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魔术中的原理(人生解密)
2760200000018

第18章 空中捕鸽

秀场

魔术师拿着一根杆子,杆子的顶部系着一个网兜,然后魔术师拿着杆子在空中挥舞几下,突然间网兜捕住了一只白鸽。

揭秘

其实魔术师的助手多在黑暗之处,没让观众看到,助手的手中捧着一个小筐,筐子里装有鸽子,魔术师故意将网兜向黑暗的地方挥舞去,砸在筐子上,筐里的鸽子就飞了出来,正好被网兜网住。这个是利用了观众的视觉错觉原理。魔术师在挥舞网兜的时候,观众只看到了一部分的过程,而魔术师把网兜打在筐上的部分观众并没有看到,由于错觉,观众还以为网兜只是在空中挥舞。

原理拓展错觉是怎么回事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被弄清。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生活的经验有关。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感知和适应客观世界的。对外界刺激(信息)的特征的辨别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错误的反映要不断进行校正。这一点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很重要。例如,丧失听觉的人久而久之,其言语会变得不易听懂,这就是因为自己听不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语言),从而得不到反馈和校正,进而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因此对来自感官的错误反映的不断纠正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外界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其间的联系又是错综复杂的,而人在头脑中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只是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着外界事物,人对事物的认识带有个人的局限性。就错觉(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而言,除去“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以及“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等这些和主观情境相关联的不算外,诸如基于我们生理基础的那些现象所造成的错觉也不在少数。例如,在我们的视觉中,当物体的图像落在网膜的盲点部分,我们就会产生“视而不见”的错觉。再如,看电影时银幕上人物的动作是跳动的而图像(画面)又是明暗交替的,但在我们看来,人物的动作是连续的,同时也没有明暗变化。这是利用了眼睛视觉存留的特性。电影画面每秒钟以24格的速度变换,这样“跳动”的画面就被看成连续动作(察觉不出动作的不连续性),同时因眼睛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住作用于它的光效应,人们看到的就不是一系列闪动的图画,而是稳定的画面。

在图片上由于明暗和阴影的影响,使我们得到凸出或凹入的知觉。同一张图片中的物体明亮部分在上方,阴影部分在下方,看上去这个物体是凸出的。把这张图片上下倒置过来,便会得到凹进去的知觉。这是我们长时间的生活经验造成的,在生活中光源(阳光)总是位于上方,这就自然形成凸出来的物体的明亮部分位于该物的上方,阴影在下方。凹下去的东西相反,这已是毫无例外的现象了。所以把同一张图片倒置就会得到相反的图像知觉。在没有更多参照物的条件下,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时,我们往往会把它们当中任何一个看成运动的。例如,“云遮月”的时候,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后移动,也可以把云看成在月亮前移动。如在暗室中用幻灯在面对被试者的幕布上呈现一个方框子,在框子中央有一个小方形,向左右移动框子时,被试者则感到方形在移动。这是因为人们一般的经验是,运动的对象总是在较大的静止的环境中移动,而且这种联系相当巩固,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觉。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乘火车时在列车里通过车窗看临近的火车开动时,总是觉得自己所在的列车在开动。这是因为当我们乘车时,由于车的运行形成外物移动的知觉,这个经验牢固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因而在列车里我们对临近的列车的移动总是不假思索地认为是自己所在的列车在开动。但是,由于缺乏振动的感觉与推动的感觉,便会很快地意识到自己所乘的列车并未向前移动。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得到的知觉与事实不相符合,那是因为这种知觉是在特定的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非错觉。如将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水杯里,看上去筷子变得不直了,在水中的部分向下错开了。这是因为插入水中的部分进入与空气不同的介质而产生的折射现象。把筷子看成曲折的是正常合理的现象。又如海市蜃楼、汽车上凸面的倒车镜以及哈哈镜,这些幻影或所产生变形的图像,都不能看成是错觉。

对错觉的了解使我们在观察上能摆脱它而不至于将错觉认为是正确的。错觉在艺术上、技术上以及军事上都有积极作用。如电影摄制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造成交通工具的运行,又如汽车、飞机以至宇宙航行等等供训练驾驶员的模拟装置,军事上的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设计的服装、花色的匹配等等,都和错觉有一定的关系。

谢泼德桌面:这两个桌面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如果你不信,量量桌面轮廓,看看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