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帝王将相家训
2833100000052

第52章 欧阳修家训

【撰主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贫而好学,曾以荻画地练字。

既长,得唐朝韩愈遗稿,立志为古文。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景佑年间任馆阁校勘(史馆属官)。因得罪权臣,曾一度贬为夷陵令(县令)。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谏院长官,掌规诛讽谕),擢知制诰(官名,掌起草制、诰、诏、令等),协助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新政失败,亦被贬出知滁、扬、颍等州十一年。召回后,迁翰林学士。嘉佑二年(1057),知贡举(官名,负责主持礼部试,决定合格举人名次)。嘉佑六年,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神宗即位,因议新法,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坚请致仕。卒谥“文忠”。

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着名。反对宋初西昆体的浮艳文风,主张文学须切合实用。生平喜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称誉。撰有《毛诗本义》《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并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后人辑有《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其中《居士集》为修晚年自编。

人不学习无以成材

【原文】

“玉不琢[1],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2],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节录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

[1]琢:雕琢。治玉的一种方法。

[2]常德:常性。

【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具;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明白事物的道理。”然而作为物体的玉,有着不可改变的常性,虽不雕琢成器,可仍然还是玉。人的品性则不同了,常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不学习,就将不能成为君子而会变成品行不好的小人,危害极大。可不引起注意吗?交给弈。

【评析】

欧阳修借《礼记·学记》上的话加以很好地发挥,认为玉不琢不磨,虽不成器物,仍不失为玉;人如不学习,就会沦为下流,变成小人。因而勉励第三子弈要努力学习,力求上进,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为官宜清廉

【原文】

欧阳氏自江南归朝,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被荣显,致汝等并列官裳[1],当思报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2]。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避思事也。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

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已寒,好将息,不具。

——节录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

[1]官裳:官职。

[2]避事:躲避。

【译文】

我们欧阳家族从江南来归,累世蒙朝廷赐以官禄爵位,我现在又被授以荣耀显赫的高官,相应的也使你们得到一官半职,所以你们要时常想到报效国家才对。值此多事之秋,如有差使,要尽心向前,不可躲避。至于临难死节,也是你们的光荣。只要存心尽公,神明亦自然会保佑你们,千万不可考虑躲避。你昨日的信中说想买朱砂来,我不缺这个东西。你在官位应清廉自守,怎么能随便买公家的东西?我在官署,除日常饮食之物外,不曾买一件公家的东西,你们可以此为戒。现在天气已寒冷,希望注意保重。

【评析】

欧阳修在朝为官、为相,“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执政不徇私情,风节凛然。他在家训中要求侄子遇事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任官宜守廉”。这实际上是他自己早已这么做的,也要求侄子这么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