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战船以桨帆战船和风帆战船为主。其中桨帆战船是未装备火炮以前最常用的战船,这种船为木质船体结构,船型较瘦长,吃水较浅,干舷较低,主要靠人力划桨摇橹推进。顺风时辅以风帆。早期装备冷兵器,后期开始装备燃烧性火器。桨帆战船一般只适于在内河、湖泊和近岸海域航行作战,撞击战和接舷战是其最主要的作战方法。
地中海是古代战船的发源地之一。单层桨就是出现在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战船,公元前1200年出现于埃及、腓尼基和希腊。公元前800年左右,单层桨战船为了方便进行撞击战,开始装上船首冲角。公元前700年,在腓尼基和希腊等国造出了两层桨战船。公元前550年,希腊最先造出三层桨战船,长40~50米,排水量约200吨,有170支桨,划桨时航速可达6节,顺风可使帆。在此之后,三层桨战船就成为地中海沿岸各国海军舰队的主力,这种局势一连持续了十几个世纪。
中国也是古代战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商代人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就已将舟船用作军队的运载工具。最迟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中国的吴、楚等诸侯国已经出现了舟师(海军部队)和战船。当时的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船种都是吴围舟师中的重要战船,还有“馀皇”一类的大船,这种船犹如近代海军中的旗舰;此外还出现了专用的水战器具“钩拒”(亦称“钩强”)。西汉时期,中国战船得到进一步发展,战船的性能已经逐步赶上和超过当时战船比较发达的地中海国家,并一直保持到15世纪中期。15世纪,中国出现的战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好的船舶。具有船体结构坚固(采用铁钉联接),操纵灵活(采用舵、橹、硬质纵帆等),装载量大(如楼船设楼2~5层,大型的载千人)和船种多(有主力舰“楼船”、攻击船“蒙冲”、冲锋船“先登”、快艇“赤马”和侦察船“斥候”等)等特点,这些特征都非常适于水战。
桨帆战船过渡到风帆战船,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风帆战船也属于木质船体结构,吃水较深,干舷较高,首尾翘起。竖有多桅帆,以风帆为主要动力,并辅以桨橹。风帆战船的排水量一般比桨帆战船大,而且航海性能好,能够进行远离海岸在远洋航行作战。其主要武器是前装滑膛炮,主要采用双方战船在数十米至千米距离上进行炮战的作战方法,并有时辅以接舷战。
~1433年,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该船长44丈4尺(约137米),宽18丈(约56米),有9桅12帆,并装有火铳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帆海船。
到了15世纪初,北欧国家开始出现装有火炮的风帆战船。1488年,英国建成“总督”号四桅战船,装有225门小型火炮;1520年,又建成“大哈里”号风帆战船,排水量达1000吨,装有火炮21门,口径60~203毫米。1561年,中国明代戚继光抗倭时造出一种装有大发贡1门、碗口铳3门、佛郎机6门、鸟嘴铳10支的“福船”。1637年,英格兰出现了排水量达1700吨并装有100门火炮的风帆战船“海上统治者”号。1797年,美国造的“宪法”号风帆战船,排水量1576吨,装有火炮44门。到19世纪,各国的风帆战船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风帆战船,排水量接近6000吨,装备大、中口径火炮100门以上。当时有的国家海军按排水量大小和火炮多少将风帆战船分为6个等级:1~3级称战列舰,排水量1000吨以上,在三层或两层甲板上装火炮70~120门;第4、5级称巡洋舰,排水量500~750吨,在两层甲板上装火炮40~64门;第6级称轻巡洋舰,排水量约300吨,在单层甲板上装火炮6~30门。
在风帆战船发展的同时,像运粮船、水船、军事运输船、通信船、修理船、侦察船等适应舰队远洋作战的勤务舰船也得到相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