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山岗有支雪白的山茶花
27786500000038

第38章 奇袭 六座屋

坡下600余米处就是1号目标,我们快速向目标奔了过去。1号目标又叫“6座屋”或叫“6座房”。

这个目标是一个自然村落,寨子坐西朝东,沿山跟脚下建造,有6个“高脚屋”或叫“吊脚楼”组成。全楼是圆木和圆竹结构,楼分上下2层,楼下为圈养家畜栅栏,由9根立柱支撑,楼上每户为2间居室,每间宽约4米,长约6米,楼高大约7、8米,坡形“人字”屋顶,楼隔间距为3米左右。楼前有一个土制晒谷坪,坪的北侧有5辆T 62坦克,炮口直指长龙峰。南侧村道与公路交叉口处空坪里,有8门苏制85迫击炮和2台大小车辆。寨子后山上,南北各有2门37双管高炮、12.7毫米高机。

清晨6:00,天空已经放亮,大雾依然笼罩目标区域,能见度不足5米。

按照想定计划:1班攻占坦克,封锁高脚屋内敌人;2班攻占高炮、高机阵地;3班攻占迫击炮阵地,抢占大、小车辆。根据现场实地侦查发现,高脚屋内的敌人,才是我们的最大威胁,因此做了一些战术调整:2班在夺取“两高”阵地后,各留下1个作战小组坚守阵地,其他4个小组配合1班封锁高脚屋;3名军医与4名伤员,暂留后山待命,配合2班留守“两高”的2个小组人员,阻击西逃上山之敌,适时协助军医开辟战场救护所;我们是从寨子后山下来的,必须绕到村寨正面展开攻击,前坪夼下是无后坐力炮、40火箭筒发射的最好位置。要使进攻方向改变位置,必须经过2道岗哨。第1道岗哨是敌“两高”阵地,第2道岗哨是山后小道入村的转弯口处。

各班捕俘组在前,微型消音冲锋枪紧跟其后。2班捕俘组向南北两个方向的“两高”阵地摸了过去,高炮阵地上,一名敌岗哨倒坐在炮位上左右晃动,瞬间一个倒栽葱就翻落了下来。高射机枪阵地,一名越军岗哨,坐在一根简易搭建的竹架子上打盹,脑袋向后一仰的一刹那,就失去了控制,身体从竹架子上朝后翻了下来,腿用力蹬了几下,脑袋再也没有了一盹一晃。

一切进展顺利,我们仅用时5分钟,就结束了战斗。

眼下,大家憋住气把目光转向了寨子入口处,2名越军岗哨并肩背靠圆木柱子,向后吊腿,盘手吸烟,嘴里小声嘀咕些什么,一人连续打着“哈欠”。不一会,这2名越军的脖子就紧紧贴上了柱子,4条腿在地上乱蹬了一阵子,就一动不动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我2名突击队员,翻进了栅栏,从背后用了一根背包带,围着柱子套着脖子,就把他们送上了西天。

2支消音狙击步枪,3支消音微型冲锋枪,5门82无后坐力炮,3门40火箭筒发射手迅速通过了寨子入口,抢占各自有利地形。

这时,寨子里有了动静,从高脚屋上传来了下楼和院子里走路的声音,我们趁着浓雾按照部署,抢占了各自有力地形。1班队员身轻如燕,一个鱼跃就攀上了坦克,他们先是用手在坦克顶盖上拍了拍,试探一下坦克里有没有人回音。经过拍击试探发现,除中间2辆坦克里有人“么哒,么哒”地回话外,其余3辆死一般地寂静。

就在这时,3班在捕俘敌迫击炮阵地哨兵时,险些出现意外,先是传来一声“嘀波”武器撞击头盔的声响,接着就是沉闷“波斥”一声。高脚屋内,传来了一阵匆忙的下楼声音,稍略停顿片刻,接着又开始了匆忙下楼。坪里有人走步的声音,也停止了下来,不一会,又恢复了原样。我分析,面前这伙敌人,不像是越军王牌主力部队,更像是越南地方杂牌军,最起码他们并不熟悉消音武器发出的声响。

大雾依然笼罩目标区域,1班隐蔽在敌坦克后面,突击队员都分别潜伏到了有利位置,万事俱备只等一声令下。此时,时针指向了6:15分。

我隐蔽在一座“吊脚屋”楼下的栅栏后面,身后有一堆茅柴,前面有几棵横着堆放的大圆木,枪口直指楼梯口。楼梯口上有2间房,是敌人上、下楼的唯一通道。右侧前方就是敌坦克摆放的位置,相距大约为10米。

突然!“波斥、波斥、波斥”一连3发,闷脆的微消冲锋枪声,从后山南面高射机枪阵地传来。我回头一愣,立马意识到,是敌换岗接哨人员与我突击小组发生了遭遇。楼上敌人开始大叫,顿时慌作一团,经过楼板一阵骚动,一伙人光着上身,下穿短裤,一手搂着衣裤,一手提着枪就冲着楼梯口,匆匆下楼。

“哒哒哒,哒哒哒!”我扣动了扳机,长时间扣着扳机,没有机会松开着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