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放生海龟
2854900000007

第7章 外号来源

现在该讲“小朱伙子”的来源。

我们一直对这个外号很有争议。

“小朱伙子”不过是国庆长假期间去了北方一趟。俨然北方的老大爷,对我们分别送了“小伙子”这个外号。

我们为了提醒他也是南蛮子。我们宿舍6个人全是南方人。特别是要区分南方小伙子和北方小伙子的区别,美其名曰:“小朱伙子”,朱是他的姓。也有部分人,反对,认为应该称之为“小伙子朱”。

把这只“朱”放在“小”的后面,还是把那只“朱”牵在“子”的后面。5个人分2队,每队2个。哦,我弃权。

两派常争论不休,大有不吵到天明不罢休的气势。常常攻击对方的弱点。

“小伙子朱”像是骂别人是猪,北方的小伙子会误认为骂他为猪,不利于民族团结,更不利于南北地方区域的团结。

“小朱伙子”不能很好提醒犯错误的人记住他的历史。忘记历史,是一件很大的罪过。我们又弱化了这个惩罚,简直是对历史观完全不负责任。

至今不明白,干吗会有这样的分歧,怎么叫,有区别吗?

不过双方觉得我一点都不负责任,都逼我表个态。

我只好当墙头草,一会儿“小朱伙子”,一会儿“小伙子朱”,还一会儿“小朱伙子和小伙子朱”地叫。总算明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感觉。

僵持了一个月后,还是“性博导”心软了下来,从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角度看,还是改为“小朱朱”,怎么样?

一直这样叫,确实有点拗口,“小朱朱”,我双手赞成。

经过了几天,我们意识到,还要考虑到其影响效果。最后定为“小朱”。这样好啊,否则外寝室的人以为我们和“小朱”的关系很密切,或以为我们在宿舍养了一只宠物。

“海公公”的来源很简单。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海,而我们全部看过《鹿鼎记》这部武侠小说。有些事,大家明白就好,不必点破。

当然,有些外号使用的范围较狭窄,只有内部人叫。就像“玉兔”这个词,中国人还会联想起月亮,可在外国人的眼里,只是一只小白兔。

如“海公公”和刘建互称“公公”。

两位“公公”争论的事,无非也是些蝇头小事,如,“‘刘公公’,今天换新衣了,好多钱啊?”“哪有多少钱,哪比得SH公公’你老人家的一双鞋子。”

是自夸,还是骂架,外边的人是搞不清楚了。

还有,我们一寝室的人都对不起猪这个物种。常拿它来开涮。“两头摇头晃脑的猪,在干什么?”“那猪屁股下是什么?”前者想调侃宿舍的另外的两个人,想问他们干些什么事。那些年,我们是住上下铺的,这个前者是住在下铺,而“另外的两个人”里有一个是他上铺的室友。后面的话是这个上铺室友发问的。而当时,前者刚好睡在下铺,后者恰好睡在上铺上。

寝室夜话,有时气不过,直接把这个物种借出来,“猪!”“谁骂猪!”听到此处,小小地吓了一跳,人家骂他猪,他还承认自己骂他猪。其实,这里有个典故。那些年,图书馆的武侠小说是很“畅销”的,几乎很难借的到。所以,一旦借到,全寝室都要看过一轮才能还。《神雕侠侣》的杨过,也有人骂他猪,但是,他的回答是“猪骂谁!”这样的情节,电视、电影版本未曾出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原著。前者一愣,哈哈笑了几声,后者也一愣,最后,修改了一下,“猪骂谁!”

其实,猪这个物种,本身很聪明。而有些地方的猪,运动速度还超快。那些年,我们都借错了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