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28799800000002

第2章 中华文化与养生思维(下)

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包容。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都可以在中国存在,选择适合我们的,那些不适合我们的文化、思想会被边缘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出现,很多思想只是留下名字,具体内容已经无从知晓,流传至今的不多。人们熟悉的只有儒、法、道三家,儒家和法家已经融合在一起,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道家已经演化出道教,在各地的名山大川建了无数的庙观,让逃避现实社会的人有一个精神家园,在那里炼丹修道,寻找养生长寿之道。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创始人,但是孔子的思想和现在的儒家思想又不完全一样。《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是中华文化经典里面的经典,对《论语》的解释非常重要。通行的《论语》解释有些很牵强,有的解释感觉明显不通顺。

中国的主流宗教是儒教、佛教和道教,释、儒、道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他的宗教也有存在,他们进入中国的时间也很长,但是只是在少数人之间传播,不是主流宗教。

世界的冲突不断,90%的战争和地区冲突和宗教有关,中国的三大宗教不仅没有发生冲突,还能和谐相处。古代有一个著名的画:儒释道三圣论道图,他们三家必须有共同的追求才能在一起谈经论道,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点是什么?养生是他们三家宗教共同的追求。

古代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伴随着经济的交流一直在进行,在唐朝就有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商队把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销售到罗马和欧洲各国,把西方的珠宝香料、饮食服装、音乐舞蹈引进过来,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也引进到了中国。唐朝的首都长安就有大量的外国人,各种宗教也都在这里汇集,当时的基督教叫景教,也进入了中国,唐朝皇帝还为景教在长安建了教堂,佛教也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世界三大主流宗教在唐朝就已经都进入中国,后来的发展却有很大的差别。佛教成为中国的主流宗教,其他宗教成为了小众宗教,基督教后来慢慢没有了存在感。

佛教和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是更加追求养生的宗教,佛教的宗教符号大多是为养生存在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也逐渐做出了一些改变,把不符合国人养生思维的宗教符号抛弃了,做出了符合养生思维的改革。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华民族是最讲仁义的民族。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杀害几千万中国人,抗战胜利以后,国人不仅没有报复日本人,把日本战俘及其家属礼送出境,还收养了大量日本的战争孤儿。反观二战后西方战胜国对待战败国战俘的方式,他们的做法和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别,造成差别的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可以说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世界四大文明,流传至今没有间断的只有中华文明,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这和中华民族仁义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仁者无敌,仁义的民族没有人能够战胜。历史上中华文明和外来文明有过多次碰撞,结局都是中华文明胜出,这一次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也将是毫无悬念的结局。

古埃及文明消失的原因是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攻占埃及,埃及并入罗马帝国,古埃及文明消失。古印度文明消失的原因是孔雀王朝灭亡以后,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造成古印度文明消失。古巴比伦文明的覆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耕地沙化;另一方面是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入侵,古巴比伦文明消失。从表面上看这三个文明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战争,从深层次看是文化不够强大。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其他文明的民族也曾经占领中国,但是最后的结局是被中华文明同化,自觉融入到中华文明之中。

忠、孝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忠表现为对国家、民族的忠,对家族的忠,对伴侣婚姻的忠,对朋友的忠,对承诺的忠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忠文化。中华文化里面的忠诚和利益没有关系,和养生有关系。有句古话:忠厚长者。忠厚的人更长寿,忠厚仁义的民族更长久。

儒家认为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孝是最大的善。儒家把孝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别的老人当做自己家的老人对待,把别人的父母也当做自己的父母来对待。中国的主流佛教让人吃斋念佛、积德行善求福报。福报主要就是长寿,让人无病无灾,脱离苦海,修炼成佛。道教修道的目的是净化人心,使人心神宁静,好善乐施,济世利人。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中国三大主要宗教都把行善作为修行方式,这不仅仅是巧合。

科学家用数据证明行善可以让人长寿,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老子、庄子为道教的创始人,《道德经》是道教尊奉的经典。道教是追求人与天地万物的和来达到养生的宗教,许多人都是抱着追求养生的目的去信奉道教,人们把道家和神仙联系在一起,人们用仙风道骨来形容那些修炼成功的道人。道教是更加追求养生的宗教,道教诞生在中国,这也更印证了养生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伟人毛公说过:中医和中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中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很多东西现代人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因为看不懂而否定中医。中医的经典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是讲养生,主张治未病。中医也主张治未病,注重在发病早期治疗,没有发病的时候注意养生保健,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是更重视养生的医学。

中餐的菜谱很丰富,但是在各种菜系的菜谱中,绝少有烧烤的食物。西方人吃烧烤的食物比较多,烤面包、烤肉是西餐的主力军,西餐里面没有蒸的概念,中餐更多的是蒸和炖。有一种名吃叫花鸡是在鸡外面包了荷叶和厚厚的一层泥土在火里烧;北京烤鸭是用一个专用的炉子烤,不会烤糊。烧烤这么简单原始的烹饪方式却被古人放弃了,为什么?因为烧烤的食物不养生。

世界卫生组织权威发布:吃烧烤等同吸烟的毒性。美国一家实验室研究发现:吃1只烤鸡腿的毒性=抽60支香烟的毒性。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现在人放弃了古人养生的饮食习惯,爱吃烧烤的食物,这个和现在癌症病人多有直接的关系。

古人的音乐分两种,一种很悠扬,象琴、笛、萧、古筝等很悠扬,是文人雅士放飞灵魂的工具;一种很热闹,戏曲是老百姓重要聚会的必备节目,很多观众还是戏迷,戏迷们自发组织唱戏自娱自乐。唱戏的人长寿,听戏的人养生,这个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西方的歌剧需要在歌剧院观看,注定是不能普及的娱乐活动,西方的歌剧是贵族的娱乐。西方音乐传入中国,轻音乐和交响乐很受欢迎,成为高品位的享受。西方的摇滚乐、重金属音乐却是昙花一现,被边缘化了,这些音乐震耳欲聋,让人情绪激动,对健康不利。中国也有自己的重金属音乐,钟和鼓都应该算是重金属音乐,但是他们都是对健康有益的。

西方文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有人却在回头寻找传统文化,自觉的恢复传统文化。不管什么样的文化出现,国人的养生思维不会改变,不符合养生的文化都会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