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
2747800000005

第5章 点亮心灵——开启人生的智慧之门(3)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蛛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你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诱惑,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却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那是一种青涩的滋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于是,我只好等待,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不翼而飞。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我对着桃树哭喊,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人很早就总结出了同一事物所蕴含的不同哲学。未成熟的果子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

冲出心理牢笼

文/佚名

一位美丽的长发公主因听信巫婆的言语,认为自己丑陋无比,于是将自己囚禁在塔里不肯出来。直到有一天,一位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时发现了她,将她救了出来,公主才认清自己的美丽,同时也获得了自由与解脱。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却蕴含着既简单又不被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哲人说得好,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他人的议论而鄙视自己,否则就会陷入自卑的“心理牢笼”。美丽公主把巫婆的话信以为真,使自己陷入自卑的“心理牢笼”。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身上的自卑,是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短处进行比较的结果,另一个原因是听信了那些不该听的话。孰不知自己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久而久之,丧失自信,心绪萎靡,并不知不觉地为自己营造了自卑的“心理牢笼”。

人的心理牢笼多式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心理牢笼”都是人们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就拿自寻烦恼来说吧,有人老是责备自己的过失,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唠叨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念念不忘生活和疾病带来的苦恼……时间一长,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囚禁在“心狱”里。

自寻烦恼有好多种,其中还有一种是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塞满自己的脑袋,使自己陷入紧张、痛苦之中,在烦恼无法散去时,自卑心理已爬上自己的心头。

在现实生活里,有不少人喜欢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因为事情的不如意而造成心理障碍。殊不知,不懂的事就是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是自己无法占有的。如果盲目地相信某些毫无根据的感觉,使自己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最后被囚禁的就是自己。

其实,人的一生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狱”监禁。

“心理牢笼”是很难攻破的,但它是自己营造的。既然这样,人自己就有冲出“心理牢笼”的本能。这种本能就是精神意志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什么样的“心理牢笼”都可以被摧毁。

“心理牢笼”让人难以冲破,但它往往是自己亲手打造的。要想冲出“心理牢笼”,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精神意志的力量。解铃还须系铃人。

不易得到才去争

文/佚名

小村里,一位老农喂鸡时常把饲料放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这令他的邻居感到十分奇怪。有人便问:“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饲料放在地上让鸡吃呢?”

老农说:“这种饲料质量不好,要是放在地上,鸡会不屑一顾;但放到让它勉强够得到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饲料吃个精光。”

邻居将信将疑地问:“这是真的吗?”

不易得到才会珍惜。人们常常会去争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对这些争夺者来说有时并不重要,只是由于见别人争,他也去争;由于不容易到手,他才去争。真的争到手了,才感觉自己实在没有必要为此费那么大劲。老农笑着说:“不信你就站在这儿看!”

果然不出老农所料,先是有一只鸡跳到小茅屋的房顶上,当它惊奇地发现屋檐上有饲料时,兴奋地“咯咯”叫着。不一会儿,又跳上来几只鸡,它们小心地站在房檐边上,不顾危险美美地吃着,不一会儿就把屋檐上的饲料吃得干干净净。

为快乐而工作

文/佚名

一个观光团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一位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商人。

这个商人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国内,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风情啊!

生的快乐与安慰,来自于工作的勤勉努力。工作显示人的独立人格,树立人的坚强信心,培养人的乐观心情。只有工作快乐才会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10块钱,”老者微笑着回答道。“天啊!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惊喜若狂。“假如我买一万顶草帽和一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件优惠多少钱?”“那样的话,就得要20元一件。”

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一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一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它会让我乏味死的。”态度改变人生

文/佚名

有这样两则故事,让人回味。

其一:有两个法国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就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其二: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

一个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另一个老师则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事实上,选择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去面对事情,结果截然不同。

消极的人,每每从机会里看到难题;积极的人,总是从难题里看到机会。

笑对病魔

文/佚名

在英国的一座山丘上,有一间不含任何有毒物、完全以自然物质搭建而成的房子,里面的人需要由人工灌注氧气,并只能通过传真与外界联络。

住在这间房子里的主人叫艾莉丝。艾莉丝在医科大学念书的时候,有一次到山上散步,带回一些蚜虫。当她拿起杀虫剂除虫时,却感觉到一阵痉挛,原以为那只是暂时性的症状,谁料到自己的后半生就毁于此。杀虫剂内所含的化学物质使她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她对香水、洗发水及日常生活接触的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这种“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药可医。

患病头几年,艾莉丝睡觉时口水流淌,尿液变成了绿色,汗水与其他排泄物还会刺激背部,形成疤痕。她不能睡经过防火处理的垫子,否则会引发心悸。艾莉丝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989年,她的丈夫希曼用钢和玻璃为她盖了一个无毒的房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艾莉丝所有吃的、喝的都要经过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化学成分。

6年来,35岁的艾莉丝没有见到过一棵花草,听不见悠扬的声音,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她躲在无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苦,还不能放声地大哭。因为她的眼泪跟汗一样,可能成为威胁自己的毒素。

而坚强的艾莉丝并没有在痛苦中自暴自弃,她不仅为自己,也在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而奋战。1986年,艾莉丝创立“环境接触研究网”,致力于此类疾病的研究。1994年又与另一组织合作,另创“化学伤害资讯网”,以使人们免受化学物品威胁。目前这一“资讯网”已有5000多名来自32个国家的成员,不仅发行刊物,还得到美国上院、欧盟及联合国支持。

生活在这寂静的无毒世界里,艾莉丝感到很充实。因为不能流泪的疾病,使她选择了微笑。

疾病是可怕的,尤其是顽劣的病症,我们无法逃避,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坚强地微笑面对。

制服恐惧

文/佚名

一艘轮船出航时,不巧遇上了大风暴。一名船员因是第一次乘船。所以害怕得又哭又叫。对于他的情绪,船上的人几乎都受不了,船长也很气恼。

这时船长身边的一位副手说:“您不要生气,让我来处理。我想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那位副手随即命令水手将那位船员绑起来,丢入海中。可怜的家伙一被丢下海,更是高声嘶喊,手脚乱舞。过了几秒钟,那位副手才叫人把他拉回船上。

回到船上后,说也奇怪,那个刚才还歇斯底里乱叫的船员,此刻却静静地待在船舱一角,一点声音也没有。

船长好奇地问副手何以会如此?副手答道:“在情况转为更加恶劣之前,人们很难体会到自身是多么幸运。”

人们往往在经历了更大的恐惧之后,会伎以前所经历的恐惧淡忘。人们应该学会在各种环境中磨炼自己,才能在遇到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切取决于感受

文/佚名

一个对都市文明极度反感的人,立志要到农村寻找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村中竹丛处处,流水潺潺。他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惊叹世间竟有这样的仙境。天空一片湛蓝,河水清澈甘甜,小山一派翠绿,完全是书上所说的山清水秀。加上悠然从容、四处闲逛的鸡、鸭、牛、羊,整个就是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

他高兴极了,准备就在这个小山村里定居了,从而沉醉于像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里。半个月过去了,他每天在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新鲜感渐渐地淡了。

故事中的人很像《甲方乙方》中那个下农村体验生活的大款,城市受不了,农村受不了。富也受不了。穷也受不了。其实,环境只是客观因素,精神充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两个月过去了,他感觉到了不适应:每逢下雨,到处泥泞不堪,简直没法走路;家禽家畜们随地拉屎拉尿;一不小心就被不知名的虫子咬上一口,又痛又痒;因为没电,村里的人天一黑就上床睡觉;因为时令的关系,吃的菜翻来覆去就那几样……住了三个月,他开始用“穷山恶水”来形容这个山村了。

半年之后,他怀着一种无法忍耐的心情离开了这座山村,又回到了城市。

眼睛在上面

文/佚名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是联合国的发起人之一、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他年轻的时候,曾为自己矮小的身材而自惭形秽,所以他就经常穿着高跟鞋,但是即使是这样,他的身材还是显得矮小。有人嘲笑他说:矮子就是矮子,穿上高跟鞋又有什么用呢?为此,罗慕洛愤然脱下高跟鞋,并发誓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他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从其他方面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刻苦地学习,毕业后,努力地工作,积极寻找机会,最后终于成为菲律宾的外长、联合国的发起人之一。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都不是完人,但只要自己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陷,立志从其他方面弥补,那也一样会显示出自己的魅力。在联合国成立大会的那一天,罗慕洛以菲律宾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应邀发表演讲。当他走上讲台的时候,大家都哄笑起来。因为联合国讲台的高度是按照西方人的身高设计的,他的身高只能使他的两只眼睛露出讲台。

但是罗慕洛依然镇定地站在那里,他用露出来的两只眼睛注视着大家,待笑声停止后,他突然举起一只手,用力地挥动,并同时庄严地说:“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做最后的战场吧。”语音未落,全场立时寂然,随后,掌声雷动。

此后,他在国际舞台上叱咤多年。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

人生需要减压

文/佚名

最近,小李感到很难过。明明正值大干事业的年龄,文凭也有,经验也积累了一些,社会关系也很好。照理说,凭这样的资历横竖都不会为工作发愁。可他却不由自主地感到心虚:一旦一无所有,还能有勇气从头再来吗?一旦失去手中的果实,还能拿到未来的种子吗?左思右想感觉心理压力与恐惧越来越大。

稳定、受重用、待遇好、体面、高薪、自由、有成就感……这些听起来都深深吸引着小李,一旦拥有,便害怕失去,而拥有得越多,害怕得也越多。正所谓,患得患失,从来都是两环相连的。

不同的工作环境,你所“患得患失”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如刚参加工作,你遇到更多的是“知识”、“经验”、“能力”的门槛,但是工作几年之后。你会遇到“裁员”、“转型”等新的障碍;职位低的时候,压力主要来自“正确做事”的挑战;升职后,一部分压力则来自于“正确做人”的挑战……

那么,如何减轻因“患得患失”而带来的压力问题就不期而至地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要减轻自己的压力,就要明白。在你“患得患失”中,怕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客观地评估这些担心有没有可行的解决办法。与其恐惧,不如学会放弃,权衡取舍,主动“失去”。

对于一些在职人员来说。局部的、暂时失去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需要学会放弃,放弃一些和境况不符的需要,放弃一些影响自己继续发挥潜力的所得,放弃一些个性和自我,放弃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让自己有更多的余地去应付最真实的压力。

在必须进行取舍时,权衡轻重缓急,主动放弃一些暂时可以承受的所得,放弃那些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意义的东西。不要为无谓的失去而恐惧。用全部的精力去迎接即将到来的真正压力。

不要为无谓的失去而恐惧,用全部的精力去迎接即将到来的真正的压力。

比宝石贵重的

文/佚名

有一个云游四方的道士,在途中,无意间捡到一颗宝石,他随手装入背袋中。

有一天道士碰到一个疲惫不堪的旅行人,他和这人分享他所有的食物,这人看上了道士袋中那颗灿烂的宝石,而道士毫不犹豫地就将它送给了这个旅行人,那人兴奋地拿了就走,口中直呼幸运。

但是过了数日,那人又来找道士,并且恭敬地将宝石还给了道士,并说:“我不要这颗宝石了,我要更贵重的,是什么样的意念使你愿意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我?请教导我。”

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其价值要远远大于许多有价之宝。

只管发光

文/佚名

在一个夜晚,一个人从匣子里取出一根蜡烛,爬上一道又狭窄又迂回的楼梯。

“咱们要去哪啊?”蜡烛问。

“上比这塔还高的塔台上,去给归航的船照亮。”

“有谁会看见我的亮光呢?我的亮度太弱了。”

“你只管亮着就行,别的事由我来负责。”

他们爬到长梯的顶端,来到一盏大灯的前面,然后那个人拿小蜡烛点亮了灯,霎时之间,强烈的光芒由灯内射出,照到几海里远的大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