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22。时间:2013年3月5日。地点:广州白云山北麓某山庄。关键词:青铜鼎交易。
“你以为我傻呀徐总!那么贵重的东西我能带着他满世界跑吗?”姬春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一摞照片。
徐总略微有些尴尬地说道:“那是,那是。”
细细看完那些照片,徐总开口说道:“照片我今天就送给我们老板看,一有消息我会马上给你联络。但有一点儿,东西一定要确保是真家伙!只要是真玩意儿,其他的都好说。”
22。时间:2013年3月5日。地点:广州白云山北麓某山庄。关键词:青铜鼎交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古董商对清铜器的鉴别,主要还是靠着那些原始的物理手段。
比如所谓的“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五味鉴定法”。
鉴宝人仅靠这些代代相传的物理手段,来加以推断,辨别其年代与真伪,这几乎全凭的是鉴宝人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
但现在不同了,除了“五味鉴定法”,一些大的藏家和机构,为了增加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往往还会请专业人士,带着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可能还会动用用激光测定仪来测定。
恒远公司公关部徐总打电话告诉姬春,上午九点他过来接他。
并告诉姬春他自己不用开车,带着东西在单位大院门口等就行了。
鉴定现场安排在吴伟祥家的二楼书房里。
恒远老板吴伟祥显然对今天的鉴定非常重视。
他请了两拨儿人:一拨儿人是由三个所谓的专家组成,带着激光测定仪先对姬春带来的东西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测定。
等这拨儿人测完所需各项数据撤退后,吴伟祥又打电话,请进来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吴伟祥给姬春介绍说这位是故宫博物院的钱研究员,中国首屈一指的青铜器鉴定专家。
那个钱研究员显然也不是第一次为吴老板干这个活儿了,一上来,看都没有看姬春一眼,就直奔书桌上放的那个青铜器而去。
今天姬春算是免费上了一次鉴宝专家的课,也真是开了眼界。
钱研究员开场就说:“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说到这里,钱研究员又把手搓热后摸着青铜器,然后用鼻子嗅了嗅手。
然后说道“闻不到铜腥味!真正的千年古铜是不会有铜腥味的!”
紧接着,钱研究员又把书桌上那件青铜器放入一个空的大盆中。然后,提起一桶事先准备好的热碱水,劈头盖脸、从上到下地,把姬春带来的那支青铜器淋个透。
紧接着,他又点起一把喷火枪,照着青铜器就是一桶烧烤。
姬春这时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啦,他是真心害怕钱研究员把这支青铜器给淋坏了、烧坏了。
看着姬春那副表情,钱研究员笑呵呵地说道:“年轻人!你没听说过‘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古话吗?你这东西如果是真金也就不怕我这火来炼了,若是赝品折腾坏了又有何心痛的呢?”
姬春心想这专家说的也是啊,反正咱这东西是真家伙。
怕啥?就让他折腾去吧!
真可怜这支青铜鼎!
就在这短短两个小时里,历经了碱水咬淋、喷枪火烧。
即便这样,好象钱研究员仍不放心。
他一言不发,围着青铜器转着圈的又研究了半天。
突然,钱研究员又居然伸出自己的舌头,舔了舔那东西,还一本正经地砸吧砸吧舌头,似乎是在尝味道。
然后,他才气定神闲地说道:“吴老板,这尊老物件呢?首先,我可以断定它是出土的铜器无疑。”
“其实,稍有经验这个凭肉眼就可看出来。你看它的锈色,明显与器体合一,深浅也一致合度,并且坚实匀净,莹润,一看就是自然生成的锈色。”
“如果是人为做出来的锈,刚才我们那一桶热碱水的洗刷,它就会马上脱落脱落下来。即使它可有幸躲过我用热碱水的洗刷,也万不能避开我几百度高温的烧烤。”
“若是人为做出来的锈,刚才那番火刑就会使它露出真身来。火一烤,人为做上去的锈就会脱落下来。还有就是用舌舔,如果有盐卤味,也是人为做上去的锈。”
这番话完,钱研究员用手掂了掂青铜器,而后又敲了几下。
他对吴伟祥说道:“东西过轻或过重,都得要引起注意,至于轻与重这个度就这全凭个人的经验啦!”
“再一个就是,如果你敲击铜器,物件儿发出的声音微细而且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的声音,那就需要你加倍提高警惕了!”
下面就进入了鉴别真假铜器的关键部分——花纹和款识。
钱研究员说,单从青铜器的花纹来说,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
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
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
钱研究员说“从这支青铜鼎的花纹和款识上来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吴老板!它是一尊战国晚期皇家御用重器。”
“是吗?”
姬春看到吴伟祥听到钱研究员的断定后,脸上的神情突然飞扬起来。
钱研究员把吴伟祥拉近到放置青铜鼎的台子跟前,然后说道:“你看这尊铜器上的铭文,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是典型的战国体。”
钱研究员笑着对吴伟祥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才统一了文字,从那时起才规定全国通用一种字体小篆。”
“就在前几天吧,也是一个我熟悉的好朋友,拿了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给我看。但器物的上面却出现了小篆字体,这不是笑话了吗?”
“秦时的小篆体,居然能出现在夏商周三代的东西上?我就给我那个朋友说,‘你告诉买东西的人,造假也是需要历史知识的,还是多增加点历史含金量吧’。”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支鼎的铭文吧。从这支鼎的出土地点、造型以及铭文字体风格看,应为战国中晚期魏器无疑。”
“吴老板,你注意看这儿,这鼎上的铭文有18个字,这个‘工师、大夫为合文’,你数一数‘九年,承匡令#、工师赣、大夫樱、冶期铸、容四分。’是不是十八个字?你可莫小看了这鼎文,这可是一字一千金啊!”
“从你们拿的这支鼎的造型以及铭文字体风格看,应为战国中晚期魏器无疑。鼎的铭文也清楚地说明,其铸造时代应为‘梁九年’,也即魏惠王时期;主造者为‘工师赣’。“
”铭文中“工师”两字合文,是三晋地区兵器刻辞的书写特征之一。铭文中“冶”字,在三晋地区还有■、■、■等形,诸如此类俗体、简体字形,复杂纷乱,代表了战国时期文字的特征。”
“因此,我从这支鼎的出土地点、造型以及铭文字体风格看,应为战国中晚期魏器无疑。”
钱研究员的这段话姬春是全听明白了,这和上次鈡叔说的几乎一模一样。
只是鈡叔可能限于知识结构和鉴宝实践经验,没有钱研究员说得如此深刻透彻而已。
正当姬春还再回味着钱研究员刚才那段精彩绝伦的独到鉴定,憧憬着他们挖出来的这支鼎到底价值几何时。
这时,却听到钱研究员突然大声说了一句:“哦!我想起来了。这件青铜鼎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象当时魏国魏惠王造的是一对。”
“对。没错。史书上讲的很清楚,这样的鼎梁惠王是铸造了一对。”
讲到这里,钱研究员停了下来。
他眼睛睃了一圈儿,发现在场的几个人都看着他,明显是希望他老人家继续往下说的眼巴巴的神情。
于是,这位研究员心满意足地说到“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说起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惠王,你们都不一定清楚。但一说起商鞅变法来,大家肯定都知道吧?”
看到在座的各位纷纷点头,钱研究员接着说道:“你们都知道商鞅在秦国成功地实施了变法,从此秦王朝走上了兴旺发达直至统一全国之路。但我敢肯定,你们在座的绝大部分人都不一定知道,商鞅原本是魏国人,就是因为这个魏惠王魏惠王有眼不识泰山,错过了商鞅这个改变两国命运的关键人物,才使原本强盛于秦国的魏王朝走向衰落。”
地产大佬吴伟祥请来的钱研究员是什么人?
当然是学富五车的史学泰斗级人物啦!
今天难得有这么个场合在大佬面前显摆,钱研究员理所当然不会放过掉书袋的机会了。
历史故事讲得确是有点长,连姬春也都听得快睡着了。
为了节省各位看官的时间,我们就把钱研究员所讲的历史故事,总结个梗概吧:
说是战国时代,魏国经历了魏文候、魏武候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这两代君王实行富国强兵战略,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而到了魏惠王时,他发动的战争虽多,却未能取得太大的实质性战略进展,反而结仇于盟友、诸侯,魏国在各个大国的夹击中,国力枯竭。
而商鞅呢?原本是卫国贵族,曾经是卫国王子的孙子,于是人称公孙鞅或者卫鞅。
公孙鞅曾经在魏国宰相公叔痤门下做事。公叔痤很受魏惠王信任,为魏国出力很多。而其中就有不少建议是商鞅提供的。
当公叔痤年老染病时,就想着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既可以回报商鞅,也可以让大魏继续它的辉煌。
魏惠王知道宰相大人快不行了,就前往探视。魏惠王很悲伤,公叔痤很感动。
两人一番交谈之后,魏惠王屏退左右,和公叔痤说起了悄悄话。
魏惠王问:“万一您老逝去,之后由谁来主持国政,我遇到困难又该和谁商量呢?”
公叔痤说:“大王不必担心,我的随从中有一名叫做公孙鞅的,年轻不大,可是却有奇才,希望您能够充分信任他,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吧。”
看到魏惠王脸上露出狐疑的神色,公叔痤叹了一口气,说:“如果大王您不能任用公孙鞅的话,那么也请您在我死后把他给杀了吧,千万不能让他离开魏国。一旦他投奔别国,就将成为魏国的大敌啊。”
魏惠王又吃了一惊,真的有这么严重吗?魏惠王看到公叔痤喘息连连,也就敷衍了几句,说着好好好,离开了。
等到魏惠王走后,公叔痤派人把公孙鞅叫来。为了国家,自己不能不建议大王杀掉公孙鞅;可是两个人交往多年,也有了情感,想想又觉得很不忍心。公叔痤就告诉了公孙鞅这件事情,希望他连夜离开魏国。
可是,公孙鞅淡淡一笑,说:“先生不必担心,大王既然不听您的话重用我,也就不会听您的话杀掉我。我会等到一切办妥之后,再离开魏国的。”
公叔痤一听,再次发出叹息。
果然,魏惠王回到王宫之后,就对身边的人抱怨,老宰相果然是病的糊涂了,竟然让自己任命一个无名小辈来担任大魏国的宰相,这不是儿戏吗?刚劝寡人重用公孙鞅,一会又劝寡人杀掉公孙鞅,简直不知所云!
一直等到多年之后,公孙鞅在秦国遇见了秦孝公,实行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
后来,公孙鞅率领秦国大军进攻魏国,俘虏了魏国的公子卬,才让魏惠王回想起有这么一个人物。
魏惠王叹息:“哎呀呀,我悔恨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啊。”
那么魏惠王是为何叹息呢?
很简单,多年来秦国一直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只能依靠掠夺来获得生存,根本和实力强大的魏国不能相比。
可是时隔多年,秦国竟然咸鱼翻身,击败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国魏国,实在让人意外。
而改变两国命运的关键人物,就是公孙鞅。
当庞涓推荐孙膑的时候,魏惠王错过了。当公叔痤推荐公孙鞅的时候,魏惠王又错过了。魏惠王一生经历了魏国最鼎盛的时期,但是也是在魏惠王在位时,经历了魏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失败,竟然被秦国打的只能够迁都大梁,就是今天的开封。
当时魏惠王何止是叹息呢?为了使自己以及满朝文武大臣,甚至是全魏国的黎民百姓,都牢牢记住人才不能错失,错失人才就会亡命亡国的沉痛教训,就诚邀魏国最优秀的工匠,铸造了两支一模一样的青铜大鼎,寓意寡人与商鞅情同兄弟,都是一言九鼎、鼎力八方的人物。
鼎是造的十分的精美,可以说是技压群雄,傲视海内。
但商鞅却不买账啊!那商鞅逃离魏国后,在秦国遇见了秦孝公,实行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
后来,商鞅率领秦国大军进攻魏国,魏惠王被商鞅击败之后,又一败再败,最终只能在全国百姓的骂声中,在国都沦丧的无奈中死去。
听了钱研究员的历史掌故,姬春的第一反应是:莫非另一支鼎真的还埋在姬家寨?
那吴老板听后想到的却是:如果是能再找出另一只,把它们配对成双,那该多好啊。如果这样,那可真如钱研究员所言——举世无双、价值连城啦!
对于痴爱青铜器而又不惜金钱的吴伟祥来说,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就异常简单了。
既然这件东西,经过钱研究员的严密而又科学的鉴定,确定为战国晚期魏大梁都城的镇国宝物无疑。吴伟祥必要入手也是肯定无疑的,关键是令吴伟祥心痒痒的是,这支青铜鼎的另一个兄弟。倘若能够使它们兄弟相聚,不仅使其价值倍增,而且不也成全了收藏界一大美事儿乎!
但此时姬春考虑的却不是这些。来之前,表叔项庄一再给他交代说,不要轻易出价。
吴伟祥可是一只大肥羊。
出乎姬春意料的是,吴伟祥开口并没有出价,只是详细地询问了这支青铜鼎的来历。
姬春哪敢实话实说,也只好顺口胡编乱造告诉吴老板:“这是从我祖上老辈儿那里流传下来的。”
吴伟祥问道:“小姬,你是哪里人啊?”
姬春回答:“HNKF市郊的姬家寨。”
“哦?是吗?那我们是老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