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独眼看禅机
2833200000005

第5章 机趣篇(5)

应当说,老专家对武则天“从尼姑到女皇”的这种心态和人生轨迹的把握,是相当深刻而准确的。

可惜的是,那些写《武则天》小说的作者和有关电视剧的编导演员,大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些僧尼教徒,也不明白武则天的这种心态。

须知:武则天之所以成为中国的一代女皇,尼姑这一段生活,对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女身,男身,魔女,天女。

才人,尼姑,皇后,皇帝。

由此步入了她“慈氏越古”(弥勒佛)的佛境,这才完成了她的人生旅途。

(二)

置身于乾陵墓地,面对着无字碑,我边看边想,不觉时间已到下午三点了。但对无字碑中的“天机”,我似乎明白了,却又说不出来。

千秋功罪,难于辞达。说好说歹,都会遭人非议。所以,常听人说,武则天怕遭后人非议,因此什么都不说,干脆立一块无字碑,让后人去猜吧,随你怎么说都行,反正我已听不见了。

但如果说武则天怕遭后人非议而立无字碑的话,那她就不是一代风流女皇武则天了。因为就在她生前的时候,骂她的人还少吗?她怕过吗?骆宾王把她骂得狗血淋头,她听了反而掩袂而笑,不怒反喜,敬佩他是个人才。显然,无字碑的天机不在这里。

又听人说,因为武则天自以为她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中国女皇,而且功比天高,劳比地厚,一块碑文是装不下,写不完的,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写,就让它成为一本无字天书吧。

这一说法虽然有些道理,但也不是无字碑的本意。因为,谁都知道,武则天生前是一个功过分明的人,也从不讳言自己的功过得失。她将李氏大唐帝国翻了个两足朝天,最后她干脆改为武氏大周王朝,这可说是她一生中最大的一桩丰功伟业了。而且早已明明白白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了,难道死后还怕后人否定她的功劳不成?所以无字碑的奥秘也不在这里。

还听人说,无字碑是一首无声的歌,无言的诗。它是以“无”代“有”,借以显示皇家的法力无边,尊严无限。正如《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一样,每当他上阵降妖除魔时,手中挥动的令旗上就是一个“无”字,以此来寓示他的无边法力。又因为“无”字意为英语的“NOTHNG”,所以有人认为“无字旗”中的“无”,正是老子倡言的“道”。由此认为,武则天打出的“无字碑”,正隐含着“无”即“道”的意思。

其实,这是一种误会。道家说的“虚空为道本”,虽然将“无”视为道的本体,但道家同时又强调“森罗为法用”。这里,无的本体始终落实在“用”和“有”的支点上。因此不管有无相生到何种程序,它们都仍然处在有与无的二元框架里。如果以此来看“无字碑”的话,那人们就不能不问:武则天还“有”什么?她还要“用”什么?实际上,她该“有”的早就有了,她该“用”的早就用了,还能等到她死后才来向后人打哑谜?所以,无字碑的真正天机也不在这里。

那么,无字碑的天机奥秘到底在哪里呢?我真有一种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可心会而不可言传的惆怅之感。不得已,只好下山回城了。

不料,当我到了来时经过的李家堡依依不舍地转回头向乾陵一望时,奇迹出现了。

梁山新雨后,蔚蓝的天空里不知什么时候闪现出一个硕大的圆形彩虹,恰好在“无字碑”的顶端后部,宛如佛像的圆形背光一样,远远地将它罩着。

我忙问当地的乡民:“你们这里常下雨吗?雨后是不是都会出现彩虹?”

乡民说:“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难得下一次大雨,所以我们这地方叫‘旱塬’。不过,你今天的运气好,偏碰上下雨了,还看到了难得出现的长虹。”他说:“陵墓是块风水宝地,那长虹就像佛光一样,是武则天在显灵。”

尽管我不太相信“显灵”之说,但能看到不肯轻易出现的彩虹,也算与武则天有缘,不虚此行了。而且,我从硕大无比的圆形虹彩中,蓦然想到“无字碑”的“无”。

“无”者,简单也。简单到什么都没有,但又什么都有,由此我联想到了“禅”字。

禅的繁体字为“禅”,从“示”;从“单”,为左右结构。“示”为展示、显示的意思,“单”为简单、明了之意。也就是说,禅向人们展示的是最简单、最单纯的本体,使人一望而知,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见不得人的东西。

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禅寓示着空、寓意着,也寓意着无。但空也罢,也罢,无也罢,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而恰恰是真空即圆满,真即充实,真无即妙有。实际上,正是一种无形、无限和无穷大的文化符号。

当我再一次遥望着乾陵无字碑上空的那个圆形彩虹时,无字碑无声地告诉我:

从商女到天女,从尼姑到女皇,她已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和“从无到有”的成功转化,同时也完成了从社会人到自然人和“从有到无”的成功超越,从而成功地创造了她的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最终化成了一座永久青山依旧的大梁山,一道彩虹,一阵禅风,一个无形无限和无穷大的精神财富,一扇通往天宫的大门。

黄巢脱下“黄金甲”,朱温穿上“臭皮袜”(上)

黄巢因朱温相助而兴,也因朱温降唐而亡。此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也。

聚也是缘,散也是缘,聚散皆缘。

(一)

自从《黄金甲》剧组先后在北京和重庆武隆天坑等地开机拍摄以来,“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呐喊声便此起彼伏地“满城”响起来。

这就使人油然想到喊出“满城尽带黄金甲”豪言壮语的一代农民领袖和也当过几年“金统”皇帝的黄巢。

黄巢是条山东大汉,出生于盐商家庭,从小就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但商人再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远不如读书做官者那么荣耀风光。

因此他又改行读书习艺,决定“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把读书习艺,考取功名,就像他做盐生意一样,同样视为一种买卖。因此,他满有信心地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

但老天偏不给他这个当官的机会,让他名落孙山。不过,他不相信“命该如此”,他也从不相信命运会一成不变。今天穷困潦倒,不等于永无出头之日。事在人为,只要肯向命运挑战,命运就会向你低头。他对自己很有信心,甚至认为成功指日可待,十拿九稳。在雄心勃勃的躁动中,他奋然写了一首“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青帝”,指的是司春之神。注释家们都认为,黄巢的意思是说,他将来起义成功获得政权,当了皇帝之后,“便会给人民带来温暖的春天”。

其实,当时黄巢写这首诗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自己会“造反”。他当时正准备再次参加科考,希望能从此一步登天,飞黄腾达。说不准将来还能当个很大很大的官,乃至当上皇帝也说不定,这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名欲”和“领袖”的欲望。素有雄心壮志的黄巢,当然更有这种“领袖”的幻想,但决不是“造反”领袖,而是“正统”皇帝。因此,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去长安赶考。

然而,万事都有个“机缘”。

虽然你尽可以向命运挑战,但命运不一定就会向你低头。“造化”

是很会捉弄人的,有时明明想进这个房间,但结果却阴差阳错,偏偏走进了那个房间。顺治皇帝福临说过:

“吾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入帝王家?”

本不该生在帝王之家,他偏又生在了帝王之家。既然当了皇帝,但他偏又想当和尚。然而,这一切都由不得他,似乎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黄巢本想当大唐的子民,做个高官就行了,然而他却屡考屡败,处处碰头。科场太无情,也太黑暗了,一下激发了他的野性。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于是,黄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纠合起一拨亡命之徒,慨然地插旗造反啦!而且很有信心,正如他在另一首“菊花”诗中说的: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正是他落第造反写的作品。

“透”者,弥漫也。

“黄金甲”,既形容菊花之秀色,也暗喻农民起义军的战服。

不动则已,一动便“直冲霄汉”,气薄云天。诗写得很有气势,足以显示出黄巢飒爽英姿。这才是他想表达的“造反”领袖要“给人民带来”

好处的愿望。

果然,黄巢率领的义军,很快成了燎原之火,把大唐王朝烧得一塌糊涂。尤其是黄巢与王仙芝联手抗唐之后,势力便更加强大了。

待王仙芝不幸蒙难之后,黄巢便打出“冲天将军”的旗号,两进山东,三进河南,转战大江南北,最后直捣大唐都城长安,把唐僖宗赶到四川。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长安建立了大齐国,年号“金统”,他终于做了皇帝。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好景不长,他旗下的朱温背叛了他。最后,黄巢自杀于莱芜东南的狼虎谷中。

当初黄巢靠朱温稳定山东而夺取长安,但后来朱温降唐,致使后院失火,祸起萧墙。

真可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也。

那么,朱温又是何许人物呢?

(二)

史家们都认为明武宗是中国皇帝中最荒唐无耻的皇帝,其实真正荒唐无耻的不是明武宗,而是朱温这个“花皇帝”。

大唐亡国之后,中国便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年代。朱温建立的后梁,即五代之首。也就是说,当时四分五裂的年代,就是从后梁的开国之君朱温开始的。

朱温三兄弟都是刘崇家的佣工,他们的母亲也在刘家为佣。在三兄弟中,朱温是最小的一个,但也是最凶悍狡诈的一个,乡民们都骂他是地痞流氓。他又好吃懒做,多次受到刘崇的鞭打。有一次,刘家还要将他赶出家门,多亏他母亲跪地向东家求情,好歹才留他下来。

有一天,朱温同他二哥到郊外去打猎,正巧碰到去龙元寺进香的唐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张惠,对方见朱温长得虎背熊腰,愣头愣脑的,觉得好笑,便多看了他一眼。

不料这一看,便使朱温怦然心动,以为张家小姐对他有意思,顿时想入非非,神魂颠倒。他二哥忙拍了他一下,说你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打坏了主意。人家是州府的千金小姐,你是刘家的长工,怎么也搞不到一起的。

朱温却虎着脸说:汉光武帝说过,为官当执掌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我何尝又不是汉光武帝似的人物,将来我非把张家小姐弄到手不可。

他的二哥听后不禁笑弯了腰,说你就做你的白日梦吧。

谁知梦想成真,天赐良机,竟然演绎出一段奇特的姻缘。

朱温参加黄巢的起义队伍后,由于他又凶又狠又不怕死,屡建奇功,很快成为黄巢手下的一个得力将领。当黄巢在占领黄河下游一带的大片地区后,他就令朱温留守山东,作为他的后方基地。

就在朱温留守山东的时候,当时难民蜂涌而来。有一天,朱温在难民堆里,意外地发现了张家小姐。一问才知道,她在兵荒马乱中与家人走散了,只得混在难民中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朱温忙将她带回府衙,安排好后才对她说,小姐放下心来,不用发愁,你的一生交给我就行了。言下之意,是要讨她作老婆。他见对方低头不语,便说其实你我早就有一面之缘,你还记得那次你朝庙进香时碰到过的那位五大三粗的猎人吗?

张小姐先是摇了摇头,但旋即又仿佛想起来了,说好像有点印象。

朱温双手一拍,说这不结了吗?这正是你我的“缘分”啊!天作之合,想不合都难。当即就要与她同床共枕,但被对方一口拒绝了。

当初她第一次偶然碰到朱温时,根本就没有嫁给他的念头。即至今日邂逅相逢,纵然在落难之中,她也没有想过要与他结为夫妇,只承认了她的身份,名叫张惠。

但来到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再说这或许也是“缘分”,怎么偏偏又被他收留了呢?又见他现在已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一方之主,英姿勃勃的将军。于是好歹便点头同意了这桩婚事,但条件有两个:一是要他婚前明媒正娶,二是要他婚后言听计从,否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朱温说没问题,我照单全收。次日,他就找到了张惠家的族人,又邀媒下聘,这才择吉完婚。婚后果然很听话,张惠要他多做善事,不要乱杀无辜,他都一一照办了。

知情者赋诗打油说:

居然强盗识风流,淑女也知赋好逑。

试看同州交拜日,鸣凤竟尔配啾鸠。

婚后不久,朱温即与黄巢合力西进,破洛阳,入潼关,直达长安。黄巢建国称帝后,朱温羽翼已成,渐露狼子野心。他先是乘黄巢危机投降了唐朝,然后又杀了唐昭宗取而代之,自立为帝,成了后梁的开国之君。

后梁的最大对手是后唐的李存勖,他是李克用的儿子。此人文武全才,精通音律,自取艺名为“李天下”,人称“李亚子”(仅次于他的父亲)。

朱温称帝不久,即有童谣流传说:是我生来还杀我,回头还是李天下。

朱温自己也坦诚地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我的儿子都是猪。”

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友文、老二友珪、老三友瑱。其中友文最有出息,但不是他亲生的,是养子。他成了大皇子之后,被封为博王,不常在开封,而在外镇守。

在朱温身边的是友珪和友瑱两兄弟,他们都是朱温与张惠所生的嫡子。这两个皇子都不满意父亲收养友文,可以说他们都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怨恨之中,而且他们兄弟为了争夺皇位,也常常处于明争暗斗之中。再加上皇宫中父媳与子后之间的“乱伦”关系,就更使得整个皇宫充满了乌烟瘴气,阴森可怕。

二皇子友珪的妻子张夫人,长得天仙般的飘逸,可谓风情万种,人见人爱。朱温对二儿媳妇,早就垂涎欲滴,巴不得把她搞到手。

一日,朱温便暗示她入宫陪宿。张夫人大惊失色,忙求救于丈夫。

不料丈夫却叫她赶快进宫伴驾,说这正是千载难得的机缘,正好乘此机会,进宫盯住老头子,以便把皇位抢到手。等我继位之后,便封你为皇后。

于是,张夫人乖乖地投怀送抱,躺在了朱温的被窝里。一夜风流快活,把朱温弄得竟不知东南西北了。

不久,大皇子带着他的老婆王夫人回都来了,夫妇双双进宫向朱温请安问好。谈话间,朱温见大儿媳妇比二儿媳妇还漂亮,便当即对大皇子说,女人在外多有不便,你还是把她留在都城吧。

大皇子因有把柄被朱温捏着,所以不敢不依从,就这样把王夫人留在了老头子的身边。大皇子前脚一走,朱温就迫不及待地把大儿媳妇召进宫来。二话未说,就要拉她上床,但王夫人比张夫人老练得多,她说要我陪你睡觉可以,但你必须答应,在你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大皇子友文。

朱温说,这有何难,友文深得我的欢心,我本来就是准备把皇位传给他的。

一语定乾坤,这笔生意就成交了。

但不知怎的,春光乍泄,此消息很快就被张夫人知道了。她感到不仅自己失宠,而且夫君未来的皇位也落空了。于是赶快找老公商量对策。二皇子友珪得知后,肺都快气炸了。这不是舍了夫人又折兵吗?更使他想不通的是,他本来是名正言顺的大皇子,但老东西却偏要弄个养子来代替自己的位置,而且不念骨肉之情,现在居然准备把皇位传给他。

二皇子友珪只顾动气发火,指天骂地。他的老婆更是干着急,说要是朱友文将来当了皇帝,你我就没有好果子吃了,他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你。她要老公赶快想办法,拿主意。

她的老公说,办法不是没有,但其他的法子恐怕都不灵。现在唯一可行的还是由你出面,去找老东西胡搅蛮缠,撒娇泼赖,闹他个天翻地覆,人仰马翻。先把水搅浑,然后再见机而行,乱中夺权,意思是要她把友文和皇后的事都抖出来。

他老婆担心说,这样一闹,岂不把皇家的脸面都丢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