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校园栀子花开寂寂香
285100000017

过年

转眼就要过年了。

相府里的过年习惯自是比普通人家讲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后,第二天全府出动洒扫门第,掸尘去秽。院内院外,角角落落,都有佣人们忙碌的身影,连休休的萏辛院也进来几个。

休休亲自动手,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燕喜看她自从那天回来以后,沉默了很多,精神不是很好,也许借这次过年可以重新快乐起来。

然后相府举行岁终大祭的庄重腊祭,由沈不遇带头,全家老少一律到齐,休休也位列其中,答谢神与列祖列宗的恩赐,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丰衣足食。

接着每座门院都贴好了春联,祭了门神,门上粘贴钟馗的神像,以求驱除鬼魅,避凶化吉。

休休在萏辛院里自设祭台,让厨房烧了几道菜,八仙桌上齐齐摆满了酒菜,点心,碗筷,燃起红烛,点了三柱清香,祭拜爹娘。

这些在南方民间已成习俗,沈不遇并无异议,甚至还进来一趟,站在烛台前凝神了一会,拜了三拜,嘴里念念有词,具听不真切。烧了几钱元宝型的箔纸,冥灭不定的火光下映着他的神情,晴暗不明。

除夕那天吃年夜饭,沈不遇的几个成家的儿子都携了妻儿来团圆,他们均在京城担任要职。一时红烛高照,炭火熊熊,美酒佳肴香气四溢。沈府摆了满满十几桌,府里的管家、佣人、老妈子、丫鬟甚至车夫马夫都到齐了,杯筷交错,猜拳行令,满屋欢声笑语,一派天伦之乐景象。

这个时候府里的妻妾、儿女都是客气的,相互敬酒递菜,互祝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除了柳茹兰,休休对沈府的其他家人都未曾碰过面,此时正好借祥和之气,拜大娘,拜年轻的三娘、四娘,兄弟姐妹一大堆。人们都堆了亲切的笑脸,贺了一箩筐的吉利话。快到子夜筵席方散尽。

子夜时分休修和燕喜站在谷莞榭上俯视相府内各个院落放爆竹,据说只只响亮双响方显好兆头,一时整座相府爆竹齐鸣,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清晨,休休带了燕喜去长辈处拜年,千篇一律的吉话贺词,长辈们也是祝愿又勉励,无非是早日找到如意郎君之言,赐给压岁钱。待她们回到院里,已赚的盆满钵满。

沈不遇关照休休去宫中容妃处拜岁,休休生怕遇见泓宇,磨蹭到下午,还好那天容妃的雯荇殿内很是安静,听宫女说所有的嫔妃一大早都去皇上皇后处聚会,至今未回,心中却萌生无限的惆怅,也没撂下话,恹恹的回来了。

沈不遇因是丞相,自大年初一起,每日有僚属,官衙,亲族友人上门拜贺,相府外车水马龙,自是应接不暇。相府里也摆了戏台,相臣携眷一起观赏,天天歌舞升平。对休休的事也就无暇顾及。

如此一番热闹,元宵节到了。

一大早沈不遇赶去皇宫,说是皇上要与诸臣同乐,临行时叫手下的人传话过来,要她在傍晚时分务必等他。

休休料想此事与容妃有关,因为初一那天没拜见到后,沈不遇曾言等到了元宵再说。心中有事,整个人显得心神不宁。

燕喜猜出端倪,建议她不妨出外转转,好打发时间。休休颌首赞同,俩人粗粗打扮一番,披了斗篷,兜上篷帽,出了相府。

通往相府的道路仍然与往日一般肃清。休休抬眼望见前面那棵老梧桐,不禁驻足。

曾经远远的望见那棵老梧桐下,几匹人马围护着一辆金铜檐子的双驾马车,马车里的人正掀帘出来,一身醒目的枣红,青光白晕下透出冷傲,耀目摄人。

雪消失了,马车消失了,何况人呢?

“小姐。”燕喜在叫她,她把目光移向前方,淡淡一笑,不想了。

因是元宵佳节,加上天日晴好,街道上人来人往,甚是热闹。河岸边,柳树上,灯架上,处处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灯,各种样式应有尽有,虽质地粗糙简单,个个精巧生动。

俩个人站在灯架下在每只纸灯前流连赞叹,小贩乘机插话:“二位姑娘挑几个去,晚上还有闹花灯呢,现在便宜,到了晚上您想挑都挑不着。”

她们精挑了二只,付了钱,正欲离开,忽有一骑飞奔而来,马上的人一路高声叫喝:“路人闪开!路人闪开!”街道上的人纷纷躲避,摆摊的急忙护住摊位,休休她们也跑到道旁的树荫下站定。

前面几匹人马执刀开道,因同着暗红色宫服,一脸肃杀,令人不敢抬头,中有一架铜顶轿辇在人马的护拥下正浩荡而来。

有见惯场面的在旁边小声嘀咕:“原来是大皇子的马车。”又有人接上口:“大皇子是皇后所生,听说皇上独宠老三,看起来这宫里热闹喽。”

休休目送人马从面前刷刷而过,突然发现后面人马中有一熟悉的身影,俊朗的面容,阳光下金灿灿的微笑,不禁脱口叫出声:“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