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芦荻村
2866000000054

第54章 3、

3、

“咱家要是粮食多就好了——咱就搭粥棚,给挨饿的人舀热粥喝!”田仁祥抱着改改,想起了哪场说书里的“搭粥棚赈灾救民”的情节,不知深浅地说了一句。忠老爷一听,瞪了仁祥一眼,呵斥道:

“大白天说梦话,自家都自顾不暇了呢!——您没看明理都瘦了一圈了!”

忠老爷说罢,一家人的目光都盯向了明理:明理确实瘦了,下巴显然变尖了,面庞也失去了往日的红润。明理被看得局促起来,不由得从母亲怀里抽出双手,抚摸着自己的脸颊。理娘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下来,低声对孩子说:“好了,手焐热乎了,去玩儿吧!”说着站了起来,转身从仁祥手里接过改改,说:“好了,改改该睡觉了。”就抱着改改上南屋去卧改改去了。明理、莲莲、果果三个孩子一窝蜂儿尾随着母亲跑向南屋。

剩下爷仨儿,场面一下子冷清下来,正好与“自顾不暇”、“明理瘦了”给大家带来的黯然心情相谐调。还是仁祥打破了这短暂的冷清氛围,朝着仁喜说道:

“哥,俺长大了。等雪化了,俺就帮您做生意,俺也能挑,也能背,也能吃苦受累。咱把生意做得大大的,挣很多很多钱,咱就能买很多粮食,咱家都吃好面,明理就不得饿瘦了。而且……还能帮没饭吃的人!”说着,扭头望了一眼父亲的脸色,没敢说“搭粥棚”。

田仁喜微笑着打量了一眼弟弟:仁祥已经满了十八岁,身子壮壮实实,俨然是个壮小伙儿了。田仁喜心里由衷地高兴——仁祥终于长大了。像是思考了一下,看了一眼父亲,然后笑着对仁祥说道:

“您说的对,咱是得把生意再做大些,好多挣点儿钱。——往后咱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田仁喜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说:“翻过年,就得准备着盖房子了。您已经长大了,仁学也就要长大了,该给你们娶媳妇成家立业了——咱这房子不够住了!”说得仁祥一下子臊得满脸通红,不安地忸怩起来。

“尚儿说得对,想得对,是得准备起房子了。”忠老爷听了仁喜的话连连点头称是。

“大,仁祥,这是第一件。还有,俺想,咱得买地。”

田仁喜正说着,理娘端着线筐子从南屋走了回来,身后跟着一支小小的队伍。理娘坐了下来,放下线筐子,抱起果果坐在自己腿上,晒着太阳,继续听着公公、丈夫和弟弟们的谈论。田仁喜继续说:

“咱农家,靠的就是地。您看人家‘炮楼主’、‘瓦房院’,为啥一年到头儿都是‘一块面’,从来不用吃杂粮?就是因为人家地多,一茬麦一年都吃不完。所以,咱家也得买地,得买它几亩,十几亩,几十亩……到那时,咱家也就常年吃‘一块面’,理儿也不用对着杂面犯愁了。”田仁喜述说着自己发家致富的宏伟蓝图,说得忠老爷、仁祥还有理娘心里都充满了希望。连三个孩子都像听懂了一样,瞪着虎睖睖的眼睛注视着父亲,认真地听着。接着,田仁喜笑着对仁祥说道:

“广儿,到那时咱帮助人、做慈善,或者开粥棚就有资本喽!”

忠老爷知道大儿子的能耐:这几年主要靠着儿子的辛辛苦苦跑生意,家境才逐渐成了现在的模样。不然,他依然还得给人家当长工,说不定这时也举家逃荒在外了呢。于是肯定了儿子的想法,说道:

“尚儿您说得对!生意上的事儿您放手做就是了!家里、地里的事儿不用您管,我一个人就行了——就是再添个十亩二十亩的,我一个也包圆儿了,连长工都不用请。——噢,生意上有什么事儿只管说声儿,广儿可以帮忙了。”

听了父亲关心支持的话语,田仁喜更是雄心勃勃,以一副胜利在握的口气继续说道:“这不打仗了,我想咱家再苦三五年,再积攒些本钱,咱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多了。”明理听得正高兴,一听说还要苦三五年,脸上的喜色一下子褪了个干干净净。理娘更关心着打仗的事儿,连忙问仁喜道:

“您是说不打仗了吗?”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去了,共产党已经坐天下了,看来天下要太平了,大仗是不会有了。”田仁喜兴奋地说着,回答着妻子的关切。

“俺怎么一点都没感觉到?噢,俺怎么看着还是田立吾跑来跑去的支应着咱庄儿上的事呢?他不是什么什么……保干事吗?”理娘疑惑着问道。

“中国恁大,也许还没顾得上咱这乡旮旯呗!”田仁喜自己也说不太清,接着又十分肯定地继续说道:“几个月前——噢,是八月间,我上鹏州进货,正好遇到大游行,举着彩旗,敲锣打鼓的,好热闹哟!说就是庆祝共产党坐天下,改朝换代了。说北京更热闹,在开……‘开国大典’呢!”

“噢……什么是‘开国大典’?”理娘不明白。忠老爷和仁祥都不明白,问道:“就是的,什么‘开国大典’呀?”

“俺也不懂,是听人家说就是开很大很大的宣告共产党坐天下的大会。”田仁喜自己也不太明白,只是转述着听来的说法。

“‘开国’?咱中国不是几千年了吗?怎么还‘开国’?”理娘疑惑地轻声自语着。可是田仁喜还是听见妻子的疑惑,便接过妻子的话说道:

“原先俺也这样想。可是细想,咱中国的‘开国’次数可多着呢!”田仁喜接着又说道:“俺想,是咱中国太好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见人爱,于是就引得争争抢抢。谁争抢到了,为了表示‘中国’是他的,就自己给改个名儿,就‘开’个‘国’。像古代的‘商汤赶走夏桀’,商汤就‘开国’,中国就姓‘商’了;‘武王伐纣’,商纣死了,周武就‘开国’,中国又叫了‘周’……”理娘忽然明白了,忙接着说:

“俺也记起了——‘隋’灭了,‘唐’‘开国’;元鞑子跑了,朱洪武又‘开国’;‘崇祯缢死煤山’了,‘大清’又‘开’了‘国’……怪不得评书上戏台上总是有恁多的‘开国’帝王,还有恁多的‘开国’元勋呢!像。。…周朝的姜太公……唐朝的秦琼……”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