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安住在折腾中
2771500000032

第32章 我的折腾经——折腾于各种讲座(6)

如果杀了大动物(严重触犯了轻戒律),就好比衣服(戒体)上沾了洗不掉的油漆(很难清净)了。如果不想办法洗掉(复杂忏悔)这件衣服很快就不能穿了(破戒),也就失去(破戒)了。如果把油漆(触犯)清除掉了(忏悔掉了),自然也就恢复清净了。

……

佛教戒律在讲到破戒成立的时候是有标准的。这就类似法律判刑的标准程序一样,要有证据、凶器、成犯事实并且你承认犯罪,这样才会按照法律的标准宣判。戒律也是一样,每一条戒律的成犯都会有好几条的标准,这几个条件具足了,就构成犯戒。

比如杀戒的成犯条件有下面六条,这六条都具足了就构成犯戒。

一、受菩萨戒人。若未受戒,当然亦无戒可犯,但不受戒而造杀生业,仍属性罪。

二、所杀的对象是有情众生。若是非有情众生则不犯。

三、明知是有情众生。

四、故起杀心。说明是蓄意想杀的,非误杀。

五、用方便。即无论使用任何一种杀法。

六、事究竟。彼有情众生或当即命断或因此致后时命断。

那么这个构成犯戒的程度是怎么定的呢?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法律法规等道德标准也在变化。比如佛陀时代犯不可忏悔的偷盗戒标准是偷了值五钱以上的东西。现在我们说不出来五钱到底是多少了,那么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法律来看。当时的法律规定偷盗五钱以上就可以抓起来判刑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佛陀制戒的思想是以社会上的法律为标准的。法律认为触犯的程度可以立案判刑的时候,就是不可忏悔地犯戒或者说戒体穿漏了、或者说破戒了。依照这个推理,我们知道现代杀戒的穿漏或者叫破戒标准应该是有意杀了人或者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等了。

其他的戒律触犯严重程度自然也可以按照现代法律法规的标准来衡量,基本上是公安机关立案被捕判刑了就是破戒了。用衣服来形容就是这件戒衣被没收了、坏了、烂了……所以,现代的人守戒一定要注意法律的标准。因为法律的标准也随着时代与地域的变化在变化。

比如驾驶车辆,以前因为汽车数量少,所以以前对汽车驾驶员的法律就比较松。现在因为汽车多了,驾驶员多了,交通法规也有很大的变化,当然主要是比以前严格了。现在的无照驾驶以及酒后驾驶是很严重的杀人罪行,没有伤人是故意杀人未遂,伤了人就是故意伤人罪了。这是破戒的行为,所以开车的人一定要注意。

再比如邪淫罪,我们的国家婚姻法规定是一夫一妻制,严禁卖淫嫖娼。那么在我们国家的在家人就不允许与唯一夫妻关系以外的行欲,而且不能非时非地(这在在家菩萨戒的第二十条有说)行欲。而在很多东南亚国家,还存在一夫多妻制,有的还设有卖淫嫖娼处。那么在这些国家的人是允许与自己的妻子之外的人适时适地行欲,甚至允许付费在卖淫嫖娼处适时适地行欲。

因为佛陀制戒是以法律为标准的。所以,破戒体的根本底线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触犯没有达到法律法规立案、被捕、判死刑的戒条,基本上是可以忏悔的。忏悔的等级在佛经里面也有很详细的描述,比如犯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忏悔可以还复清净,各种各样的标准很多很多。

对于我们在家菩萨戒的标准比较简单,就是触犯六重戒的忏悔与触犯二十八轻戒的忏悔不同。其中六重戒又分触犯得轻重程度不同有两种。严重的要礼三世诸佛得见好像(见光见华等),才能忏悔还复清净。所谓严重就是仅次于被立案、被捕、判死刑,但影响很坏很严重的触犯行为。

轻的只要对首忏悔或者佛前自誓忏悔就可以。当然也有些资料把这些分得十分仔细,大家有兴趣自己可以找来看看。触犯二十八轻戒只要对首忏悔或者佛前自誓忏悔就可以了。有的书上有更加细致的等级划分,因为实在过于繁琐,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大家想了解的话,可以自己去找来看。

基本上有名的祖师大德都有对戒律持犯的记载文章,因为戒律是通所有宗派的,就像大学里面的基础课,是学佛的人都要修的一门必修课。有关戒律的文章在藏经里面就占了三分之一那么多,所谓的律藏部分。各种忏悔方式也很多,我以前的日记《浅谈忏悔业障》一文也讲了一些。

戒律的触犯与失去还有一个很大的标准可以用“过恶”来衡量。因为我们的一切错误可以归纳为“过恶”,“过”是无心而犯叫“过”;“恶”就是有意所造的错误了。犯“过”的错误,没有戒罪,只有性罪,这个罪一般比较小。而犯“恶”的错误,就有戒罪与性罪两种了。

比如你杀死一只蚂蚁,如果是无意中把蚂蚁杀死了只有性罪没有戒罪。因为你是无意不成触犯,但是造成了蚂蚁的死亡你有“过”是要付责任的。如果是有意杀死蚂蚁就触犯了杀戒,具足了戒罪与性罪。戒罪要忏悔才能还复清净,不忏悔就破戒了。性罪同无意犯“过”,要付杀死蚂蚁的责任。

“过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情况,就是遇到国家征兵要上阵打仗杀敌人的时候。这个时候杀敌人是故意的,算不算犯杀戒呢?历来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我不喜欢参与争论。但是我知道,不管算还是不算你的罪过都不是很大,因为这个戒罪和性罪是形成共业,由大众一起负责。你完成任务有功,将功抵过你是功多罪少。现在的人没有遇到战争的问题,可能不能体会到。

那杀害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了。日常生活中遇到害虫我们是杀还是不杀呢?这也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我们也不要参与争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防护的措施(比如经常打扫卫生等措施)不让害虫滋生,实在要杀的时候要采取被动去杀。

被动去杀,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如果政府或者有权利的组织动员我们杀的时候,我们就杀。这样性罪和戒罪都由大众一起负责,我们要负责罪责之“过”不及我们所立的“功”。这就是采取被动的方式,如果是主动去杀或者提议去杀,那就有犯戒了。同时我们可以在杀前发出警告,杀后做佛事回向给它们。

就像我们出家人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念“从朝寅旦直至幕,一切众生尽回护,若与足下丧其形,愿汝早日生净土”。比如我们在房间内要用杀虫剂的时候,我们先开窗驱赶它们,然后再用杀虫剂。杀完以后到寺院给它们挂个往生超度牌位(记得以前写过日记《生命生存的惭愧》有类似的内容)。我们常住在寺院也是这样做的。

守戒一定要做到“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因为戒律是我们佛弟子行为的根据,是我们佛弟子做人的准则。我们持戒就是与佛同行,走佛所走的路,这条路是保证我们平安到达彼岸的唯一道路。所以,学佛都是从守戒开始,守戒是任何宗派都要做的事情。

我们知道受个戒很难,而舍戒却很容易。这就像前面说的戒体如衣服一样,我们都知道要做成一件衣服是多么的困难,尤其是要做最漂亮,最好的衣服更加困难。而我们要破坏一件衣服或者丢掉一件衣服却非常容易。戒体也是一样,我们要受戒是很困难的,机会也不多。而破戒则在眨眼之间就完成。

有关戒律的这一切只要我们能够体会到佛陀制戒的本意,我们就能很好把握戒律的触犯与失去问题。因为佛陀的制戒本意是保护我们,不是限制我们。因为不管是要保护我们将来的利益还是眼前的利益来说,我们都要按照戒律的要求来生活、工作和学习。我们如果能够体会到这点就一切好办了。

另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别人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往往还会碍着我们。所以,一些憋不住的人就会提出来,有些人还是存有好心提醒别人的过失,心里想着要帮助别人的。可是这样的做法在佛教的戒律来说,已经是在犯错误了,是属于犯戒的行为。

因为佛教里有一条戒律叫不说四众过戒。其精神就是要大家不要随便说别人的过失,主要是为了保护修行者不随便轻易地指责别人。如果某一个人的过失很严重,非要公开来说的时候,需要经过作法(羯摩),然后才可以公开。这个时候再说就不犯戒了。

对于这条戒律很多人(包括自己刚学佛的时候)不能理解,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我是好心帮助别人,怎么还犯错、犯戒了呢?我自己刚学佛的时候对这一点很纳闷,甚至很郁闷。觉得他明明错了嘛,干什么不能说或者帮助他、提醒他呢?尤其是他的过失影响到自己的时候,更是感觉憋屈和郁闷。

后来用功用久了,才感觉到这条戒律的好处。首先是感觉只管自己用功,不要去管也不能管外边的事情,省了自己很多的精力。因为用功实在费精力,不要说戒律有约束了,就算是没有戒律约束也不想去管这些事情了。这样慢慢心可安静下来,同时功夫也开始好做。

当然,有的时候看到别人出错,妨碍到自己了,或者是看到很明显的错误。但是因为戒律的约束只好不去管,也不去说。这时只有退让一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些,并且从这里吸取教训,让自己以后不要做这样的事情,明白这些是自己都感觉不到的犯戒。

一开始当然是要在心里采取阿Q的精神,想想这样好像正好可以考验自己,看看自己的功夫是否能够抵挡得住。他们犯错,对我自己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给自己也敲了一下警钟。他们犯错误,自然会有管事的来管,我自己大可不必理睬。

后来,久而久之变成习惯了,发现有些别人的错误时,正好可以作为考验自己的机会。有的时候轮到自己执法,也常常对这些错误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到了有人提出来或者是开会提出来后,我才会去采取纠正措施。我更多是在看到这些问题之后,告诫自己这样做会影响别人,会让别人讨厌,自己以后千万要注意。

再久下去,明白了空性的道理之后,就基本上看不到别人的错误了。因为一切事物是缘起性空的,只是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差别而已。而这个差别则是自我的表现,是很狭劣的心态。遇到任何的事情能够马上看到各个方便,自然有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

再久下去,随着自己的功夫也加深,发现根本没有对与错;根本不存在有利与不利,一切是平等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会有好与坏;顺利与障碍……一切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共事,需要一定的规矩或者戒律或者是法律而已(见前几天写的日记《不识好歹讲规矩》一文),这些好与坏,顺利与障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这个时候我再也不要用《六祖坛经》的无相诵:“……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来规矩或者说是要求自己了。

因为自己已经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切,明白了戒律是律自己而不是律别人的了。管好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戒律的精神,遵守纪律、遵守规矩、遵守戒律、遵守法律……这样就能使得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一切事情都能顺利没有障碍地完成,看一切的事情都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是我被推到管理员的位置上的时候,我帮助别人也不会大喊大叫的。我只把道理跟他们讲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给他们听,把应该如何处理的方法告诉他们。这时,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从而把刚才的矛盾化解,他们也会在今后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行为,走上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菩萨四摄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