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历代兵法精粹
2792000000028

第28章 吴子兵法(10)

以此料之,百万之国,其众来者有百万、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万之旗鼓与号令者,必不溢四十万矣,馀皆疑兵也;十万之国,其众来者有四万、五万之旗鼓号令者,此必不溢三万矣,馀皆疑兵也;(敌国大小、敌众多寡,皆以此类数知之也)。是以知旗鼓多者,其兵少矣,不可怖。但以精兵出其不意,必败矣。或敌探我动静者,为我所知,即诈示以疲倦懈怠,使知之。敌必随势而来,预于诸间道及通衢阴伏锐兵俟之(先令细人密探敌人举兵之期,然后设伏以待,亦可),过半则邀击之。敌得地势以薄我,未可与战,坚壁观之,持久则众心怠。夫得敌有挫势者,可以自外击之;敌有支势者,可以自内击之(内攻为用间得其敌心,然后击之也);敌有轻势者,可以突击之(掩不备也)。此随敌三败势攻之也。以此言之,是故多胜者非强也,多败者非弱也,率由势尔。夫水之柔弱,方圆任性而能蹶堤漂石者,水之势也;火之刚炎,亘天而起者,火之势也;薪木既灰而灭影者,木之势也。故用兵之道,既知水火之道,既知水火之旺败,则尽于势之用矣。

励士第六

【本篇主旨】

文中主要强调严明的赏罚制度对于一个军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还不是使军队必胜的保障。应该让兵士乐于去为国作战。并不惧怕死亡。对于如何让兵士能乐死战场,文中提出了要以激励之方法而让人视荣誉为生命。让有功和无功之人同席而座但要给予不同的待遇,这样就会让那些还没建立功业的勇士生发出为国效命的决心。而且要给予那些功臣的家属以照顾,使战士杀敌之时无后顾之忧。

本篇其实就是对士气之对于军队作战的决定性给了更详细的说明。

【原文】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

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

[起]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1)、上牢(2);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3)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

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4)。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以四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易)[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

【注释】

(1)重器:国家的宝器,这里指宴席上陈设的鼎、爵、觥等贵重器具。

(2)上牢:又名太牢,古时祭祀时,牛羊猪三牲齐备者为太牢。此处意为高规格的宴席。

(3)介胄:介,铠甲;胄,头盔。介胄,此处用作动词,指穿戴起甲胄。

(4)枭视狼顾:枭,猫头鹰。枭视,因其白天视力极差,所以频频察看。狼顾,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回头看。顾,回头。《注解·直解》:“枭,恶鸟也,昼不见物,故数视。狼顾,狼性慎于行,故数顾。”

【译文】

武侯问道:“运用严厉的刑罚和公平的奖赏,就足以取得胜利吗?”

吴起回答说:“赏罚严明的事,我无法详尽地加以说明,虽然如此,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发号施令时人们乐于听从,兴师动众时人们乐于参战,冲锋陷阵时人们乐于献身。这三条是君主所依靠的。”

武侯说:“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吴起答道:“国君您挑选有功之臣,举行盛宴来慰劳他们,激励没有功劳的人。”

于是武侯在宗庙之上设席,分三排宴请士大夫。立过上等功勋的坐于前排,酒莱加上等礼器。立过次等功勋的坐于中排,酒菜加次一等的礼器。没立过功的坐于后排,有酒菜而无礼器。宴会结束后,又在宗庙门外赏赐立功人员的父母妻儿,也都按立功等级为差别。对死于国事的家属,年年派使者慰劳赏赐他们的父母,以表示没有忘记他们。

这种方法实行了三年,秦国出动军队临近西河边境,魏国的将士听到这个消息,不等上司发令,就有上万人穿上盔甲奋勇进攻敌人。

武侯召见吴起,对他说:“先生以前教导的方法现在见到成效了。”

吴起对答说:“我听说人有长处和短处,士气也有盛和衰。国君您试着选派五万名没有战功的人,由我率领去抵挡敌军。假如不能取胜,将会被诸侯讥笑,在天下丧失权威。假如现在有一个不怕死的盗贼潜伏在旷野中,派上千的人追捕他,没人不瞻前顾后。什么原因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害怕盗贼突然出来伤害自己。所以一个人拼命足以威慑千人。现在我以这五万人作为不怕死的盗贼,率领着他们去征讨敌军,敌军当然难以抵抗了。”

于是武侯听从了他的建议,加上战车五百辆,战马三千匹,战胜了秦军五十万人,这是激励将士的功效。

在开战的前一天,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各位吏士应当服从命令与敌人作战,不论战车和步兵,如果车兵不能俘获敌军的战车,骑士不能俘获敌军的战马,步兵不能俘获敌军的步兵,即使打败敌人也都不算有功。”因此开战的时候,他的号令不多却威震天下。

【故事论述】

聪明的用兵者总是善于以己之长,克人之短。

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一度在广武长期对峙。

广武,位于荥阳东北20余里处,本是山谷。广武山,西接汜水,东连荥泽,地势高耸,非常险峻。山中一道涧水,也叫广武。广武涧旁,坐落着两座山峰,相距只有50余米。

刘邦粮食补给从敖仓源源不断地运来,而项羽却要从南方运粮,并经常受到彭越游击队的烧杀抢掠,所以情况越来越不妙。

项羽粮草缺乏,忙与项伯、钟离昧等人商议说:“粮草缺乏,难以久待,诸位有何良策?”

项伯说:“刘邦之父刘太公拘禁在此已经几年,何不请他来,叫他修书给刘邦,令他退兵,然后放他回去。如果刘邦不依,就将太公诛戮,让刘邦成为千古罪人!大王若依此计,可抵百万师!”

项羽依项伯之计,令人将刘邦的父亲太公从彭城押来。项羽对太公说:“你儿子刘邦一直拥兵反抗我,一点都不顾及你的处境。我今天叫你来,只要你修书一封,令你儿子罢兵息战,我就放你和吕雉回去,让你们父子夫妻团聚,你认为怎么样?”

刘太公说:“刘邦从小贪财好色,不顾及父母家小,如今以富贵为重,把我们丢在这里不管不问,恐怕写封信没有什么用处。”

项羽说:“你先写书寄去看他如何。”

刘太公只得修书一封交给项羽。

项羽看完说:“刘邦见书如不退兵,真是衣冠禽兽不如。”即差人将书送给刘邦。

刘邦听说楚使送刘太公家书到来,忙唤张良、陈平问计。

张良说:“太公送来家书,必是项羽退兵之计。大王见书,不可哭泣,只需如此……”

刘邦装着酒醉未醒的样子,看完家书,两眼朦胧,随随便便地说:“我与项王北面侍奉怀王,结拜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他的父亲。我父亲在楚地就跟在汉营一样,何必分什么彼此?如果项王杀我父亲天下人不只骂我,也会照样骂他!前日项王杀了义帝,天下诸侯至今咬牙切齿;如果今天又杀我父亲,难道不怕被天下人唾骂?孟老夫子曾说: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你回去对太公说,宽心在项王那里住些日子,就像在我身边一样……”

说着说着,刘邦两眼微垂,两个女人扶入后面歇息去了。

楚使回国将所见报告给项羽,将具体过程详述一遍。

项伯说:“看刘邦的所作所为,最终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大王只管准备与他交战,刘邦不可能取得胜利。”

项羽说:“刘邦这个酒徒,视父母妻子如草芥,怎么能跟他谈论是非?我自有妙计。”项羽下令在峰顶修筑了一个方台,台中放一大俎,把刘老太公押上高台,置于俎上。

项羽带领众将齐上峰顶,大呼:“请刘邦答话!”

汉兵见此情景,急忙报告刘邦。

刘邦振作精神,在众将簇拥下登上峰顶。刘邦看到太公被绑缚在俎上,心如刀绞,但是脸上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项羽见刘邦上来,高声大吼:“刘邦听着,你如果不快快投降,我将煮了你的父亲!”汉兵一听,都吃了一惊,项羽杀人如麻,凶残无比,于是都将目光一齐投向刘邦。

刘邦镇静自若,略微向前移移,也大声说,“项羽听着,我与你都北面受封于怀王,早已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今天你如果定要烹杀你的父亲,烹了之后,不要忘记分给我一杯羹!”

刘邦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两军将士一听此言,都感到一惊,继而窃笑不已。

项羽一听,顿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不可想象,天下居然有如此禽兽不如的人,气得面皮变青,用手一指刘邦“你……你……”抽出佩剑要斩太公。

项伯急忙劝阻:“天下之事尚未可知,不要做得太过分。想争夺天下之人,哪一个会顾及家口。如今杀人之父,有何益处?只不过惹人更加仇恨罢了。”

项羽大喝一声:“关起来!”

回头又对刘邦说:“天下大乱已经多年,都是因为我俩的缘故。与其让天下百姓遭受如此苦难,不如今天我俩‘单挑’一决雌雄免去天下苦难。”

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当即笑着说:“我愿意斗智不愿意斗力。”

项羽遇到了这样一个软硬不吃的刺头,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令三位勇士向前挑战。刘邦手下有一位神箭手叫楼烦,箭无虚发,百步穿杨,连放三箭,三名楚军将士被射杀涧前。

项羽大怒,跃马横枪,亲到涧边挑战。楼烦看见项羽马骏人威,目如闪电,声如震雷,目不敢视,未射先惧,双臂发抖,拉不开弓,迈不开步,抖抖退回营中。

刘邦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吃惊。

项羽到了涧边指着刘邦说,“刘邦,我跟你斗三合,你若胜了我收兵回去!”

刘邦也上前去,骂道:“项羽,你不要逞匹夫之勇!自从反秦以来,你犯有十大罪行你知道不知道?第一大罪背叛义帝入关盟约,把我封到巴蜀;第二大罪,残杀大将军宋义,篡夺军权,目无尊长;第三大罪,奉怀王之命救赵,得胜不报,劫持天下诸侯入关;第四大罪,焚烧秦国宫室,挖掘秦始皇帝陵墓,劫取天下财宝;第五大罪,擅杀秦降王子婴,窃取灭秦大功;第六大罪,诈坑秦兵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城南,残暴不仁;第七大罪,擅自分封天下,任人唯亲,分割不均,你的亲信,尽封好地,故将功臣,被逐被杀;第八大罪,放逐义帝,建都彭城,将韩、魏土地占为己有;第九大罪,轼杀义帝,神人共愤;第十大罪,为政不平,主约不信,昏庸无道,天理难容。我亲率仁义之师,联合天下诸侯,共诛人民公敌,你只配与刑徒罪犯交手,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对阵?”

刘邦这一顿数落,把项羽气得眼冒金星,根本不想跟刘邦再说什么,霸王鞭一挥,早就埋伏在涧边的弓弩手,一齐发弩射箭,箭如急雨,纷纷向刘邦飞来。

刘邦见到情况不妙,正想回马逃走,一箭早射在胸上,一阵疼痛钻心。刘邦害怕搅乱了军心,忙提起右脚,用手摸摸,说:“贼兵射中了老子的脚趾。”

左右卫士保镖已知汉王用意,忙扶着刘邦,急回大帐,召来医官,取出箭头,敷上金疮药。幸好伤得不重,不至于危及性命。

项羽看到射中刘邦,心中大喜,由于深涧相隔,无法挥兵追杀,眼看汉兵退去,只好快快收兵回营,派人打探刘邦受伤的消息。

刘邦受伤躺在床上呻吟,张良强劝刘邦带伤巡行军中,稳定军心。刘邦知道事关重大,只得裹好胸伤,左右心腹扶持上车,巡视军营。汉军大小将士见刘邦尚能巡视,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项羽探听到刘邦仍在军中巡视,大失所望,不久只得撤兵。

刘邦这一励士之举,为其成就帝王基业奠定了基础。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励士

经曰:激人之心,励士之气,发号施令,使人乐闻;兴师动众,使人乐战;交兵接刃,使人乐死。其在以战劝战,以赏劝赏,以士励士,木石无心,犹可危而动,安而静。况于励士乎?古先帝王伯有天下,战胜于外,班师校功,集众于中军之门。上功赐以金璋紫绶,锡以锦彩,衣以缯帛,坐以重研,享以太牢,饮以醇酒,父母妻子皆赐纹绫,坐以重席,享以少牢,饮以酎酒。大将军捧赐,偏将军捧觞。大将军令于众曰:“战士某乙等奋不顾身,功超百万,斩元戎之首,搴大将之旗,功高于众,故赏上赏,子孙后嗣,长称卿大夫之家。父母妻子皆受重赏。牢席有差,众士咸知。次功赏以银璋朱绶、纹绫之衣,坐以重席,享以少牢,饮以酎酒;父母妻子赠以缯帛,坐以单席,享以鸡豚,饮以酾酒。偏将军捧赐,子将军捧觞。大将军令于众曰:“战士某乙等于勇冠三军,功经百战,斩骁雄之首,搴虎豹之旗,功出于人,赐以次赏,子孙后嗣,长为勋给之家;父母妻子,皆受荣赏。牢席有差,众士咸知。”下功赏以布帛之衣,坐以单席,享以鸡豚,饮以酾酒,父母妻子立而无赏,坐而无席。子将军捧赐,卒捧觞,大将军令于众曰:“战士某乙等戮力行间,劬劳岁月,虽无搴旗斩将,实以跋涉疆场,赐以下赏子孙后嗣无所庇诸”。父母妻子不及坐享,众士咸知。令毕,命上功起,再拜大将军,让曰:“某乙等忝列王臣,敢不尽节,有愧无功,叨受上赏。”大将军避席曰:“某乙等不德,谬居师长,赖尔之功,枭悬凶逆,盛绩美事,某乙等无专善。”退而复坐。命次功再拜上功。上功曰:“某乙等无谋无勇,遵师长之命,有进死之荣,无退生之辱,身受殊赏,上光父母,下及妻子,子其勉旃。”退而复坐。命下功再拜次功。次功坐受曰:“某乙等少猛寡毅,遵师长之命,决胜负于一时,身受次赏,上光父母,下及妻子,子其勉旃。”下功退而复坐。夫如是励之,一会则乡勉党,里勉邻,父勉子,妻勉夫;二会则县勉州,师勉友;三会则行路相勉。闻金革之声相践而出,邻无敌国,邑无坚城,何患乎不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