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国家盾牌
2770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陈年旧事

清朝末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警察”。1898年,清政府在湖南创建了“湖南保卫局”,这是中国最早的警察机关。1900年,军机大臣奕昕开办了第一所警察学堂。同年,北京城内设立了308个区段、马路派出所,“派出所”这个由日语衍生而来的新词汇,成为最基层警务机构的代名词。1933年,南京警察厅正式招收女警,共计36名,这是中国第一批女警察。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红色保卫机构,即“中央特科”。1932年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组织纲要》,这是红色中国最早的公安法规。

1938年5月,延安成立了“延安市警察队”,这是最早的人民警察队伍。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罗瑞卿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宣告正式办公,启用印信。

新中国成立以后,刑事侦查成为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就出现了这么一些人,他们担负刑事侦查工作,分析、研究刑事犯罪情况;组织、协调和侦破一般、重大、特大刑事案件;承担案件痕迹、物证提取、检验、鉴定等一系列与刑事犯罪作斗争的工作。内行人称他们为“侦查员”,老百姓则用一个特有的名词称呼他们——“金色盾牌”。

本书记录的人物,曾是公安战线出色的刑事侦查员,讲述的是一段不为人知的陈年旧事,但我觉得自己有必要为我的故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南高原,同我有血脉关联的亲人,乃至我的民族和国家做点什么,至少作为一位旁观者,为后人留下一份客观的记录。从一片土地,一个群体乃至一个个体的变化,我们看见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发展。

书中的故事见证了中国由备受欺凌走向自强不息的历史,记录了中国人民翻天覆地获得新生的现实,记录了中国公安侦查员维护新生政权而付出的牺牲。从历史的角度看,我想它或许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真实见证。

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故事中的人、地方、事件……许多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有很多东西依旧留在人们心中,纤细毕现,具体之至,其数之多,让讲述故事的我为之惊讶!精神上受到一种无形的震撼,心中生起一股钦佩、敬仰、激动、亢奋的激情。

我不止一次地站在故乡的雪山下,聆听青江水流淌的声音,凝视高原漆黑的夜空。夜是那么的美丽,繁星点点,除了寂静和美丽,我找不到其他词语来形容它。但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前的这片夜空里,这片土地上,曾是那样的喧嚣和繁杂,令人无法安然入睡,定心劳作,甚至有些恐惧和胆寒……这是一本普通的侦查员日记,我轻轻地拂去上面覆盖的尘埃,静静地聆听一个老公安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发生在五十多年前西南地区的故事,故事里有足智多谋的红色侦查员和与他们对阵的敌人:那些潜伏在人民内部的国民党特务、烧杀抢掠的残匪、幕后策划的台湾情报局的官员、手段残忍的刑事凶犯、背离信仰的革命叛徒以及卷入这场血腥斗争的平民百姓。

当社会主义建设的锣鼓在西南山谷敲响,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这场较量开始了。这意味着将结束某些人企图破坏新生政权,复辟独裁统治的疯狂赌博,这意味着雪山在为一切好的事物舞蹈,青江在为守卫和平的英雄歌唱。

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曾经发生的变化,曾经出现的案件,曾经涌现的人物,以最贴近历史的内容,清晰而真实地用文字展现出来。让一个焕发青春、朝气蓬勃的新中国走到人们面前,把一个创造奇迹的新时代带到读者面前。让那个充满封建、黑暗、愚昧、屈辱和独裁的旧时代、旧中国永远地留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永不复返。

几十年后,我陪着这位老公安来到当年战斗过的城市,伫立在牺牲战友的墓前,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激动不已地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现在,我开始重述老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