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2791900000045

第45章 隋唐篇(10)

三年内,千金散尽,他所得到的仅仅是逆旅的相思、无言的轻蔑,是苦闷的诗,而不是关于社稷民生的经济、事功,甚至无关乎起码的生计。“乡曲无知名,朝端乏亲故”,南图无从,北游失路,零丁而已。他不得不考虑自己仗剑远行最踏实的初衷。

公元727年,李白结束了吴山越水间的逗留,回舟向西,游云梦。这是他曾在相如辞赋中读到的最令他心醉神迷的所在。

就在这一时期,李白应召,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入赘许家,开始定居湖北安陆。其间结识了“风流天下闻,迷花不事君”的孟浩然与无心仕进、潜心修炼之术的元丹丘。

这是一段饮酒、读书、吟诗、揽胜、感伤的蹉跎岁月。许夫人贤慧温柔,萌发着不安和躁郁的是李白。他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事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但是,入赘许家并不能给他提供用世的机会,赘婿的身份本就难堪。地方负有察举职能的长史大吏,在欣赏李白飘然不群的诗文后,又总是听到关于李白颓唐浪荡的风流轶闻或者难以羁勒的狂傲。

长安之行

开元十九年(731年),李白留下妻子,取道南阳、洛阳,前往长安。

盛唐的长安,文明荟萃,规模宏大,红尘喧嚣,在开放性的精神气氛与恢宏的牧歌情调中,隐含颓堕与不可一世的病态气概,充斥着物欲与浮华。

李白以朝圣者的姿态,先觉察到的是自己空前的孤立与渺小。悒郁愁闷中,他看到了堂堂皇城中斗鸡走马者的得意,看到了人事杂错中的机巧。李白向朝廷奉呈了自己刚刚写成的《明堂赋》,《明堂赋》辞彩富丽,明堂却是唐玄宗认为有乖典制的建筑。李白不知道其中内幕,只知道自己的文章成了泥牛入海。

李白决定隐居离长安不远不近的终南山。在此之前,隐居终南山已开始成为获得皇帝重用的捷径,当时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在终南山建有别馆。玉真公主在太极元年即出家为道士,赐号持盈法师,一度师承司马天师承祯,司马承祯曾盛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认识了玉真公主,并且获得玉真公主的青睐。同时认识了宰相张说之子——皇帝的女婿卫尉卿张垍,此公当时获得玄宗的特深恩宠,许于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赏赐珍顽,不可胜数。这正是一异乎寻常地适合李白的职务,但毛病也许正出在这里。

李白已经“赐金放还”,根本找不到向玄宗陈述心事的途径。他走笔赠诗,希望有人能给他帮助。但是,李白用尽了所有的忠诚,却“心知不得语”,只有“揽涕黄金台,抢走呼昭王”的悲怆。报主之愿、济代之心,不能不化作空前的愤怒。李白将玄宗比作楚怀、殷纣,在诗中表达了彻底的失望: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彭咸久沦没,此意谁与论?”

没有人理解这种苦衷,灾难行将降临:“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他看不到灾难的尽头,看不见除了远窜江湖如自己的忠臣外,有谁能扭转危亡。从此,李白像屈原怀沙哀郢,永别长安!

怀才不遇

失望的李白想起阮籍的穷途之哭。不同的是,阮籍面对的似乎是不可换回的生命穷途,而盛唐之走向穷途却是人为的失败。

卞和曾献璞玉于楚王,楚王把璞玉认作石头,治卞和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卞和再献,断其右足。盛唐天下有多少如卞和的忠臣义士呢?北海太守李邕被杀,尚书裴敦复死于非命,左丞相李适之自杀……山雨欲来,李白披发长啸如古之狂叟,却并不希望自己的预言真的实现。他决定往江东,寻访老友元丹丘,用元丹丘不喜不愁的方外之思和江东秀丽的云烟山水,平息心中几近疯狂的躁郁。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世事和人生,都只能通过他自己去达成和保持一份寂寞的自在,一份未卜先知的宽解。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李白又惊喜又忧伤。

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扬州,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单骑来访。此人读李白的诗,对李白渴慕多时,一年前,离开家乡王屋山,经嵩山、到梁园,辗转吴越,行程三千里,追寻李白。当时慕名而寻访李白者远不止魏万一个,他向李白历诉了自己的景仰和一路的艰辛。李白异常感动,与他一起饮酒游览,同舟入秦淮,至金陵。

李白很欣赏魏万的勇气和才能,认为魏万必将著大名于天下。他把自己的创作交付他,请他编成一集,并且伤感地嘱咐他照顾自己的孩子明月奴,然后金陵相别。李白作诗道:“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送走魏万,李白在金陵畅游多时。与“饮中八仙”之一的崔宗之,月夜溯长江过白壁山玩月,观者如阵,李白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又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通宵歌吹自娱,乘醉悼歌秦淮河。大自然在李白心中逐渐恢复了寂寞而伤心的美,“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阳雪。”“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不久,李白到了宣城。宣城有谢眺楼,是遗落的六朝烟水。李白面对历史的残迹,写下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只有独坐在宣城的敬亭山上,他才觉得有一种依托。

不幸的是,沉闷与压抑的气氛快要打破,平静行将消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只字不识的安禄山率二十万大军,起兵范阳,以征讨朝廷奸相杨国忠为名,意在颠覆唐室,创建自家的基业。河北诸郡烟尘千里,所过州县,望风披靡。承平日久,帝国的精神、政治、军备乃至普通的兵器都仿佛烂到了极点,安禄山如履平地,长驱南下。

长安城内,叛军任意杀戮。皇帝不知去向,百姓恐慌异常。7月13日,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当是随身的文武官吏仅三十人。叛乱日甚一日,不堪收拾。李白“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他很长时间没有如此的亢奋和激昂,如此真诚地希望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他只好鞍马投赠,书剑飘零,退而自嘲,隐居在庐山屏风叠,真正做起了晋太原中的武陵人。

至德元年(756年),玄宗的另一位皇子永王磷以平乱为号召,出镇江夏,筹集物资,招募将士。起兵东至浔阳,闻李白名,便欲招在幕下。李白早就盼望有这样的队伍抵抗安禄山南下,收复北方失地。“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李白欣然投入永王的幕下,希望“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当李白夸张而激动地想象着自己“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时,肃宗早就提防着永王膨胀自己、拥兵分庭的算计,诏命永王速速赶回玄宗身边。永王不从,肃宗集中力量以讨逆之名,将永王的军队包围。内战在金陵附近展开,永王一败涂地,逃走鄱阳被杀,乌合之众作鸟兽散。李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匆匆南逃,追兵如蝗,将他在彭泽抓获,投入浔阳狱中,罪名是“附逆作乱”。

半年后,江南宣慰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为李白推覆清雪,上书唐肃宗荐李白可用。肃宗原谅了自己的弟弟永王,却不能原谅李白。李白在狱中陈诗崔涣:“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万愤结缉,忧从中催”。又用宋若思的口气上表求救,“臣所管李白,实审无辜……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哀哉悲夫,谁察余之贞坚”?

在狱中,李白还作《万愤词投魏郎中》:“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树榛拔挂,囚鸾宠鸡!”“德自此衰,吾将安栖?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他的儿子并没有逃离东鲁,妻子远在庐山,一门星散。国事没有转机,吐蕃侵西北,回鹘又凌侮中原。李白满腹凄凉,读《史记·留侯传》。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58岁。由于郭子仪的斡旋,免了李白死罪,流放夜郎。他由浔阳出发,浮长江、上三峡,背负“附逆”的狼籍声名,踏上流窜的长途。“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夜郎万里途,西上令人老”。曾经到过的一山一水,曾经见过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无限酸楚,“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

第二年,肃宗册立太子,全国大赦。李白也在被赦之列。万里流徙,不想有生还之日。一旦释归,李白“旷如鸟出笼”、“炎烟生死灰”、“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经历了不死的苦难,李白居然恢复了以前的亢奋,恢复了饮酒高歌的豪情。他仍然固执地热爱他的李唐天下,热爱他栖息的故土。

郭子仪克复两京(长安、洛阳),他欣喜若狂,“愧无秋风力,谁念矍铄翁。”在浩翰的洞庭湖上,他与曾经割珠相赠、寸心相知的朋友贾至诗酒盘桓,“南湖秋月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与汉阳县令王某千金买醉,“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天上人间的无边气象,重现在李白的天才诗篇里。

李白获释时,很多人已经把唐朝的“中兴”大业挂在嘴边,但是,胡兵的变乱并没有平定。李白觉得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改弦易辙、任用贤俊,该是当务之急了。

公元759年,史思明打败唐军,杀死安庆绪(安庆绪曾杀死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大燕皇帝。洛阳又被占领。公元761年,史朝义杀死父亲史思明,率兵向南骚乱。唐太尉李光弼率领百万大军,出镇临淮,抵抗史朝义。李白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可惜半道病还。他为此长叹“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在此之前,李白由江夏至浔阳,与老妻相见,即赴金陵。他壮心不已,盼望朝廷的征召。但是,他从来不曾断绝过的夸张的自信,世人已不再理会。“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罍。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连他自己也意识到,虽然平生傲岸,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江湖,未尝一日摧眉折腰”,但是,此生此世,作为“辅弼”的抱负却是在失败中终结的。“我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失败的崇高奖赏是他苦闷中写成的诗。“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这是他莫大的荣誉,也是他莫大的悲哀。“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晚景凄凉,李白暮年生活的贵族气味,丧失殆尽。他是曾经“附逆”的人。而且,他的人生狂旅即将走完,再不可能有任何青云直上的指望。酒肉豪门逐渐与他疏远。在诗中,李白多处表现了一种类似平民精神的怜悯与感激。

他曾为一荀姓老媪给他进饭而惭愧得不能自禁,“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他又为宣城一位善酿老春酒的纪翁之死而哭泣:“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在安微泾县,他与桃花潭的农民汪伦情长似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衰病交加,到安徽南部的当涂,投靠当涂县令——他的一位族叔李阳冰。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将诗稿交给李阳冰,请李结集作序。李阳冰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原、宋玉,鞭挞扬雄、相如,千载独步,唯李白一人。”十一月,李白逝世。逝世时,赋《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辞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