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中二青年的1996重生
27732100000062

第62章 恶意竞争

吴迪叔侄两人回到了兹州,虽然省城之行很失败,但是火车上破获人贩子大案让吴迪自觉此行不虚。家中都平安无事,一切顺利。要说有事就是家中的食品和饮料广告在省电视台播放了,特别是《方便面广告宿舍篇》和《刘德华不死饮料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一片毫无新意的广告中突然出现两个让人眼前一亮又捧腹不已的广告,很是吸引眼球。因此家里公司的生意很是火爆。之所以只在省电视台播,而不在国家电视台播放,是因为公司的产量不足,在没有扩大产量的前提下在国家台播放得不偿失,不仅仅不会为公司增加多少利润,反而会因为产量不足让公司的名声受损。旁边县市的国家著名品牌——X府家酒的破灭就是前车之鉴。

X府家酒可以说是吴迪家乡的心头之痛。X府家酒业前身是X府自家私酿酒坊,已有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章,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8年出口量雄居全国第一,本来X府家酒完全有机会替代茅台、五粮液成为“国家第一酒”的,可惜因为“央视广告事件”让这么一个著名企业陷入泥潭,十多年未能恢复。

事件是这样的:X府家酒先是通过借贷等方式花巨资在央视打了广告‘X府家酒让人想家’,效果非常的好,孔府家酒的销量因此而突飞猛进,一年的销量是以前的几十倍,这被来是个好事,但是因为孔府家酒的产量有限(好酒不是那么多的),生产完全赶不上销售,特别是酒液原浆就更是稀少了。本来这也是好事,饥饿销售也是一种彻略。可惜X府家酒公司的人自己作死,为了赚取利润尽快还贷,公司的人用尽了各种歪点子。先是购买其他酒厂扩大产量,但这个法子比较慢;于是又直接购买其他品牌或者小酒厂的酒,然后换个包装和牌子当作自己的直接出售。随着销量的加大,公司不说购买的产品质量,最后连自己的产品质量都不能保证,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拿原浆兑水,这能好得了嘛!真真是不做死就不会死。就这样好好一个牌子让他们搞砸了。

吴迪的父亲就是想要端端正正的搞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所以最后只在省台打了广告,在企业产量和销售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不要奢望不好高骛远。应当说这个谨慎还是很适当的,仅仅是齐鲁省内的广告就让吴氏食品的销量翻了好几番,公司的产量都有些跟不上了,为了保证质量和口碑,公司只好采用饥饿营销,同时招收更多的员工进行培训,以备将来的三班或者四班运行制度。应当说这个方法还是很适当的,虽然牺牲了部分市场,但是维护了产品的形象。饥饿营销的关键产品本身质量要过硬,品牌要靠得住,口碑要好,其次是宣传要到位,这两点公司都能满足,所以才能红红火火。正是看到这点,吴迪才放心不在关注食品公司。其实就是吴迪关注也没用,他自己也不善于具体经营,出个注意还行,一旦涉及到具体事情,就暴露出吴迪经验和魄力的不足。也就是暂时的吴迪只能做个“狗腿子军师”,做不了一把手。

就在食品公司蓬勃发展的时候,吴迪在商场里发现市场上有很多的冠名吴氏食品牌子的产品并不是自己所熟悉的产品,难道是公司除了新产品,新包装,可是怎么产品包装越来越差了,吴迪买了几样没见过的产品,拆开了细细看发现食品根本就不是自家公司生产的。自家的产品因为吴迪的提醒不管食品口味怎么样,但是外形都很漂亮,这也是眼球经济时代的特征,你的产品抓不住顾客的眼睛又怎么可能吸引顾客购买的欲望,所以吴迪一直在父母身边念叨眼球经济,所以自家的产品才能越来越漂亮。即使低端的走量大吸引顾客的食品也会在外形、包装上下心思。而吴迪购买的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不仅包装上敷衍,在产品上更是没法比,不说外形上的差别,单单是口味就差很多,吃在嘴里只觉得是在吃一块纯糖饼,甜得让人发腻,这还是芝麻饼吗,直接吃糖不就得了。

吴迪很是生气,这不是在砸自家公司的招牌,砸自家的饭碗嘛。吴迪找到了父母给他们说了这件事,结果他们也是苦笑而已,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了,而且查到了生产的源头,不过结果却很无奈,对方后台很硬,后台包括一个镇长一个市长,还不是兹州这样的小小县级市而是兹州的上级地区市市长,对方这么硬的背景让相关的部门不敢动手,甚至还反过来劝公司的人说反正你们做的那么大了,也让小公司挣点,多养活一些人。而即使报案到法院,法院也是能拖就拖,说是审查证据需要时间,甚至还不断要回扣,这让吴迪的父母很是无奈。而且据聘请的律师说估计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轻微的判处那一家小公司一些罚金,最多在加上道歉,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效果。

事情很是棘手啊,靠正规的渠道根本很难解决问题。现在这个时期政府官员的操守全用在了上面,对下面估计连正眼都不带瞧的。而且你连监督的手段都没有,报纸你就别想了,除非能上到国家一级的大型报纸,否则根本就是无用功,即使是省级媒体他们也能把报道给压下来;而互联网现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估计有电脑的人都没几个。靠黑手段更是不靠谱,不说中国就没有黑社会(官方的口径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就是现在的社会团伙们也没几个敢和政府组织对着干,东北倒是出了个乔四爷,结果上级领导一句话,乔四爷马上就灰飞烟灭了。对方的大后台就吴迪所知将来还很官运亨通,一直走到了省长的宝座。他能走到那个位置肯定是在省里有人,那么吴家就更难解决对方了。

看来只能是和对方谈判,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制对方的生产类型了。然后自家进行产品改进,尽量减少低端产品的生产,增加自家产品的附加值含量。最好是在广告和包装上著名自家正规产品的商标和防伪,虽然这会增加成本,但是为了长久之计只能这么做了。经过父亲和对方的不断的交流沟通,对方终于答应了限制生产类型。吴迪的父亲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口碑甚至把自家低端产品的生产配方给了对方几个,让对方能够有足够的利润。吴迪总觉得这是在纵容对方犯罪,养大对方的野心,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反噬自身。

吴迪的父亲教育他说:社会就是这样,不可能什么都按照你的意志进行,有时候必要的妥协和退让也是必要的。在没有反击手段的时候只能如此了,此时吴迪无比的怀念互联网,有网络的监督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们总会有所收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