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痛,就哭出声来
2880600000019

第19章 后记

完成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感觉一下子轻松起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自己完全陷入了小说的意境里,久久不能自拔。

小说写到这里,其实远远没有结束,起码生活还在继续。只要生活继续,故事就不会终结,不是吗?有些读者给我写留言责问,结尾怎么会是这样?感觉很仓促,戛然而止的感觉,留了太多的悬念,让人有些揶揄。

漫画家鲁楠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文章里给读者留下很多悬念:方怡的精神病怎么得的?她的病情好了没有?藤子最后嫁给了谁?宫常去了哪里?等等这些问题正是文章的美妙之处。”

其实,这样的结尾并不是我的本意。说是创作技巧也好,说是我仓促收笔也好。总之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情已经十分沉重,沉重得无法自拔,已然没有了再行笔下去的勇气了。那一刻,我完全与小说“浑然一体”了。这也许就是创作的某种境界,某种无法自我掌控的病态。是的,我已被自己的构思与文字困扰成疾。似乎病得还不轻,大有走火入魔的征兆。我为自己的“病态”而迷茫,而伤心,而憔悴。很多时候,感觉小说里的“我”真的成了真实的我,我总是迷失在“宫常”的境遇里,情绪里。

是的,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的读者想问我这是不是真实的故事,我一时却不知道如何作答。其实小说素材多是来源于生活的,只不过这些都是各自凋零的生活碎片被我偶然拾得后粘合到了一起而已。有些是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有些是我听来的。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里,确实有着这样的一群人,有着这样的一些情愫。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生活总归是现实的、残忍的。不要因为看到了这些“现实”而产生某种恐惧,这是没有必要的。权当是我先给大家预演了一遍生活,让大家在现实里晓得去规避,去及时掌握自己以及生活。

很多人都会把文中的“我”联想成真实的我,其实,有这样的误会也很正常。往往第一人称写作都会给读者这样的联想,这没什么不好。起码给人以真实感,读起来才没有距离。

不管这部小说写得如何,好也罢,差也罢,读者自有公允。对于我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创作过程就是“演示”的过程,这让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自己,整理了自己,归纳了自己,定位了自己,完成了自己。这就够了。

这部小说是在网上临屏创作的,这样的创作方式很特别,很有新意。正是网上那些热心读者的鼓励与催促才让我有信心和动力完成了它。也正是这些读者的热情才感染了我,让我在创作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在这里我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与鞭策。

有读者问我,会不会考虑写续篇。说真的,在这篇小说结束的时候,我开始痛恨起写小说。可是,在沉淀了一段日子以后,还真有了继续写下去的欲望。因为我自己也想探询一下,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好奇就是最强的诱惑吧。

你们永远的写手闻华舰

2005年9月2日于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