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恩的心
2788900000013

第13章 我爱我家(1)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对“家”有这样的描述:“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这只船盛载着温馨亲情,有时也会遇到风波浪涌,但家永远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是我们的灵魂眷恋的彼岸。阅读本单元文章,我们共同来体味“家”给予我们的感觉。

体会文章围绕线索,选材组材的技法;

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学会精当选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手心手背选自《文苑》。

侯仁娟

爸爸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姐弟都回家了,酒足饭饱之后,男人们在一起高谈阔论,我们姐妹则帮着妈在厨房里收拾碗筷。

小弟不知什么时候挤到妈身边,先是借着酒劲撒了一会儿娇,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儿钱塞到妈手里,看样子,足有两千块。妈推让了几下,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收下了。我们都忍不住笑了。小弟是家里唯的一男孩,大学毕业后,拼搏了几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车有房,日子富足得很。这几年供养父母的责任,他一个人独揽了,我们四个姐姐也常常沾他的光。所以他虽然年龄最小,却算得上家里的核心人物。

小弟走了以后,二姐悄悄把妈拉到一边吞吞吐吐地说:“妈,你看,我们又没有花生油吃了……你看,能不能……”妈露出为难的神色:“哎呀,我剩得也不多了,你小弟已经跟我打过招呼了,他就愿吃咱农村这花生油,你看,他要了,我就不能给你了。”“噢,那就给他吧,那就给他吧。”二姐连声说。妈解释说,再有几个月就秋收,榨出新鲜花生油的时候再给她,二姐答应着,却不再说什么。我们都替二姐难过,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张这个口的。自从两年前二姐夫在建筑队打工把腿摔伤以后,他们家的生活就陷入困顿。官司打了一年多,却一分钱的赔偿也没拿到。二姐只得四处打工,维持家用。我们虽然也时常接济她一下,可毕竟是杯水车薪[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大姐说:“要不,去我们家吧,我给你一桶。”这句话刺激了二姐,她立刻自嘲地说:“算了吧,我像个要饭的。”说着,一扭头走出了厨房。

气氛一下子沉闷起来,妈叹口气说:“唉!我真是的!”

下午,二姐执意要走,我们去送她。临上车前,她回头对妈说:“妈,我把你给的那二百元钱掖在炕席底下了。”“二,你……”妈一下子怔住[怔住(zhèng zhù)]发愣;发呆。了,然后重重叹了一口气。

接下来,妈便再也没有先前兴高采烈的样子,她变得心事重重。我们也一下子理不清楚,到底是妈错了,还是二姐错了。

后来,我们三姐妹相约去了二姐家,每人拎了一桶花生油。二姐苦笑道:“这下子,够我们吃半年的了。”这时候我们才知道二姐家的生活是何等艰辛,有时候竟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上。二姐却从未对我们说起过。我们心里也对妈那天的做法产生了怨气,心直口快的四妹干脆说:“妈就是欺贫爱富。”一言既出,我们都惊呆了,妈是那样的人吗?

回去以后,我们都各忙各的,见面的机会也很少。偶尔往家里打个电话,妈也总是要提起二姐,问她家的官司打得怎么样了,问她是不是对妈有意见,有时我安慰她几句,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别放在心上。妈就更认为她做错了,不停地絮叨,末了,总会加上一句:等秋收完了再说吧。我也盼着赶快秋收,好了却妈的这桩心事。谁知还没等到秋收,却等来妈生病的消息,原来妈的胃病早就犯了,却不肯到医院治,直到最后疼得饭都吃不下。小弟执意带她去城里检查,检查的结果竟是胃溃疡。

动手术的时候,我们都去了。在手术室的门口,妈突然抓住二姐的手说:“二,看把你瘦得,妈对不住你。别对妈有意见,啊?”二姐已是泪流满面:“妈,我哪有什么意见啊,你一定要好好的,我还等着拿你的新花生油呢!”妈松了一口气,我们都哭了,原来在妈的心里,一直藏着对二姐的愧疚,其实她并没有做错,却一直都放不下,这就是妈啊!

手术后,妈恢复得很好,我们精心地侍候着她,经过这一次变故,我们突然觉得亲情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小弟已经知道了关于花生油的故事,他决定好好帮助二姐,他先是让二姐学习了糕点制作技术,然后出资帮他们租下了一个门面房,经营糕点制作,由于二姐心灵手巧,生意竟出奇的好,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同时我们积极帮助她打官司,在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下,终于获得四万多元的赔偿,生活终于向他们绽开了笑脸,我们也都松了口气。

秋收完了以后,父母终于答应了小弟,准备搬到城里去住,临行前,妈通知我们自备油桶回家分油,我们听了都忍不住地笑。

那天家里真是热闹非凡,儿子、女婿们忙着往油坊搬花生米、往回挑油;妈妈则忙着在大锅里滤一遍,去除杂质;女儿、媳妇则忙着倒油、装油;孩子们出出进进,争着抢食那香喷喷的花生饼干。

小弟蹭到妈身边,说他结婚最晚,揩[揩(kāi)]擦;抹。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家里的油最少,这次应该多分点,否则就太偏心了。妈刚要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话一出口,竟成了“手心手背都是油”了,顿时引得一家人大笑,妈也笑成一团,在灶火的照映下,她的眼角闪动着泪花。

满屋子都是花生油的香味。真的,那味道,特香、特醇、特地道。

一桶花生油使这个祥和的大家庭起了风波:牵出了二姐的遭遇,惹出了母亲的心事,又引出了小弟帮二姐的手足情深。事件波折起伏,最终圆满的结局使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和实在,文章线索清晰,结构完整。

1文章以()为线索来进行叙述。

A时间B爸爸过生日C风波D花生油

2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末段的?

(1)新榨的花生油香气弥漫,令人陶醉。

(2)二姐的生活变好了,母女消除了介蒂,家庭气氛温馨祥和。

(3)那“特香、特醇、特地道”的香味象征了浓浓的亲情。

(4)作者为大家都能分到花生油而高兴。

你还有别的理解吗?把它写下来。

3你喜欢这个家庭中的哪个成员?简单评价一下他(她)。

记叙文可以以时间的线索,选取生活中的某些内容,自然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绵延的、完整的布局。这样的文章能给读者以清晰、连贯、完整的印象。

把笑脸带回家选自《散文选刊》。

智金锦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了就哭了,我跑过来问怎么了,母亲哭着说:“你爸爸下岗了。”父亲傻乎乎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工作。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笑嘻嘻的。母亲问他怎么样。他笑着说差不多了。母亲说:“天天都说差不多了,行就行,不行就重找。”父亲道:“人家要研究研究嘛。”一天,父亲进门笑着说:“研究好了,明天就上班。”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蓬头垢面(péng tóu gòu miàn)]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乎的。”母亲叹道:“你爸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

一天,父亲骑着辆旧的三轮车回家,说是要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我们小区里回荡着他的身影,他还经常上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捡到一块老式手表,手表的链子断了,我觉得有点熟悉。放学路上我看见父亲车骑得很慢,低着头找东西,这一次父亲从我面前走过却没有看见我。中午父亲没有回家吃饭,下午上学时我又看见父亲在路上寻找。晚上父亲笑嘻嘻地进门,母亲问中午怎么没有回家吃饭,父亲说有一批货等着送。我看了父亲一眼,对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同情,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

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我从没有见父亲哭过,看到父亲悲伤的样子,慌忙往家跑。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地点时,父亲已经不在了。晚上父亲进门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母亲问:“伤着哪儿没有?”父亲说:“什么伤着哪儿没有?”母亲说:“别装了!”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处理好了,吃饭。”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母亲说:“孩子,你爸爸虽然没本事可他心好,要尊敬你爸爸。”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我和父亲不讲话已经成了习惯,要改变很难,好多次想和他说话,就是张不开口。父亲到不在乎我理不理他,他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夜里困了,我就想起父亲进门时那张笑嘻嘻的脸。

离开家上大学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打的或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当时我真想让我的同学看到我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把我送上火车,放好行李,火车要开了,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大声喊道:“爸爸!”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哭什么!”

面对生活的磨难、孩子的冷漠、生活的重担,父亲却始终把笑脸带给家人,读完此文,父亲的笑脸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父亲这个人物也一定给了你很深的印象,文章线索清晰,选材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1文章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2你怎样评价父亲这个人?

3火车要开了,“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时的“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表述出来。

记叙文可以以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线索构思全文,这一线索事物常常是揭示人物性格、表明中心的重要工具。

父亲越来越小选自《时代姐妹》。

袁利霞

父亲70多岁了,可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执拗着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没有一点父亲的威严。

父亲像孩子似的越来越有点“人来疯”。家里来了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气地跟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他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小心。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总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母亲不在,他便折回头去找,认认真真把母亲找回来。

家里有一点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父亲都会高高兴兴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三元五元,并不上缴母亲,而是装进自己的腰包,作为公开的“私房钱”,用于自己出去吃饭或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生活节约,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何零食。现在儿女长大了,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到小摊上去吃“豆腐砂锅面”——不放肉,放虾米、紫菜、海带和豆腐,一碗只要一元五角。父亲喜欢吃烧饼夹板肉。板肉是一种新疆特有的食品——把牛肉煮熟了,加上各种佐料,压成块状,吃时,用锋利的刀切成薄片,夹在刚出炉的热烧饼里。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在我面前告母亲的状:我每次都夹一块钱的肉,只一次烧饼有点大,我夹了两块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