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技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2797800000047

第47章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洋流变化异常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候,并因此导致一系列的全球气侯异常,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气象性灾害。

厄尔尼诺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约北纬40°至南纬40°,西经150°至90°之间)幅度数千千米的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

正常情况下,由于热带海洋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因此,海水温度相应较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东信风牵引,赤道洋流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不断在西太平洋积聚,因此,那里成为全球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温度达29℃以上。

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却较低,一般为23℃~24℃,由于海温场这种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使热带西太平洋呈现气流上升、气压偏低,热带东太平洋呈现气流下沉、气压较高的现象。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造成那里严重干旱。而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于海温升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至于厄尔尼诺形成的原因,大多科学家认为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

这其中有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因素。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二是人为因素。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活动使地球温室效应增加、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导致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球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焦土遍地。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有17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使得灾害频发,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带来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巨大的灾难,这种反常现象可持续几个月,严重扰乱正常的气候,危害太平洋沿岸有关国家的农牧渔业生产。譬如,在1982~1983年的冬季,生活在秘鲁沿海太平洋中的鳗鱼纷纷逃向大海深处,使原本丰富的渔业资源一落千丈,该国的捕鱼业顿时破产。同样,在1983年,澳洲和印度尼西亚备遭干旱和沙暴的折磨。飓风恣意袭击玻利尼西亚,而在平常年份该群岛并无这种灾祸。

我国东临太平洋,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影响也十分明显,受厄尔尼诺影响发生的自然灾害也比较严重。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登陆我国的台风明显减少,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因此,南方发生洪涝;北方易发生高温、干旱。如: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