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40

第40章 历史中文明的积累(1)

当我们说到现实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说跟现实相联系的一些事物,它既包括现实存在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即那些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那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各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又包括我们从历史中继承过来的一些古老的文化和从西方那里学到的还有现代文明对于我们造成的影响,包括各种知识、技术、价值观,再加上在东西方文化和现代物质文明双重冲击下的我们。简略一点来说,这三样东西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我们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文化,还有在物质和文化双重冲击下的我们,其实这种分法已经把这个现实世界囊括进去了。

当然,在这样的三个组成部分中间,最重要的自然是我们自己,那些物质是我们依照各种技术创造出来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的。那些知识和各种文化是我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对于自然和自身不断探索的结果,里面一部分是用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一部分是在交流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是那满足自己求知欲的一部分知识到现在也用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了,它们的成果一部分组成了现代世界的设施,另一部分在时间里面淘汰了,比如蒸汽机。总之,人做的一些事情都是为了自己,但是我们在说我们自己的时候,却不得不提文化和物质这两个方面,因为我们创造文化和物质,并且被文化和物质改变,并且我们在说到文化和物质的时候不得不提到历史,因为正是在时间的积累当中,我们才得以发现更多的知识,进而进化出了物质文明和更加完善的知识。

历史中文明的积累

当我们说到历史的时候,可能对于历史这个词语有一定的自己的理解,也有可能很茫然,这个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大概也并不知道历史真正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时间里面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历史,历史在一段时间之内很平淡,没有什么大事,通常一件大事之后总要隔一段很长的时间才会出现另一件大事,但我们不能说那些平淡的时间里发生的平淡的事情就不是历史,那些大事发生背后的原因的积累其实就是来源于那些比较日常而平淡的日子的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历史中发生重大改变的事情不过是所有人在过去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博弈的累积。

而那些特别引人瞩目的事情,这些事情背后所涉及到的具体的原因往往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即一些大事情发生背后的具体的脉络。

我们从小到大,对于历史最深的印象可能是关于政治统治者轮番改朝换代的历史,但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处呢,我想最大的用处不过是猎奇而已,我们看到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推翻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可是这种求知欲对我们除了多了一个谈资之外毫无用处。用暴力改朝换代其实是多方长期博弈之后,最没有办法的选择,一般而言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社会结构已经满足不了生产力的需求了,这是一个最笼统的说法,但是我们这可以这样来解释,能体现出生产力的不仅仅是技术以及由技术开发出来的各种设施,还包括民众们所掌握的许多知识以及各自的心态,这些知识和本人的心态具体体现在生产力上面各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明是非的伦理知识,比如有利于生产方式的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机械,那些限定不利于合理生产的规章制度,那些能温暖生产者人心灵的事物,比如文学小说、笑话等,还有那些生产者若是以一个怨恨的心态来工作的话,对于最后的效率以及那些直接有利于生产者的规章制度等,我们现代社会也有这样的情形,并且到处都是,比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道德、法律、科学技术、只要是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作为生产者的人往有利于生产那个方向努力的知识都是有利于生产的。

作为决定社会结构的生产方式的进步与传播

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决定社会结构的最重要的尺度,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面数不胜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因为把下面的人当做奴隶的管理的方式要比作为普通农民来管理的方式效率要低,甚至作为奴隶管理有破坏生产,这是个人自由意识的觉醒,西方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因为大规模生产对于自由人和大量财富的需求,中国封建时代屡次的改朝换代的时候,生产力虽然没有什么巨大的变革,却是因为很大程度上由皇帝决定的社会结构在漫长的时间的积累下面已经渐渐退化,跟当时的生产水平不匹配。

文明总是在时间的积累中慢慢发展壮大,我们今天的文明如此发达,自然是建立在过去的文明上面,这种文明很难由战争而中断,那些能被中断的也能通过时间来慢慢恢复,真正的文明是那些技术和知识,是个人一代一代从自己长辈那边继承过来的是深藏在脑海里的谋生的本领。

我们谁都没有办法逃脱得了各自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因为我们每个人出生下来就受到父母和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之后再受到历史上那些出色的人的影响,而周围的人和环境也是被他们前一代的人改变,而前一代人又是受到他们前一代人和环境的影响,总之,我们是一代代的受到前一代周围的人以及那些历史上出色的的人和事情的影响。对于西方来说,虽然基督教的绝对统治已经消失了,但是基督教对于他们的教化已经化为了他们日常行为中的一些良好心态和对人对事的一些优秀做法,死去的只是上帝原本在他们心中高高在上的地位,他们自己对于事物和人的态度已经被塑造过了,即便因为上帝死了,自身的行为也因此有所改变,但那种改变也很有限,并不会危及到整个民族的道德素养发生滑坡。那些在古代时候塑造人的来源于古代圣人的伦理和文化更不会丢掉,他们的东西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读书人的书房里面,即便是统治者也没有办法阻挡他们的力量,实际上政治上也只能与圣人们的教诲看齐或者利用圣人的力量来引导民众。在古代,那些圣人的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这不得不提到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塑造我们礼仪文化中重要的一环,那些读书人作为社会精英,都去研究儒家或者道家经典,都受那些得到统治者的首肯的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些平民们自然也受到他们周围的精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