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百年国器
2776500000016

第16章 沧海扬帆(6)

克锡说:“还是唐景星说得对,我们要敢于开辟新航线。新航线,自然会产生新利润。当初我们被逼出长江,要不是他建议经营上海、天津间的航线,努力招徕华商,还有俄国商人转口天津的货运业务,我们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好的业绩。”

约翰逊表示出一丝赧然:“当时我还对是否开辟新航线的问题产生过怀疑,而现在事实证明……是我错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应该对唐景星的商业才能更具信心。”克锡皱了皱眉,“对了,听说招商局的人找过他?”

“他们找唐景星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让他购买招商局的股票;二是想让他加入招商局。”约翰逊点点头,“他们一直都在想办法招徕华商入股,我已经知会过李振玉和其他的那些贸易伙伴,如果还想和我们继续做生意的话,就离招商局远一点。”

克锡谨慎地问:“你觉得唐景星离开怡和的可能性有多大?”

约翰逊沉默着,似乎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中国不过是一个破产的政府。一个依靠借贷进行战争,靠借贷来实施工业化的国家,是不会有任何希望的。他们经济增长的速度永远都比不上贷款利息增加的速度,而这些债务最终会拖垮他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克锡盯着约翰逊,“唐景星不会不明白这么浅显的金融常识。他更应该清楚,在怡和得到的名誉、财富、地位,是招商局永远都给不了的。”

“坦率地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您。”约翰逊终于开口了,他露出一脸茫然的表情,“或许您说得都是事实。可唐景星和我认识的其他中国商人不同,他做事的标准,往往不是以个人利益来衡量得失……这个人,让我看不透。”

“旗昌居然想出了这样昏庸的招数。我看福士和陈煦元一样,都是老眼昏花了。”晏尔吉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大笑着对郑观应说,“为客商垫付的款项越多,对他们自身流动资金的占用就越大。他们用自己的绳子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郑观应注视着晏尔吉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八骏图”,若有所思地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陶斋,你在说什么?”

“陈煦元是在故意帮我们。”郑观应转过身,坐到晏尔吉前面的沙发上,“这个人是有名的湖州丝商,并且为旗昌发展华人的生意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福士嫌他年老体弱总想换掉他。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拒绝支付公司里华商股东的股票红利。股东们虽心怀不满,但慑于旗昌的地位,敢怒而不敢言。我刚才在想,以陈煦元多年的商场历练,这一点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想借我们的手报复旗昌,一出心中的怨气。”

晏尔吉想了想说:“不管他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总之是帮了我们。”

“来而不往非礼也。咱们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郑观应沉吟着说,“我们立刻准备一份厚礼,找个合适的时间去拜访一下陈煦元。如果谈得好,他或许还会介绍一些旗昌的老主顾给我们。”

“我还可以开诚布公地跟他说,太古的大门随时为他敞开。”晏尔吉哈哈一笑,“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旗昌一定不会撑得太久,这场运费战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一轮朝阳从海岸线上缓缓升起。

“杀,杀!”

日本九州岛的海岸边上,一列列精壮的日本士兵正在挥舞着木制的枪模进行拼刺操练。

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外务大臣柳原前光、外务卿副岛种臣、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三个人,正迎着喷薄欲出的红日,顶着瑟瑟的海风伫立在岸边,眺望着远方。

“什么天朝上国!不过是一些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昏庸之辈罢了。”柳原颇为不屑地哼了一声。

副岛也不以为然地说:“李鸿章实在是幼稚,我一提出愿与中国修好,以共抗西方列强,他便信以为真了。”

柳原说:“那只能说明他对大日本帝国的实力和发展速度根本就没有清醒的认识。”

西乡严肃地说:“我们一定要利用琉球船民事件,来敲响中国的大门。”

“不错!”柳原用力挥动了一下拳头,“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日本绝不是他们嘴里的‘蕞尔小邦’,大和民族是绝对不允许被轻视的。”

“副岛君,你认为现在的时机怎么样?”西乡把目光移向副岛。

“我们军队的第一站应该就在那里……”副岛抬起手,指向远方。

西乡和柳原一起向副岛手指的方向望去,副岛缓缓吐出三个字:“台湾岛。”

柳原用力地点了点头说:“我们应该马上向天皇陛下提议,立即筹备成立台湾事务局,由西乡君任都督,着手计划进兵台湾的诸项事宜。”

副岛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太阳愈升愈高,三个人的衣衫和须发在海风中漫无规则地舞动着,犹如三尊雕像一般执着地眺望着远方。

让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其昂的招股工作竟然会如此失败。既没有笼络到殷实富足的沙船商人入局,也没有能履行创办招商局的第二个职能:揽载客货与洋人争利。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际经营,朱其昂还暴露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对新式轮运虽有所接触,但实际上并不内行。对于贸易与航运的情形也仅仅是一知半解,尤其是他购买的轮船存有明显的缺陷:“伊敦”耗煤过多,“福星”舱容量极小;并且购买船只的价格高昂,仅“伊敦”就多支付了2万余两。另外,设在浦东的仓库、栈房的花费都高于同业。

所有这些,都导致了一个结果:招商局开业仅三个月便亏损严重。

虽然这样,李鸿章仍然亲自出面,以北洋大臣的名义照会绅商,妥为劝募股份,希望能帮助朱其昂渡过难关,可依然收效甚微。

该做的都做了,却没能达到预期的成效,李鸿章不由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股份过少,亏损日甚,再这样下去,招商局离“崩盘”的一天就不远了。

山不转水转。既然招商局这艘“大船”不能翻,而现有的“船长”又不能很好地掌控航程,剩下的办法,似乎就只能是再另换一位新“船长”了。

李鸿章清醒地意识到,轮船招商的困境在于缺乏有号召力的华商领袖。这样一来,以唐廷枢为代表的财力雄厚的粤帮商人就再一次进入了他的视线。

李鸿章想:唐廷枢上次在天津时曾亲口表态,愿意加入招商局。或许是顾虑到朱其昂在局中总揽大权的关系,一是没有适合自己的位置,二是江、浙商帮本与粤帮不合,唯恐与局中的江、浙帮股东发生冲突。但事实是,除朱其昂兄弟之外,便几乎没有其他股东存在。也就不存在商帮之间的冲突问题,那么这时招唐廷枢来接替朱其昂的时机就已经成熟了。

唐廷枢虽然承诺过,但时过境迁,为了审慎起见,李鸿章决定还是先派人打探一下他现在的态度。派朱其昂去显然不合适,不管他干得再怎么差,让他去邀请唐廷枢,必然会让他有一种卸磨杀驴的羞辱之感。这样的事,他李鸿章是断然不会做的。

基于以上的考虑,在陈钦的建议下,李鸿章准备派广东籍的津海关委员林士志亲赴上海。

林士志和唐廷枢素为旧识,熟悉轮船航运,且与粤帮其他商人也颇为熟稔,为人信实恭谨,是一位最合适不过的招商人才。

“中堂,陈大人来了,正在前厅恭候。”门外响起赵立志低沉的嗓音。

李鸿章推开书房的门,随赵立志步入前厅。

陈钦官服整肃地恭候在那里,见李鸿章到来忙躬身施礼:“参见中堂。”

李鸿章轻轻一摆手,示意他坐下说话。

“禀中堂,卑职已经和林士志商议过了。他愿意亲赴上海,延揽唐景星入局。”陈钦开门见山,把完成任务的情况作了一个极为简洁的说明。

李鸿章点点头,略作沉吟地说:“你即刻便以津海关道的名义,拟定一份知会轮船招商局的移文,让林士志带上,把他此次赴上海的目的写明。”

“移文发到招商局,朱其昂兄弟必定知晓。江浙帮与粤帮素来不睦,他们兄弟得知林士志此行的目的,恐怕会生出什么事端。”陈钦略作迟疑,“依卑职愚见,明不如暗,此事不如秘密进行,待唐景星入局之事已定,再知会招商局也不迟。”

“‘一阴一阳之谓道’。该暗时则暗,该明时则明。这件事光明正大可确保无事,若暗中行事,便真的会生出事端了。”李鸿章淡淡地说,“移文中不必言明林士志此行专为延揽唐景星,可以这样写,‘广为招致殷实公正绅商,或出资搭股,或入局办事,总期日增月盛,不负设局本意。’”

“卑职明白。”

“朱其昂已几次向我禀明,请辞现任之职。这几个月下来,招商局亏累4万余两。由此可见,此人实非贞固正大之选。但局中不可一日无主,你可叮嘱林士志,对朱氏兄弟要稍作安抚,待唐景星入局之事一定,我对他们另有安排。”李鸿章想了想又说,“杏荪恰好也在上海,招商之事,让林士志多和他商议。”

陈钦躬身说:“卑职遵命!”

广肇公所是上海的广东商人组建的一个行业公会,主要职能是联络在沪粤商沟通商情,以及处理一些商业上的纠纷。

唐廷枢和徐润身为上海的知名买办,在粤商之中更是盛望所归,被广大粤商所信服,因而被推举为广肇公所的董事。如果平时没有什么极为重要的事务,他们二人都会在礼拜三来这处理一些与公所相关的事务。

久和粤商素有联络的林士志自然知道唐、徐二人的这个惯例。这天一早,就和盛宣怀直奔广肇公所而来。

唐廷枢和徐润对两人的来意似乎猜到了几分,颇为热情地把他们请入内堂。徐润和盛宣怀因有过在赈灾局的一面之缘,此时一见,更是倍觉亲切。

四人落座,稍作寒暄之后,林士志便开门见山地切入了正题:“我和杏荪奉中堂之命,特来邀请景星入主招商局——主持局务。”

盛宣怀则对徐润说:“正好雨之也在,不啻为锦上添花。倘若雨之能和景星一同入局,更是招商局之大幸。”

“杏荪高看我了。”徐润谦逊地一笑,看了一眼唐廷枢说,“要是景星同意,我必鞍前马后,以供驱驰。”

唐廷枢看了两人一眼,问道:“现下局中情形如何,还望二位如实相告。”

林士志叹了一口气:“开局四月,亏累4万。”

听林士志这么一说,唐、徐二人的心中不由一震。

盛宣怀说:“朱其昂仅以运漕维持局务,于揽载一端尚未涉猎。有目前的亏累,也实属必然。”

徐润说:“运漕是招商局之根基,揽货是轮运之要领。根基固,要领得,方能畅行无阻。运漕、揽载两项,如招商局之二足,缺一不可。”

唐廷枢略作沉吟,又问:“中堂大人曾说官督商办,欲合官、商之力以振局务。提借官款、拨运漕粮,官家该出的力都出了,不知朱其昂于招商一项进展得怎样?”

林士志说:“不瞒二位,开局之初本欲附股的胡雪岩、李振玉均已失言。局内现除朱氏兄弟、沙船主郁绳熙之外,再别无他人入股。景星所顾虑的同苏、浙商帮间的龃龉,已不复存之。”

林士志说到这,拿出一本账簿,递给徐润:“这是招商局开局以来的账目。买船支出、股份组成、辛工、栈房等均列在上面。”

徐润接过,微蹙着眉头迅速翻阅起来。须臾,他合上账册,对唐廷枢说:“资本不足,经费不敷周转,为招商局目前之大患。目前仅置三船专运漕粮,于揽货一项几近寥落。依我看,招商局目前之枢机,一在招股,二在揽载。倘能招股百万两,此局必可恢张。”

林士志、盛宣怀二人纷纷表示赞同。

唐廷枢想了想,由衷地对二人说:“廷枢承蒙中堂不弃,愿招粤帮众商挟资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