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68

第68章 故事的根本(2)

故事应该怎么样的表现主题,其实故事并不需要刻意的表达主题,故事在继续的时候就在表达着主题——情节的推进自动带动主题向前变化,没有一个故事的发生不是伴随着主题出现或者变化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和情节的变化会自动向观众传达某些信息。故事所能做的就是让主题自然的发生,并尽可能使故事的主题能让故事质量更上一层楼。

不管是什么题材的故事,从人的欣赏角度看来,小说家或者编剧都是要把故事传递给读者的,那么是怎么传达的呢,本质上是作者通过意象传达出来,即尽可能用对话、人物、时间、背景来构造场景。但是正如在前面所说的,只有那些东西进入了读者的大脑以后,并且在大脑里面形成了画面以后,我们才说信息是真的传达到了读者或者观众那里。刚开始将一个画面传达到读者那里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此时观众脑海里面并没有什么东西(在这里我们不谈画面的深层意义是否有成功的传达给观众)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东西,就是读者的注意力,应该说人与人的注意力或者说对于场面的感知能力是有区别的,成功的电影应该是雅俗共赏,成熟的人能从一部电影里面获得极高的人文体验,初级观众也能从电影里面获得快乐,比如周星驰的电影就是如此,《西游记.伏妖篇》里面一开始唐僧的镜头就在表达着某种现实,唐僧变得巨大无比,轻轻一动,就对周围的人造成巨大的影响。对应于现实就是人的行为和影响力一旦特别巨大,那么他的言行就要特别小心。接下来师徒几人在马戏团的一幕,就体现了梦想跟现实的差距,仅仅是为了吃饭,三个能力巨大的徒弟就不得不屈从于现实,成为一个展览品,简单的表现一下,就对周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西游记.伏妖篇》开始的部分对意象的选择自然是非常成功的,场面巨大,特别搞笑,还体现出高深的人文的东西。基于人的注意力的问题,他们各自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快乐。

在从人的注意力看来,人只能感知到自己已经知道的或者模糊知道的东西,电影或者小说的意象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推敲的东西,任何一个试图教导观众的或者过于新奇的电影和小说肯定会在商业上遭遇失败,故事主题本身是陈旧的,它们已经被人类吟诵了几千年,人物意象和非主人公的环境意象也是陈旧的——观众自有很多其他的途径获取电影或者小说里面的意象,作为作者并不能总是获得一些新奇的意象,而且过于新奇的意象会阻碍作品的精彩程度,观众对于新的意象没有兴趣,只对意象本身传达的东西有兴趣。

有很多意象,比如萌宠、帅哥、美女,老人、硬汉、办公室、高楼、豪宅、眼镜、低矮的房屋、疲惫的男子、**、愤怒、戾气、机器人、太空等,有些意象自带光环,出现在场景中就是为吸引人而存在。比如帅哥跟美女总是那么吸引人,萌宠的存在总是让观众的心都融化了,豪宅在衬托人的某种属性的功能上面很有作用,高楼作为英雄飞檐走壁的场所能体现出他们的极大的能力,还可以作为巨大的怪兽的破坏能力的证明。场景中的意象各自承载着自己的作用,即便作为背景出现的办公室或者房子也在传达人物的经济状况时起到了作用,电影里面最安静的场面也在向读者传达着最没用的美丽的景色。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场景中的人物或者景色都有一定的作用,都在承载着一定的作用,每一种意象都在起着作用,这里说的,还只是安静的意象,但是意象是运动的,这是由故事的属性决定的故事的运动就是意象的运动。

在一部电影或者小说里面,每一个场景或者画面一定都在向观众传达一个消息,或者说那些组合在一起的意象以及他们的举动在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所有这些选择的东西,在传达给观众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有某种程度的吸引力,而吸引力有大有小,这就是力度,或者说是美学程度,这里把力度表现为对人的震撼程度,恐怖电影里面的恐惧的程度、萌宠电影里面的萌宠的可爱程度,动作电影里面的暴力美学程度,动画电影里面的真善美表现程度,但其实力度这个词语,它是一个横跨诸多领域的一个通用词语,即美学震撼程度,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称为美的,即便再悲惨的人物或者事件,如果搬到小说里面或者荧屏上,他们都会在传达某种主题,电影或者小说里面的每个意象都有力度。小说家或者编剧甚至导演要做的是把诸多包含着不同种类和不同力度的意象组合成场景,让这个场景和谐起来,然后将传达着不同主题的场景联合起来构成幕,无论是在最简单的画面中,还是在场景中,各个意象无不是在各司其职的表达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就如同在一部文艺作品中有主角有配角,每一个画面或者场景里,有自己的主角和配角,所有这些意象在合力做一件事情,就是表达出这个场景里面要表达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当前场景或者画面的主旨,而场景的主旨或者整个文艺作品的主题是建立在意象的碰撞上面的。

既然所有的画面或者场景都只是在表达一个东西,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意象的位置在哪里,如何定义他们的位置,这里的依据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的把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为了把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意象必然要各自做自己的事情,高楼看上去很雄伟,但是它生来就是被金刚破坏的,绝对不能把高楼建得比金刚更大。在一个动作电影里面,配角或许长得很帅,但他就是被并不帅气的暴力主角踩的,否则不足以表达暴力,甚至如果动作片不够精彩,过于帅气的演员还只会伤害一部电影的质量,因为在大众眼里,对于帅气的人总忍不下心去伤害,要欣赏这样的暴力小说,观众需要克服帅气的东西被破坏的不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观众摈弃她的喜好来接受新东西,而让观众摈弃他们的喜好,是要消耗观众的耐心的,除非暴力电影足够精彩,否则会让观众拉低评价,说到底,就是不要在作品力度不够的时候试图传达观众不喜欢的东西,硬汉气质不够的帅哥来演电影会让帅气的演员跟动作电影主题构成巨大的冲突,让一个大汉去表演萌,那是搞笑的,只能在特定的场景中起作用。

力度有高低之分,高低是如何出现的呢,是通过对比出现的,有了低的力度以后,高的力度才会出现,没有简单的描写,不可能有更复杂的描写,没有好,就没有更好,这是最普遍的情形,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无论在哪种文艺作品里面都需要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在出现高低力度的对比的时候,肯定是一个幕的高潮或者出现了场景的转折的时候,是一部小说或者电影进入爆点的时候,这个爆点可大可小,甚至是到了快结束的高潮的时候,力度的出现意味着剧情即将进入新的征程,人物周围的世界即将发生变化。比如《比如射雕英雄传》里头,前期在描写郭靖的江南七怪的师傅的武功很高,在嘉兴一带很有名气,但是在黄药师出场以后,七人马上沦为路人,一个有钱的人见到更有钱的人,一个女生无聊的看着男生卖弄的时候忽然见到一个帅哥走过来,平静的家庭里面忽然来了一个开着豪车的亲戚等,在一些主题非常明确的电影里面,比如悬疑恐怖电影,侦探电影,即那些在电影里面已经为观众设定了目标的情形中,关于目标的进展就是关于主题的结果在向前推进决定着力度在加大。还有其他的力度是要求观众自己完成的,《天龙八部》里头,乔峰多次跟阿朱说以后要到蒙古去牧马放羊,这是需要观众自行脑补在激烈的武林争斗以后的平静生活,这也是力度,它通常表现为观众或者读者在一段时间的剧情在激烈的历险以后出现了不同,它是主角在攀登险峰结束以后见到的平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