是俄联邦政府的通缉要犯格拉耶夫。他眼见大事不好,慌忙把手伸进口袋,但他掏出来的不是证件,而是一支乌黑的手枪。说时迟,那是快,砰砰两枪,两名边防战士应声而倒。苏雷马诺夫头部中弹,当即气绝身亡。库巴诺夫被击中胸部,但他忍着剧痛,向格拉耶夫还击。复仇的子弹击中了格拉耶夫的左手掌,打断了他的左臂。但凶残的格拉耶夫又向库巴诺夫头上连开两枪,这位年轻的边防战士也被夺去宝贵的生命。格拉耶夫忍着伤口的剧痛,一步一步朝境外艰难地爬去,身后拖着长长的血迹,约有几十米。他感觉左臂渐渐失去知觉,已成拖累,便掏出匕首,割断左臂,再用急救包将伤口包扎起来。为了对付难以忍受的痛苦,格拉耶夫往嘴里塞了一些吗啡粉,又在自己口袋里找出一块巧克力,希望以此补充能量。但是,格拉耶夫在通往潘基西峡谷的方向只爬行了大约50米,就断气了。死时,手里还攥着那块巧克力。

此前,塔斯社曾于2004年1月5日报道过格拉耶夫于2003年12月15日在达吉斯坦共和国特逊丁斯基地区被击毙的消息。所以,当其尸体被发现之后,由俄内务部专人负责,对其尸体进行了十分慎重、认真的鉴定。经过专家、死者亲属及在押犯人的反复辨认,最终确定了格拉耶夫的死亡。

2004年3月1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向外界宣布:格拉耶夫已于2月28日命丧黄泉。

五、“劝降”哈姆比耶夫

2004年3月9日,俄罗斯几家媒体同时报道了一条反恐最新消息:车臣非法武装集团马斯哈多夫手下的重量级人物之一,车臣“国防部长”哈姆比耶夫,已于3月8日向车臣共和国总统安全局投降。是日,哈姆比耶夫来到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家乡采托罗伊,向安全部门交出了刻有自己名字的手枪和子弹带,以示认罪服法。

这位部长“战功卓著”,深得马斯哈多夫信赖和重用,他的“投降”,很可能为擒拿车臣非法武装总头目马斯哈多夫提供重要线索,并可为调查一系列恐怖事件提供有效证据。

事实上,这位“国防部长”早已是光杆司令,半年以来,身边没有一兵一卒,遍体伤痕,无药医治,已经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绝境。哈姆比耶夫孤身一人,躲藏在家乡别诺伊—尤尔特地区,经过反反复复剧烈的思想斗争,他在暴尸荒野、落网入狱和投降保命这三者之间,最终选择了投降保命。

不过,国外某些媒体却称,哈姆比耶夫的“投降”完全是俄罗斯联邦安全部门采用所谓“反劫持人质”战术取得的重大战果。所谓“反劫持人质”战术,即是俗话所说的“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原则,针对恐怖分子的猖狂狠毒及其消遥法外的情况,将恐怖分子的亲属扣押起来,作为人质,迫使恐怖分子弃暴自首,伏法归案。这是俄罗斯反恐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据国外媒体称,2004年3月初,车臣安全部门获悉哈姆比耶夫在别诺伊村一带活动的准确情报,立即出动特种部队包围了他的住房。然而,当特种部队的士兵冲进房间时,却不见哈姆比耶夫的影子,只抓住了他的16名亲属。

士兵们奉命带走了哈姆比耶夫的所有亲属,作为人质。车臣安全局局长拉姆赞·卡德罗夫(总统卡德罗夫之子)对哈姆比耶夫的亲属们交待了政策:“你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你们自己的方式奉劝哈姆比耶夫前来缴械投降,放下屠刀;一是你们强行将他扣押,押送来我们这里,否则,你们就只有作为人质永远留在这儿。”

车臣总统卡德罗夫也亲自出马,前往扣押哈姆比耶夫亲属之处,劝说哈姆比耶夫的亲属们看清形势,动员自己的亲人向政府缴械投降。卡德罗夫总统还认真作出承诺,以政府的名义担保所有亲属以及哈姆比耶夫本人的生命安全。

这种“反劫持人质”战术很快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亲属们答应了政府方面的要求,决定配合行动。

几天后,俄罗斯邦联安全部门仅留下两名年轻的男子,释放了哈姆比耶夫其他的所有亲属。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濒临绝境的哈姆比耶夫只有华山一条路——投降。

哈姆比耶夫自首投降在恐怖分子集团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瓦解作用。但是,尽管车臣总统卡德罗夫代表政府作出过庄严的承诺,但由于哈姆比耶夫从事恐怖活动的时间太长,罪行太大,是否最终能得到俄罗斯联邦政府宽恕、特赦,尚未可知。

哈姆比耶夫的投降在车臣恐怖集团引起了强烈的连锁反应,继他之后,马斯哈多夫非法武装集团出现了动乱和雪崩:“特别行动部长”、“安全总长”以及哈姆比耶夫手下骨干分子30多人,也都在俄罗斯联邦的“反劫持人质”策略之下,陆续归案。

尽管西方媒体和政界对这种做法发出一片嘘声和严厉指责,他们认为,俄联邦政府的扣押人质做法,从本质上看,与恐怖主义同出一辙,俄联邦政府内部对此也看法迥异。但是,普京总统为了加大反恐力度,被迫采取了这种“反劫持人质”策略和战术,且收效不错。此法逐渐成为反恐部门的惯例,成为事实上的合法手段。不久前,俄罗斯司法部门——总检察长弗拉基米尔·乌斯基诺夫甚至在国家杜马会议上建议,在打击恐怖主义过程中,可扣押恐怖分子亲属作为人质,以保护其他公民的安全。他指出:“在发动恐怖袭击时,逮捕恐怖分子的亲属无疑将帮助我们保护和解救更多的俄罗斯公民。”

国家杜马主席鲍利斯·格雷兹洛夫表示,杜马准备讨论现行的反恐法令,并可能增加“反劫持人质”的相关规定。他说,目前恐怖分子的亲属常常被利用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但这只是自愿的。

六、“斩首”马斯哈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