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我执还是法执的存在,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我们发动自己的身、口、意去造恶业。这样不但我们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还会殃及周边的人和事,让自己堕落到恶法的循环中去。轻则见净为秽,重则是非不断,烦恼频频,更严重则堕落到犯戒,甚至触犯法律的地步。
所以,我们遇到任何事情或者叫境界,要牢牢记住无为法的精神,不去或者是少去思维分别。应该知道,我们所谓的看不惯是我们没有功夫的表现,是我们修行不好或者说是修行太差的标志。应该想人家为什么就可以接受?或者是人家为什么就能看得惯?而自己却不能接受,却看不惯呢?
所以,遇到事情多向自身去寻找答案,不要试图去改变外在的环境。要知道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一切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要无怨无悔地去面对,去接受。遇到眼前感觉不如意事情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后悔不堪。这个时候反而要更加努力去面对,要更加努力去接受。
如果能够慢慢做到用无为法去面对一切事物,用无为法去接受一切事物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能够做到不分别,或者说是做到少分别。自然也就不会见净为秽,自然也会慢慢把自己的平等心显现出来,自然在别人眼里,你也就很有智慧,自然也就会表现出越来越不识好歹。因为你的心平等了,一切自然也就都是净的了。
顺逆在于一念间
绝大部分人感觉自己很不顺,尤其是工作比较紧张的人。在向我询问问题的各种各样的人中,大家普遍的念头是感觉自己很不顺。总是感觉自己工作不顺利;生活不顺利;学习不顺利……看别人做什么都那么容易,到了自己,一切就都那么困难。
我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所谓不顺,除了因果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个观念的问题。这个观念问题就是把自己的不顺放大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我执”。因为过度执著于有个我,使得本来很聪明、很能干的他堕落到了一个烦恼的深渊。
因为我们的心习惯了向外追求,我们总是把眼光放在外边,把自己的眼光放在别人的身上,看别人如何如何。他们往往只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刻,看不到别人背后努力的时刻,看不到别人在困难面前的徘徊,看不到别人在困难面前拼命的姿态。
这就是“我执”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进步,往往总是把自己的不顺放大,甚至因此把自己的观念动摇了,把自己的内在放弃了,把自己的努力停止了,这是非常可悲哀的事情。可是这样的事情还不少,尤其是在初学佛者身上。
他们的特点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之后,就想回避,甚至想出家。这可能就是社会上误解佛教为“遁世”的原因吧,把佛教的积极精神忽略了。其实佛教不是避世的场所,如果是抱着避世的心态进入佛门,将会更加辛苦。当然现实生活中,因为遁世而进入佛门的为数不少。
所以,我们不能抱着回避问题的方式去面对现实。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一切,即使是犯了法律或者是戒律也要勇于改造和忏悔,因为眼前的一切是我们自己以前一手造成的。过去的事情没有后悔的机会,所以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把握眼前,做好眼前的事情就是对将来的负责。
如果能够把握这样的观念,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自己的一切真的是十分顺利。因为我们不会把眼光总是放在向外追求上面,不会把眼光总是盯着别人,而是把眼光向内观察,把眼光收回到自己的身上,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找差距,从自己的身上来解决问题。
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在生活中才不会总是看别人的成功而羡慕。我们要相信经过努力,自己同样也能够成功。我们不要在成功后忘乎所以,也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掉入沮丧的深渊。处于极端的自信或者是极端的自卑之中,都是不对的。我们要真正地还原到平常心的状态。
当然这需要有一定的修行,需要具有一定的定力,要不然是做不到的。所以,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这就是一种修行。这就是生活禅中所说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所以,人生不能生活在埋怨之中,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你现在努力的话,将来就会顺利;你现在懒惰,将来必然还会不顺。即使是过去有很多的过失,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与补救。这样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否则想回避或者是逃避是不可能的。
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即使你以前做过一点好事,今生天上掉了一块馅饼给你了,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继续努力下去的话,这块馅饼也会很快用完。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我们的生活才能顺利;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我们的学习才能顺利;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我们的修行才能顺利……
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无聊的事情。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从事着最单调的工作,觉得非常无聊。比如长时间地做接待工作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业务熟悉之后也会感觉非常无聊。可以这样说,当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熟悉之后,都会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无聊。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习惯了向外追逐,不知道向自己的内心去追寻、去探索、去修行,所以我们常常会烦恼不断。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要去向自己的内心追寻,我们就能够慢慢摆脱这个枯燥乏味,就会慢慢减少烦恼。这样我们就能安心,这样我们就能和谐。
所以,我们需要修行做功夫。可以这样说,修行做功夫都是极其枯燥乏味的。拿禅修里面的几个用功的方式来说,越枯燥乏味越能提高你的功夫。当然,越枯燥乏味的用功方式越难入门。这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的问题,我们对于枯燥乏味的用功方式很快就会不耐烦。
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点,通过克服烦燥的障碍,随着专注力的增强,我们的功夫就能很快地上路。所以,古人有“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之说。也就是说,越是枯燥乏味的方法,功夫越好做,这样能够最快地提高我们的水平。
反过来说,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玩游戏呢?其实玩游戏也可以说是一种做功夫。只是玩游戏都是很粗的用功方式,因为游戏都是投我们的所好。所以,很容易就把我们的意志力调动出来,让我们专注到游戏上面来。我们一旦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意志力可言了,更提不上做功夫了。所以,这不是一种好的用功方式。
这就是我经常讲的简单用功方式和复杂用功方式的问题。复杂用功方式容易入门,但是很难提高。简单用功方式入门很难,但是对于提高自己的功夫来说,是比较有效的。这不光是在我们禅修的过程中是这样,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例子。
比如唱歌的时候,对于一些难度比较高的拖长音,或者是带转调的拖长音,我们往往就在拖长音的时候,加个重唱的内容。通过重唱的内容来把这个拖长音分解成短音节,这样就不容易跑调。有的甚至是靠辅助的音乐来实现“重唱”,使得我们不容易跑调。这就是典型的简单用功方式与复杂用功方式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真正难唱的拖长音才是衡量一个歌手的水平,这个难就难在了这是一个“简单”的用功方式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时候就“累点”弄点重唱几个字来解决问题。要想练成唱歌高手,就不能老是去用“重唱”或者叫耍花腔的方式来练习,就要实打实地去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