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川西高原的爱恨情仇——血色羌魂
28224900000033

第33章 地震(7)

晚上,在县党部,一场豪华的盛宴正在进行。桌上鸡鸭鱼肉摆满,县长正在招待调查组的人,当然,少不了宋先生做陪,两人端着红酒在碰杯。一边碰杯一边交谈。

“还是你老兄的主意高,把灾民中的年轻人弄进民团,听说有一些还不错,王旅长正在考虑从中挑选一些到正规部队呀。”县长一脸的笑,他对宋先生说的话是真的,他也很佩服宋先生的高明,要不,那帮灾民一定会闹事的。

“你看,你的兵源不愁了吧,还有,他们进了部队,也不敢闹事,再说,他们有口饭吃了,还闹什么事呀。”

宋先生也很高兴,他来到羌山,平息了几百年没有来息的械斗,现在又帮汶山郡县长摆平了这场地震的事,他的地位也一下提高了,这下省党部那群武夫不敢再说他宋先生只会舞文弄墨,耍笔杆子,只会纸上谈兵了吧。

县党部和调查组的一干人都喝醉了,勤务兵忙不过来,他们将这些醉鬼扶到他们各自的房间,然后端来醒酒茶,让他们醒酒,有的喝吐了,他们又给这些人擦身子,让他们喝水漱口。

半夜三更,大家都睡下了。

谁也没有想到,那个被称为叠溪海子的人间奇观,那场震惊中外的叠溪大地震的产物堰塞湖在吞没川西北高原边塞重镇之后,又将自己的贪欲暴发出来。

就在地震后一个多月的10月份的一天的凌晨三点,人们正在沉睡,蓄满水的海子突然暴裂,那极速澎涨的水一刹那冲破阻隔它的山崖石壁,浩浩荡荡地向下游狂奔,在奔腾中荡涤着岷江两岸的田村庄和城市小镇。河水带着大量泥沙石块和枯枝败叶,甚至将岸边的大树连根拔起,卷到江水中。

那浩荡的浊流汇入岷江借岷江之力从茂州而下,过雁门关,洗威州,一路将沿河的村寨都冲了一遍,然后到汶山郡县城,时间不足一小时。等住在山坡的人醒来,看到河水几乎漫到自己脚下。

而住在地势低的地方的人,反应快的爬起来,连衣服顾不上穿就往高处跑,但怎么跑得过那汹涌的洪峰呢?洪峰冲破土墙,冲垮房屋,威州民团团总带着他的大小姨太太和明朝时期的红木家具随着洪峰进了水晶宫。

睡得沉的人什么也不知道就被冲走。

汶山郡的县党部修在山坡上,因此没有损失,而小学校被掩没了,安置在里边的流民一个都没有逃掉,还有民团驻地也被洗劫一空,那些刚被拉进民团的年轻灾民还没有到正规军也在睡梦中走向天国。

洪峰一直闯到灌县,扫荡半个CD平原,也主是说CD周边的许多县城都遭洪水洗劫,要不是老祖宗留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CD已经被灭顶之灾了。

县长和宋先生看着脚下暴涨的河水和衣衫不整浑身上下湿透的幸存者们,绝望极了,他差点倒在地上。还是宋先生帮助他处理善后工作,索土司腾出自己官寨的房子让他安置灾民,还把自己家的余粮拿出来给灾民煮粥。又动员头人们将粮食拿出来,让灾民度过难关。

两个月后,省党部承诺的十万大洋和十万斤大米才运到汶山郡,他们将大米分给各民团团总和寨子里的土司头人。因为他们知道,这维护羌族地区的稳定还依靠这些人。

县城里边又有一些死人,清道夫又在清理尸体,将尸体拉走。野外,野狗在地里刨着尸体,眼睛红红的,嘴角挂着血。

县长由于在地震中安置灾民有功得到升迁,调离汶山郡到省党部任职了,而宋先生没有离开羌山,他又到青云寨忙他的事。

叠溪大地震这一民族灾难最终成了国民政府各级官员们饱中私镶的工具,地方政府也大量征兵,充实地方民团。土司头人更加紧对羌民的盘剥压榨,羌民的生活痛苦不堪。

地震的后遗症一直留在羌山,成为羌人的梦痷。此后一年多时间,人们都还在余震的威胁中生活。

而叠溪海子更是悬挂在岷江两岸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由于口音关系,人们叫那个海子为铁鸡海子,当地流传着歌谣,“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铁鸡海子要爆炸。”

此歌谣一直传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不过,到了后来,叠溪海子的水下降了很多,不再对人们构成威胁,而成了当地一大旅游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