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臣名儒家训
2833400000142

第142章 彭士望家训

【撰主简介】

彭士望(1610-1683),字达生,号躬庵。明末江西南昌人。注重经世济时之学,为人很重节义。明崇祯年间,黄道周因刚直不阿得罪权贵被下狱,替他不平的廷臣都受到牵连,彭士望冒死忘身为黄奔走营救。史可法督师扬州时,被聘为幕僚,后辞职归乡。明亡后,彭隐居翠微山,佃田躬耕自食其力,并设馆讲学于易堂,与魏禧等称为“易堂九子”。着有《耻躬堂文集》。

示儿婿(上)

【原文】

少年须常有一片春暖之意,如植物从地茁出,天气浑含,只滋根土,美闷春融,绝无雕节,自会发生盛大。

今之少年,往往情不足而智有馀,发泄多岐,本地单薄[1],专力为己,饰意待人[2],展转效摹[3],人各自为。过失莫知,患难莫救,殖落岁逝,竟成孤立[4]。千年之木,华尽一朝,良可惜也。

——节录自《耻躬堂文集》

【注释】

[1]本地:根基。

[2]饰意:假意。

[3]展转:互相。

[4]竟:最终。

【译文】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要常常保持着一片春日融融、生机勃勃的状态,有如植物受雨露的滋润、和风的吹拂,茁壮成长,不必人工的雕饰,自然发荣长盛。

现在有些青少年,往往感情不足而智巧有余,多方发泄,根基浅薄,专门为己,假意待人,互相效仿,各干各的。有了过失没有谁知道,碰到患难没有谁能救援,大有作为的时机随着岁月而消逝,最终成为一个孤立无援、没有作为的人。本来可以生长成千年的大树,只开了一次花就枯萎了,实在是可惜呀。

【评析】

彭士望告诫儿子和女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春天,应该蓬勃向上,打好坚实的基础,不要结交品行不端的人,以免养成一种虚情假意、尔虞我诈的不良习气而白白浪费青春。

示儿婿(下)

【原文】

今之少年,私相讲习,成一学术。或稚而儿嬉,或老而世法[1],或好名而争忌,或角慧而夸奇,或狎亵而成玩比[2],或怨谤而致寇仇。凡此数端,俱足以消磨岁月,剥削元气。所营在分寸之间,其失有千里之谬。长而能悔,去日已多,骋辔求归[3],为途已远,坐是灭没十八九也。何如出门之初,即持履错之敬[4]?人必求其胜己,言不畏乎逆心。恒自反其才之所不及,而无讳其力之所不能。以谦为基,以厚为城[5],宽为之居,坦为之行。无以爱憎败其德,无以智诈汩其灵[6]。惟勉勉以求益,非汲汲于知名[7]。夫是为之造小子而成大人。

——节录自《耻躬堂文集》

【注释】

[1]世法:剽袭成法。

[2]狎亵(xi侉):不庄重。

[3]骋辔(p侉i):放纵奔跑。

[4]履错之敬:谦逊的态度。

[5]城:城墙以内的东西,引申为基本点。

[6]汩其灵:汩没其性灵。

[7]知名:功业名望。

【译文】

现在有一些青少年,不是从师治学而是去私下讲习,持有某种所谓的学术观点。实际上要么是幼稚流于儿戏,要么是陈旧而剽袭成法,要么是喜好虚名而互相争斗嫉妒,要么是显示小聪明而自夸奇异,要么是互不庄重而臭味相投,要么是因怨谤而成仇敌。所有这些,都足以消磨人生岁月,耗损精力。所做的事虽差毫厘,其失却谬以千里。等到时间长了知道后悔时,失去的光阴已经很多,想要追回已不可能,因为在错误的路上已经走得太远,而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耗费十成中的八九成了。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抱着谦逊谨慎的态度去广交师友呢?一个人交友必须交往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听话不怕逆耳之言。应该做到常常想一想自己才力的不足,而不隐瞒自己的短处。以谦虚作为自己治学的根基,以忠厚作为待人接物的基本点,居心常存宽恕,行事务求坦诚,不凭个人爱憎好恶办事,以致损坏自己的德行,也不要玩弄机诈而汩没自己的性灵,只求自身能进德修业,而不汲汲于求取功名。这就是使青少年成为有作为的人的方法。

【评析】

彭士望在篇中指出,一个青年人在学问上要谦虚谨慎,待人要忠厚坦诚,广求良师益友,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德业日进,成为有用的人才。

千万不可以把学问之事视为儿戏,或者负气斗胜,追求虚名,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从根本上说,做学问与做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且做人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