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31

第31章 周遭的世界(7)

生活在它们眼中仅仅是一些具体的衣食住行而已,并不包含其他更美好的东西,他们对于那些美没有感知,对于影视和小说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精彩的情节或者动人的旋律上面,很难从影视剧里面角色的经历以及做法中寻找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价值观。

值得一说的是,在学校的时候,无论是不受影响的依然照着自己从父母邻居那般用一种庸庸碌碌的价值观生活的人,还是受到影视剧价值观影响的人,此时的他们大多并没有将自己的价值观很明显的实践下去,大多还是依据具体环境而定,以自己的安全为准,特别是在学校的时候,大多是在庸庸碌碌的价值观和真正影视剧中传达的价值观中间摇摆不定,只是依照在具体的环境中安全行事。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他们的年纪和天赋的双重影响,他们身处的环境离真实的世界相差太远了,或者说他们的世界太安逸了,不足以给他们提供领悟这个世界的基本的现实的材料,待到看清楚自己所察觉的现实之后,就慢慢的形成一种比较坚实的价值观,对于事物的看法就不再那么容易动摇了。有天分的人可能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这个世界的平庸了,但是鉴于还没有真实的经历过,便也不敢妄下定论,他们会在自己意识深处保留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但是在大环境面前还是会随波逐流。那些天赋不够的人则只是随着环境摇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一个极模糊的层面上面,这些认知还需要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渐渐变得更加真切和明显,更加有个人特色。

那些对于艺术有较深感知的人,或者说基本上有了审美的需求和明显的爱的需求的人而言,他们依然还会分化出两个部分,一部分能体验到更高层次的美的人以及那些经济状况好一些的人会更好的践行那些更有利于社会和自身之美的价值观,对于经济状况比较好的那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不需要在一些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琐碎和无聊的事情上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其他人做出比较伤神费力的决策,那些能体验到较高层次的美的人则是纯粹价值观的选择,他们宁愿自己遭受挫折,也不愿意违背心中的那些更高层次的美和善的原则,这两类人因此有条件接受熏陶高级价值观的的事物的训练,于是在内心深处形成了真正的精英的价值观,另一种可能就会形成那种比较偏激的价值观,他们在学校的时候也学习过诗词歌赋,也知道散文随笔,但是他们会领悟到那些文学和道德之美在自己面临现实的时候是如此的无能为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领悟那种文学之美的时候——这里的美具体的指那种人在领悟鉴赏的时候内心深处感受到却无法诉诸于文字的美,那些课业题目其实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些优美文字的鉴赏的题目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掘出学生的真正的对于美的领悟呢,基于短小题目的一些基本属性,那些提问的方式以及对这些题目的训练,这样的情形就造成了就如同按着牛头喝水,在这样的强制作用下,那些有真正美的需求的人自会有所发现和领悟,并且他的那种发现并不一定能完全的转化为分数。

那些对于美没有特别深的人对于事情的看法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这种角度被学术界成为犬儒主义。

所有这些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只有等到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在现实生活的压迫之下,经历的事情更多一些,他们的理解能力更强一些,才会形成更加具体的价值观,那种价值观就是会在实际中实践起来的价值观,并且基于他们是身处某个团体中的一份子,因而开始对周围的人有了更大的影响。

执着背后的欲望

说到这里的价值观,其实更多的是上面所说的爱与美中的爱的范畴的东西,上文说过,当我们开始正式脱离学校和父母的庇护,进入社会,直面生活的艰难的时候,我们的欲望也觉醒了,与我们此时真正觉醒的欲望相比,那些以前的美好和对于社会的期待可能会最先受到冲击,我们再也不能单纯的读诗词了,再也很难从跟女朋友湖畔漫步中感受到从前那种纯粹的美感了,跟以前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的笑闹了。

于此同时,这个世界的上的所有的人和事物会在自己面前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事情和人是我们会对他们有很深的情感,基于这种情感,我们对于他们会很坚持,那些我们有很深坚持的人是我们真正爱的人,那些我们非常坚持的事情是我们决心要从事一生的事情,那种自己决定从事一生的事情可能是自己的理想,也有可能只是一种对于自己来说有比较光明前途的事情,这种坚持是源于真正的爱和一些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欲望。

但另外一部分事情和人是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的,但他们却是跟我们的欲望发生了一些联系的。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我们的欲望深受其影响,他们之中,有些是跟我们自己的欲望站在一起并且可能会有一些竞争存在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的工作伙伴、上司,另有一些是跟我们的欲望站在一起的,他们是我们的上司、政府机关、朋友等,这种区分并没有那么明显,具体的情形也只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形不同。

其实跟我们关系不大的这一部分——比如国家大事、娱乐新闻等,在网络没有兴起以前,跟我们普通大众的联系不怎么紧密,或者说我们对于他们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不花费我们不愿意付出的成本去了解那些跟我们有一些关系的信息,但是信息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我们的眼前会被迫推送许多信息,因为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利的缘故,整个世界上所有的新闻,只要我们愿意,总能看得到,基于我们自己的立场,即我们身在这个国家的位置,和对于一些事情的追求以及一些天生八卦的心理,这些推送的信息总能跟我们发生联系,反而这些信息里面的意义在被接受者阅读以后总会联系自己的情形,然后做出情绪反应,因为缺乏监管,这种情绪很难说是理性的。这种不理性的应对来源于一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戾气,这种戾气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遭受不如意,这种戾气的存在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事情,任何人都会遇到,它们会让人变得不同程度的愤怒,转而会影响他们在那个时刻对于一些事情做出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还可能会变得不太合理。生活中的每一天里,我们周围的事情都会不间断的作用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内心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很难从外面看出来,我们相比于昨天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变化自然是一直在发生的,就如同风吹水面留痕,即便痕迹已经重新平静下来,但是原来的那处地方的水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片水了,而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令我们不满的事物就会让我们产生戾气,这种戾气无孔不入,再理智的人都无法阻挡,只是对于那些人来说,在做出具体反应之前会有理性的思考,进而终止自己那愤怒有非理性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