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恩的心
2788900000007

第7章 学会感恩

真的不要以为上苍欠了我们什么!对父母的爱、老师的呵护、朋友的体谅,不要总觉得理所应当,即使是风刀霜剑在欺凌美丽的花朵,石头也会流泪。

感受父母、老师的爱,感受朋友、同学的情谊;

学会感恩;

学会观察获取材料。

论感念父母之恩选自《外国名家随笔》,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8月,有删节。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孩子啊!你知道:造物主为了使世界繁荣兴盛,便让生物都具备繁衍的能力。而由于子女均系父母所生,所以子女理所应当地要尊敬父母,没有父母也就不会有你。因此决不要说“我对父母要尽什么责任呢?生儿育女,人之需要,关我什么事?”这是你不知道父母对子女的抚育包含着多少慈爱。他们正是为了你而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你不能对你的父母十分尊崇敬爱,或许你认为他们不过是位于你本人和造物主之间的“枢纽”。但是你之所以懂得崇敬真主,能够自爱,不都是“枢纽”的作用吗?尤其是在幼儿时,几乎须臾也离不开父母的慈爱和教导。

孩子啊!你应注意:决不能对你辛苦勤劳的父母态度冷漠、处之淡然。造物主是赐予父母亲许多权利的,他说:“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呵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

假如不是从宗教的角度,而是从伦理和常情的角度去看待父母的话,那他们就好像是育美的花圃,育人的“园丁”。因此你若对父母忤逆[忤(wǔ)逆]不顺从,不孝顺。不敬,将来便不会有幸福美好可言。凡不知择善而行者,定然得不到良善的回报。因为人们决不愿意去同忘恩负义的人交往。知道对他们友善也徒然,得到的仍旧是无情无义。

对待父母,你应当努力去实现他们对你的期望。因为这些期望,正是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打个比方说:父母就像一棵果树,子女便是树上的果实。只有对果树细心地关照,才能结出丰硕饱满的果实。因此你一定要对父母恭敬谦逊。感念他们对你的慈训和祈福。并且所言所行尽量使崇高的主欣然满意。

你还要注意:不要肆意挥霍你父母为你遗留下来的财产。这是你父母积攒下来作为你的衣食之用的。你的花费,应当是细水长流。

你每日的衣食所需,都是至尊的主的惠赐,你应当永远表示心满意足,只要你不去总盯着那些比你富裕的人,而是常去想想那些比你贫俭的人,你自然就不会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尤:责怪,归罪。指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怨恨天命,责怪别人。了。

你不要学那些游方僧——整日奔波于化缘[化缘]僧尼或道士向人求布施。敛财上。而应仿效那些智者——一生勤奋就学。因为获得知识远优于聚财敛物。

蠢人们的钱财很快就会挥霍干净,而知识呢?小偷儿偷不走,大水淹不掉,烈火烧不坏。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就应当努力学习知识技艺。

没有文化,就像一个人不着衣服,没有脸面一样。正如民谚云:“文明礼貌就是衡量有无知识的尺度。”

这实在是一篇应该好好一读的文章,读后会发现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了,你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文章在艺术上并未显得多么高明,但的确有意义。

1读本文,应处处对比自己在父母面前的表现,想想你的感悟是什么?

2读了本文,你明白父母为什么“逼迫”我们学习的苦衷了吗?

3想想本文,表达观点的文字都在每段的什么位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每段所表现的意义都在段首。这表明有一些文章在写作时,是经常把段旨放在段首的。明白了这一点,速读时遇到这样的文章,只需浏览各段开头,便会很快把握文章了。

感恩选自《时文选粹》,南方出版社,2004年3月。

彭明榜

他的话讲完了。整个会场一片沉静,是那种每个人都受到震撼之后的沉静。许久,才有人想起鼓掌。

掌声响亮。

那是大陆和台湾两岸的十大杰出青年的一次座谈会,地点在北京的西苑饭店。先他发言的是大陆的陈章良、孙雯和台湾的一个青年科学家。三位明星人物的发言都挺精彩,但就是太报告化了,拖得时间太长。轮到他发言时,已过了预定的会议结束时间,于是主持人宣布让他讲3分钟。

他的第一句话是“日本有个阿信,台湾有个阿进,阿进就是我”。接着这句开场白他给大家讲了他的故事。

他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也是个瞎子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是瞎子。瞎眼的父亲和母亲只能当乞丐,住的是乱坟岗里的墓穴,他一生下来就和死人的白骨相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讨。他9岁的时候,有人对他父亲说,你该让儿子去读书,要不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父亲就送他去读书。上学第一天,老师看他脏得不成样,给他洗了澡。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洗澡。为了供他读书,才13岁的姐姐就到青楼去卖身。照顾瞎眼父母和弟妹的重担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他从不缺一天课,每天一放学就去讨饭,讨饭回来就跪着喂父母。后来,他上了一所中专学校,竟然获得了一个女同学的爱情。但未来的丈母娘说“天底下找不出他家那样的一窝人”,把女儿锁在了家里,用扁担把他打出了门……

故事讲到这里,他说,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不讲太多了。然后,他提高了声音:“但是,我要说,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瞎,但他们给了我生命,至今我都还是跪着给他们喂饭;我还感谢苦难的命运,是苦难给了我磨炼,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谢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担打我,让我知道要想得到爱情,我必须奋斗,必须有出息……”

座谈会结束后,我才知道他叫赖东进,是台湾第37届十大杰出青年,一家专门生产消防器材的大公司的经理。

文章开篇就通过一静一动的映衬,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故事虽然简单,也算不得生动,却写得耐人寻味,震撼人心,对比赖东进的经历,无论如何我们都再也没有理由慨叹命运的不公了,而且不由自主地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1文章运用的叙述方法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

2文章写人物,开头并不交代是谁,直到最后才交代。这样写,作者是出于什么目的?

3赖东进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4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而写作的,将文中的一个字进行改换,就可以变为第三人称叙述,这个字是应该变为。

作者参加了一次座谈会,将其中的一段如实地记录下来,就成为了文章。看来,写文章,观察生活获取材料,要学会在生活中及时捕捉。哪怕是参加一个会议,乘一次公交车,遇到有意义的事、动情的事等,也可以立刻记录下来。

感恩之心选自《最新话题作文》,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9月。

佚名

华容道上,关羽面对的是形容憔悴神情狼狈的曹孟德。青龙偃月刀微泛冷光,丞相的训诫在他耳边响起:诛[诛(zhū)]杀。曹!他也明白,杀了曹操,对蜀国而言着实重要。他肩负的是丞相的嘱托,蜀地的命运。但此刻,他犹豫了。曹操落魄的眼神让关羽愈发心中不忍,马也踟躇[踟(chí)躇(chú)]又为“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长嘶[嘶(sī)](马)叫。不已。杀,还是放?

风萧萧[萧萧(xiāo)]象声词,形容马叫或风声,关羽的心实难平静。只要举刀,曹操定会身首异处,但他想到了曹操封将赠赤兔的知遇之恩,没有曹操,哪来他关羽今日的威风八面。他本就是个义重如山的人,知遇之恩岂能不报?

平刀,下马,让道。

于是三国鼎立[鼎(dǐnɡ)立]三方面的势力,如鼎的三条腿。之势由此奠定。

营帐之内,烛光晃动,诸葛亮眉头紧锁。“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豪情还在吗?

先帝临终托孤,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可这阿斗真是扶不起。如今我伐魏正紧,胜利在望,他却听信谗言[馋(chán)言]毁谤的话;挑拨离间的话,下诏撤军。我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这么好的机会;不撤军,又有违先帝之托。我本布衣,闲居山野,受先帝厚恩,三顾茅庐,请我出山,委以重任,我岂能不以死相报!为了蜀地的政权稳定,为了让小人制造的谣言不攻自破,更为了报答先主的知遇之恩,诸葛亮不得不作出最后的决定。

于是传令,撤军!

“恩德”二字改写了多少历史,我们能说关羽愚笨,孔明痴傻吗?不能。关羽正因他的义胆而备受人们尊重;孔明正因他的忠肝得到人们的敬仰。

我们没有他们那么伟大,或许不能成就如他们那样的霸业;我们只是平凡的人,但我们同样做得到的是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甚至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陌生人。

内心没有海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海。

文章巧妙地从历史故事中选材,通过历史人物的义胆、忠肝,向我们张扬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文章采用数字序号标注式写法为文章排序,条理清晰。

1“内心没有海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海”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文章是以什么为序安排层次的?

3以数字序号标注的方式安排文章的层次,数字序号既具有显示的作用,又具有的作用。

4文章的三部分内容结构安排上是什么关系?

历史的天空闪烁着璀璨的星星。写文章,观察生活获取材料,在历史人物、故事中捕捉材料,也是一种获取材料的好方法。

购买上帝的男孩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3年第1期。

徐彦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

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这是一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事件的结局令人欣喜,人物的爱心令人震撼。掩卷长思,让人醒悟:真正的上帝不仅是爱心,更是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1在小男孩的心里,上帝是,在那位跨国公司董事长心里,上帝是。(在横线上填空)

2文章的题目是《购买上帝的男孩》,可是文章后半部分却有近一半的篇幅不再写男孩,这是否得当?作者这样处理,你怎么看待?

3你能知道小说材料的真实性是怎样的吗?

写文章,观察生活获取材料,还可以虚构制造材料。这种材料,由于是作者自己依据理想虚构而成,往往使用起来更理想,但是要注意材料的艺术真实。

在写作的时候,许多同学经常感到“没啥可写”,这是还没学会发现材料所致。其实材料处处有,只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去捕捉、获得。

读了本单元,结合“知识筐”的点拨,你完全能够领悟材料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了吧?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向我们显示了一种材料获得的方法。

回味一下这个单元的文章,如果你还不懂得怎样获取材料,就请记住下面的几点内容吧:

1要获得材料,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善于发现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2观察生活获取材料,要学会在生活中及时捕捉。《感恩》通过二段震撼人心的人生经历的记述告诉了我们:要及时捕捉记录。

3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材料不足时,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人物、故事中捕捉材料,《感恩之心》的写作对我们是一个极好的引导。

4材料实在太捉襟见肘,就自己通过虚构来制造。《购买上帝的男孩》写得多么美丽,它的材料是虚构的。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充满浓浓的感恩之情,读它们,我们仿佛一下子成熟了,清醒了。其实,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只是我们还没有具备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我们往往看不到它们,更不懂得珍惜它们。父母赐给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人生;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使我们心更明眼更亮;大自然献给我们美丽的风景,陶冶我们的情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连苦难都能让人看到它所给的磨砺。试试看,你还能想到哪些值得感恩的内容?

1用一颗感恩的心回忆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感谢”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2虚构材料,演绎一段故事,自拟题目,张扬“感恩”的美好风范,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