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沟通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2761600000013

第13章 与人沟通要讲方略遵规则(9)

作为东亚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就是凭借与外国的大公司合营,借别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国原材料,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从事加工制造,从事出口贸易的。香港凭借着"借风腾云"的思维,快速走上了繁荣之路。

一个人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承蒙别人所赐;别人常在无形中把希望、鼓励和辅助投入到我们的生命中,以此激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的各种能力得以发挥。

相信通过下面这个故事,你可以琢磨出"借的奥妙"。

你知道"健力宝"是怎么出名的吗?提起健力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广东的李经纬。李经纬原是个三流酒厂的厂长,厂虽小但李经纬的志向却很大,他很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因而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

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奥运会需要一种运动饮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会在意这条消息。然而,李经纬却意识到这是个赚大钱的好机会,决心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后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真的成功了。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借"字。"借"这个字,李经纬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连续使用了三次。

首先,借研究配方。李经纬是酒厂的厂长,对运动饮料一窍不通。他想,要做这种高档次的饮料、高科技的产品,一定要有高尖端的人材,凭我个人的能力是做不成的,因此一定要找个懂得这一行的人。最后,李经纬找到了广东体育科研所的欧阳孝,他对欧阳孝说:"我们搞个合作,我组织生产和负责营销,你负责研究饮料的配方,利润咱俩分成。"最终,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欧阳孝经过一百多次的试验,研究出了健力宝的配方。这是李经纬的第一次借:借脑。

其次,是借市场推广。产品配方虽然出来了,但该怎么把它推向市场呢?李经纬想了一个办法:由于是运动饮料,先要进入体育运动会,最后再从运动会推向市场。

一天,李经纬听到消息,说亚足联将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开会,亚足联的主席将出席大会。李经纬想,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想方设法把饮料摆到这个会议桌上去。当时的健力宝不过是只"丑小鸭",除了配方别无其他。想要登上大雅之堂,至少要有个易拉罐什么的。该怎么办?对于李经纬来说,办法只有一个:"借"。他用借来的空罐子灌上配好的健力宝,贴上标签,然后通过关系将这种新饮料摆在了"亚足联"的会议桌上。当时,李经纬还请了摄影记者帮忙与他面授机宜,而那个摄影记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守在亚足联主席的旁边,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而当亚足联主席一拿起易拉罐想喝的时候,那个摄影记者便"啪啪啪……"来了个连续拍摄。之后,李经纬拿着这些照片大力宣传,说某某都喝健力宝,市场潜力极为广阔。于是,很多经销商都和他合作,签下大量的订单。可是,市场有了,产品在哪里?李经纬用的还是一个"借"字。

最后,借生产产品。生产健力宝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引进一条生产线要几千万,要有厂房和工人、管理人员、原材料购进等,没有一年半载的筹备,这个厂是搞不出来的。更何况,李经纬没有任何钱。该怎么办?还是用借的方法。那么,该怎么借?李经纬采用了"集约化经营"的方式。简单地讲,就是他选择某个饮料厂,按照其配方要求进行加工。加工好后,再贴上健力宝的标签,等经销商汇了钱之后再付加工费。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首先它不用投资、建工厂、招人员,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即便是这批货卖不出去,也只是这批货的损失,不会像有些企业,产品如果销售不畅,不仅会造成产品积压,而且还要承担很多不必要的费用,比如说:企业人员工资、厂房设备投入和原材料以及广告费等等,为自己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李经纬巧妙地借用了他人的脑袋、资产、设备、场地、技术、资金……而"健力宝"正是靠着"借"的方式,创下了中国饮料界的第一品牌。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借助各种社会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说起"耐克",许多人并不陌生,在名牌林立的今日,耐克鞋早已家喻户晓,尤其是年轻人,则以拥有"耐克"为时髦。耐克鞋在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人们很少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年销售额达上百亿美元的耐克,是美国一家没有工人、没有厂房的公司。在美国的耐克公司总部,没有工人生产鞋,也没有任何工厂在为耐克公司生产。人们会觉得奇怪,既然耐克公司不生产鞋,那么耐克鞋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呢?这就是耐克公司最有名的"借势发展"法。

1981年10月,耐克公司迈出了向国外联营的第一步,和目商岩井公司联营的公司--耐克日本公司正式成立。菲尔·耐克亲自到日本出席了开业典礼,并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耐克日本公司成立后,耐克公司控制了该公司50%的股权,并把目本橡胶公司原有的耐克公司产品配销权转移到新公司门下,同时,又和日本橡胶公司联合,日本橡胶公司用本公司的人力进行耐克鞋的生产,产品交给耐克日本公司销售。如此一来,耐克公司很快就打入了日本市场。

日本的劳动力虽然比美国廉价,但仍然比较高。菲尔·耐克在日本推行"借鸡生蛋"法取得成功后,更坚定了他向世界各地推行的决心。为了降低成本,菲尔·耐克把目光投向了工资水平、原料价格更低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菲尔·耐克不仅仅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更主要的是看中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与原料。早在1979年,41岁的菲尔·耐克就有意投资中国,但是那时他对中国了解甚少,为了了解中国市场,菲尔·耐克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来中国大陆。1979年,中国准备在广州举行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菲尔·耐克认为这是了解中国市场的大好时机,听到这一消息后,他立即飞往香港,准备办理入境手续。但由于多种原因,他没有拿到入境签证,计划也因此搁浅。

由于在中国大陆之行受挫,菲尔·耐克暂时把目光转移出了中国大陆的市场。这时他发现,中国台湾其实也拥有大陆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而且台湾的经济实力雄厚。虽然台湾市场比较小,但其临近海上交通要道,出口方便,如此就可以把市场做到南亚诸国,同时,也可以把台湾作为一个基地,逐渐向中国大陆渗透。他很快在台湾找到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在与中国台湾合作成功后,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另一个亚洲国家--韩国。韩国和中国一样,也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菲尔·耐克投资于韩国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耐克公司与这些合作商们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出产的所有产品都由耐克公司负责设计,并由签约厂商负责生产,贴上耐克公司的商标出售。

与此同时,菲尔·耐克于1980年7月再次向中国政府申请入境并获得批准,他的中国之行终于梦想成真。在中国考察期间,对各种情况他都仔细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后,菲尔·耐克决定在中国投资。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他们都不想去冒这个险。菲尔·耐克对此早有准备,他拿出各种证据与材料,经过几次苦口婆心的游说之后,公司终于同意了他的这一计划。菲尔·耐克因此也成了最早在中国投资的美商之一。

之后,经过艰苦的谈判,菲尔·耐克与中国有关方面签订了制造运动鞋的合同,分别在天津、上海、广东和福建四地生产耐克鞋,回销美国市场。此后,耐克鞋便在中国成为高档品牌,成为青年入追逐的焦点,其销量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不断增加。

要想拥有惊人的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利用别人的优势。只有这样,你才能集大家之所长从而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