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24

第24章 周遭的世界(1)

第五章周遭的世界

于我们而言,我们所经历的事物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从人的认识过程来讲,我们本就是通过自己的五官这个接触外面世界的窗口把外界的事物化为自己的认知,然后指导自己的实践,这中间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前面已经讲过的认知能力,这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自身的天赋,另一个就是我们见识到的一些事物,书本上的或者自己切身经历的这是给我们的认知提供的材料。

而所有我们经历的事物都是以记忆或者以一些潜意识的方式存于自己的脑海里面,虽然有些事情我们好像已经做过了就已经过去了,但是却会在我们的意识中留下印象,比如记忆、经验、潜意识等全部都是来源于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并对我们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想想我们自己的状况吧,我们的知识,为人处世的经验都是这么来的,是我们从以前的事情中学会的。

对我来说,我最早的记忆是停留在老屋前面的一棵大树和在大树下面的一次聊天,参与的人是我和我的弟弟,以及旁边正在喝茶的小舅舅,那个时候8岁左右,树叶的形状类似于缩小许多的枫叶,这种树会结一种果子,果子只有不到一般的葡萄大小,上面会有很多小点点,没有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成熟之后是青中带黄,因为被大孩子骗过说那是一种果子,大概是被那些大孩子害得印象深刻,那种果子奇特的苦味嵌入了我小时候上学放学的记忆。那一天小我两岁的弟弟站在我旁边,他仰着头看着长在半崖上的树,问我那是什么树,我回答了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树名,弟弟又问树怎么不长在路边长在那里啊,我回答它自己长在那里的啊。似乎“自己”这个词语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太难了些,弟弟继续问“自己”是什么啊。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跟我们平时遇到的其他的难题有什么不同,也并不知道这个问题从几千年前出现到现代社会仍然为难着所有人,纵观整个人们文明史,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从来就只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的接近,只是在试图回答跟“自己是什么”这个问题特别切近的问题,从来没有正面回答它。对于弟弟的这个问题,我仔细的想都没有想到答案,只记得自己认真的想了一会儿,发现自己会大不了,于是稍微低头看着他认真又夸张的说“自己”是个很坏的人,弟弟看了我一会儿,回应了我一声“哦”,旁边正仰着头看四周的舅舅看了我一眼,脸上没有明显的表情,但大概还没有多大兴趣去解释自己也不太明白的问题,而弟弟似乎也被我的回答折服了,所以没有继续问。

大概正是因为我想了一会儿,并且这个问题也的确很难,所以触动了我脑海里面的记忆区,所以当时具体的过程被我记了下来,一直以来别人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我很少能记得住,那些过去的记忆从来都很少以具体场景的形式存于自己的脑海里面,那些比较少的以场景形式存于脑海里面的记忆大多都带有很强的情绪的波动。那些比较平淡的场景大多都忘了,但是我能确定大多数场景或者事物是以更加抽象的经验的形式存于我的脑海。想来,这样的情形应该不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才对,我们对于外界的敏锐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对于具体故事特别感兴趣,但是有些人对于故事背后的规律或者其他的东西感兴趣,在分别在在各自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不同的记忆或者印象,而对于那些在脑海里面留下故事情节的人,比那些记住具体经验的人在现实交往中更能游刃有余。

忧伤的大学时代

我们一生都处于对这个世界的探索阶段,但是一般而言,在高中以前我们是连对于这个世界探索所需要的那些在人群互动时需要的基本规则都不知道,我们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如果脱离父母和校园,一不小心就可能让这个世界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到了差不多的年龄,我们在社会、父母以及老师的教导下具备了最基本的探索世界应该具备的比较健全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我们用自己的五官和大脑能对这个世界上的什么领域的哪些事物或者人关注到了什么程度,就可能决定了自己对于什么样的爱与美的领悟到什么程度,比如我们喜爱文学的话,若是关注鲁迅的小说,然后关注鲁迅这个人,可能就对于封建社会的人的悲惨境遇感到痛心,并且我们也可能会关注鲁迅这个人,比如我们可能还会关注村上春树、韩寒、郭敬明等人,有些人则可能关注其他的方面,数学方面的那些大数学家,或者哲学方面的一些天才人物,这个世界值得探索的有许多方面,我们只要有才华是不愁无用武之地的。

我们开始注意到周遭的世界,但是即便是在大学,我们也并不是完全能感受到真实的世界,或者说即便稍微有了隐隐的接近真实的残酷的感觉,但是也会在心里下意识的排斥,我们不愿意将世界想象得过于残忍,因为那样我们也会不好受。我们对于世界始终怀着美好的想象,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未来特别美好,即便从其他渠道知道了进入社会后将会非常残酷,但是知道和亲身经历完全是两回事,就如同想象和实际经历一样,想象得再真实,也不如具体现实降临给人的感觉具体和刻骨铭心,因此,我们的大学生活依然是那么美好。

在高中以前的时候我们还只是孩子,接触到的世界也只是同学、老师和家长,我们接触的最多的外面的环境只是从家到学校这段路程经过的地方,家附近的环境,他们几乎只是以风景的形式在我们面前晃过,晃过之后就不用在意,因为我们不需要在意,那时接触的媒体也有限,最有趣的娱乐不过是一些简单游戏和热血动漫,我们决定做什么事情只是以简单的快乐为标准,那些我们不懂的东西,我们几乎不理会,我们的世界有老师和家长在做主,而到了高中时期,我们大多数人忙于学习,备战高考,那些早早就出国的孩子和那些早早就经历过多彩世界的孩子,在见识上面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广阔,但是正如前面说的,知道和真实经历完全是两回事,他们在经历那些的时候,依然是由父母在做主,但他们可能对于这个世界的残忍有更多的领悟,因而在自我增值的时候也更加主动,但是等进入社会真实的参与社会生产的时候,那些该发生的一样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