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中二青年的1996重生
27732100000036

第36章 舞广场 吴迪采访动港城

今天的演唱,不仅仅是唱了歌,最最重要的是吴迪成功的将后世的广场舞以现场表演的方式在香港传播开来。作为一种全新的全民娱乐方式,广场舞已经在后世证明了其无穷的魅力,为什么不能在香港传播开来呢?谁说广场舞就只能适合老年人呢,将歌曲该为流行乐,舞蹈加入酷炫元素,交谊舞、探戈、街舞,甚至拳击等元素都可以,一样可以让年轻人喜欢,差别只是舞蹈的编排而已。

1997年的香港经济虽然发达,但平民娱乐项目并不多。电脑网络还很滞后,不仅得拨号上网,而且连网站也没几个。网络游戏更是基本没有,几款单机游戏纸牌、连连看、扫雷、大富翁等,能指望用他们消磨时间吗!看电影吗?香港的电影产业不断下滑,好的电影没有几部,但票价却越来越贵(曾经多么骄傲的香港影坛,让一步《泰坦尼克号》打的抬不起头来,多么可悲啊!)。看电视吗?纵观香港10多年来的电视作品,还真看不出香港电视圈的进步,好的电视剧越来越少。想想当年《上海滩》,不到两个月就拍摄加上映了,直到现在仍是经典。正因为民众的娱乐形式少,广场舞才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你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去泡吧吧!新的广场舞就是一种普通人的娱乐方式。吴迪相信,新的广场舞一定会在香港、亚洲甚至全世界蔓延开来的。

晚上十点钟,狂欢结束。看着广场上犹自兴奋不已,留恋徘徊不肯离去的人们,吴迪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这就是自己留给世界的足迹。吴迪收拾完琴盒,准备离开。这是一大群记者抱着话筒,提着摄像机将吴迪包围起来,要求进行采访。吴迪看着周围的十几个记者,觉得还是乖乖接受采访比较好,不然以****的尿性,自己将来一定会不得安生的。

吴迪看着这么多人,仅报社、电台的牌子就得有近十家。便大声说:“时间已经很晚了,大家工作都不容易,我也不为难大家,这样吧,每家电视台、报社提一个问题,回答完,大家都回去休息怎么样?”

众记者连声叫好。吴迪首先点了《明报》的记者,这可是金庸大侠办的报纸,就冲金大大的面子也得是第一个。

“请问先生怎么称呼呢?能不能先做下自我介绍。”

“可以。我叫吴迪,来自内地齐鲁省,今年17岁(吴迪特地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了),本来到香港是探亲加旅游。我有亲人在驻港部队里面,所以来香港游玩。在金紫荆广场表演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觉得好玩而已。”

“吴先生,我是《壹周刊》的记者,请问你为什么会选择用街头表演的方式娱乐呢?你觉得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观众来看呢?”

“香港有规定不准街头表演吗?没有吧。那我为什么不能用这种形式娱乐呢!高兴就好。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来,谁知道呢?”吴迪耸耸肩膀,“你们应该去问观众。谢谢,下一位。”

“吴先生,我是《星岛日报》记者,请问你有意加入香港娱乐圈吗?会加入那家公司?”

“这个还不知道,我还在上学期间,应该不会加入商业公司。唱歌、跳舞只是爱好。至于将来,天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吴先生,我是《香港商报》的记者,请问你在这几天的表演中,演唱了我们从未听过几首新歌,,是你自己创作的吗?请问你师从哪位名师?”

“确实有几首歌是我自己创作的,不过都还不完善,曲子不算完整,只是平时的一些拙作而已。至于老师,这个真没有,我一直在自学,如果各位有相熟的名师、名家,一定给我介少下,我还想请人帮我完善曲子呢!”

“吴先生,我们是TVB电视台的记者,请问先生会留在香港发展吗?还是说会回到内地去。”

“这个我还真没有想好。不过,我还在上学期间,不知道香港的学校收不收我这样的内地学生。所以现在还是未知。”

“吴先生,我是凤凰卫视的记者,今天吴先生曾说创造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广场舞,这是吴先生自己创造的吗?你怎么会想到这种舞蹈形式?”

吴迪挠挠头说道:“你们不觉得香港普通人的娱乐方式太少了吗?香港虽然是旅游城市,但却是以购物为主,难道要让所有百姓都去购物嘛?所以我认为广场舞这种适合大众娱乐的方式,一定会流行起来的。”

“吴先生,你想过会以这种方式成名吗?”

“我成名了吗?或许吧!出名要趁早或许是好事,或许也是坏事呢!谁知道,顺其自然吧!”

“吴先生,你这么厉害你家人知道吗?”

吴迪满头黑线,我X,你不会也是穿越来的吧?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呢。“不知道。”吴迪语气有点生硬,“好了,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吧,希望大家工作顺利,谢谢,再见。”

“吴先生能做个专访吗?”

“吴先生能去我们电视台做客吗?”

“吴先生,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