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2745500000025

第25章 内部的冲突

1894年8月,丰岛海战之后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著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黄海制海权。两国宣战后,李鸿章并未给李经迈明确的进攻命令,但这是李经迈所希望的。海战中“济远”舰损伤最为严重,“定远”、“来远”次之,由于刘公岛的万吨级船坞已经建成,维修能力上已经超过的大连。为了尽快使这三艘舰投入战斗,李经迈又开始大把的撒钱从全国各地挖船舶工程师和维修工人,在高薪的诱惑下,一大批洋人来到了威海卫,日夜赶工维修军舰。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时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的六十大寿也被战争搅合了,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而且战争中双方海陆基本打成了平手,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

朝鲜方面,1894年7月14日,光绪皇帝即降旨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速为筹备,即派一军由北路进发,另派南路军由海路接应叶志超军。从7月21日开始,南北两路援朝军同时分批登程,其中南入朝清军一路援军在丰岛海战中被日军给堵了回去,北路入朝之援军即所谓四大军,包括盛军、毅军、奉军和奉天吉林练军,李鸿章让他们驻扎朝鲜北部重镇平壤,“会合各军,图援汉城”。卫汝贵率领的盛军和马玉昆率领的毅军首先于8月4日入驻平壤,其次是和左宝贵率领的奉军,最后赶来的是丰升阿率领的奉天练军盛字营和吉林练军,于8月9日赶到平壤,终于形成四大军会师之势。四大军共计32营,合计13526人。8月21日和28日,叶志超和聂士成先后率成欢战败归来的残兵进入平壤但聂士成在9月2日离开平壤回国,朝廷任命叶志超为平壤诸军总统。清军按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方针,在平壤赶修工事,择险分屯,同时又在平壤后路各地布置兵力。清军驻守平壤的总兵力,计步、马、炮约15000人,拥有野炮4门、山炮28门、速射炮6门,贮存足够全军一个月食用的军粮。8月14日,大本营将“作战大方针”及实施(乙)项方案训令于各师团长。同时增派第五师团及第三师团一部入朝。9月1日将入朝的第五、第三两师团编成第一军,任命陆军大将山县有朋为军司令官,指挥朝鲜境内的攻势作战,分四路向驻平壤清军发动进攻,大战在即。

……

李经迈在8月下旬收到了李鸿章给他发来的电报,是否出击由他自行决定。这是完全的放权了,由于缺乏军事情报,李经迈并不想提前出击,只是让邓世昌率领三艘军舰在黄海游弋,执行侦查任务。

利用这段时间,李经迈在备战补充粮食弹药的同时,他这个半吊子伪海军给北洋水师全体军官讲起了海战理论。

“今天我来给各位讲‘制海权’,定义:所谓制海权,就是是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对一定海区的控制权。目的是确保己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保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阻止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亦即使该海洋区域为己所用而不为敌所用。”

接着传来了哗啦哗啦的翻书声,李经迈翻动的便是他从储存卡中翻找出来的海战理论资料彻夜抄写出来的。所以他讲课基本是照着念。

“嗯嗯”李经迈清了一下嗓子继续念到,“根据控制海洋区域的目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分为战略制海权、战役制海权和战术制海权。制海权不是绝对的,在优势一方取得总的制海权的情况下,劣势一方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局部海区取得制海权……”

当李经迈讲到一半时,底下有些军官便开始昏昏欲睡了,李经迈又有想骂人的冲动了,“你们是兵么?来人呐,把这些坐着睡觉的,心不在焉的,全都给我拖出去打二十军棍”接着便传来了嚎叫声。

李经迈突然生出一种无力感,北洋水师虽然装备近代化了,但是思想还是处于一个落后的水平。

“刘步蟾,你来讲一下丰岛海战的感受”

“啊,我?”刘步蟾站了起来。此时的刘步蟾是被李经迈关了半个月的禁闭给放了出来。

“日本舰队为什么能在初期将你压制,甚至你也差点死在‘吉野’的炮弹之下?”

“是,火力!”

“好!”李经迈将手搭在了刘步蟾的肩膀上,‘吉野’舰的203mm主炮射速是多少?”

“每分钟3发!”

“‘吉野’152mm速射副炮射速是多少?”

“每分钟约5发!”

“那‘定远’舰305主炮和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射速分别是多少?”

“这……305主炮为每分钟1发,150副炮……每分钟两发。”

李经迈似笑非笑地看着刘步蟾,嘲讽道:“恐怕在战时是达不到吧,我敢保证,你的305主炮就是现在让你打移动靶打也达不到每分钟一发!”李经迈的吐沫星子都喷到了刘步蟾的脸上。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如此明显的差距,你们不好好反省,却还想着拿十年前的破烂和人家决战!”

当下,刘步蟾和所有的闽系军官,就连邓世昌也都被李经迈骂的面红耳赤,有些闽系军官已经有了要打李经迈的冲动了,一边的丁汝昌一看情形不对,赶忙将外面的宪兵弹压局面。突然,两个闽系军官站了起来,掏出左轮手枪指向了李经迈,几乎同时黄建勋、叶斌、林永升和李经迈的贴身侍卫赵无名等人也一同站起将手枪指向那两位闽系军官,其他闽系军官也都站了起来,但因为冲撞上官罪责重大而没有掏枪。这成为“闽系”军官和李家“淮系”军官最大的一次冲突。

林永升大声喝到:“张栋,周承志!你们要造反么?”

刘步蟾一看这些闽系军官的举动,冷汗就下来了,他也没有想到竟会闹到这种地步,“胆敢冲撞提督,你们不要命了!”

那位叫张栋的军官说道:“刘军门,我们在丰岛浴血奋战,他却在指手画脚,侮辱死去的弟兄们,我们不答应!”

正当丁汝昌要下令枪毙时李经迈说话了,“你能站起来,证明你是条汉子,但是将来会有更多的水师兄弟因为你们军官的无知而断送白白性命!”

“刘步蟾,我再问你,日舰为什么首先逃跑!”

“是因为40mm速射炮!”

“就是火力!现在并不是“巨舰大炮”就能决定胜利,而是战术;装甲厚度;舰炮的口径、火射速、精度;炮弹的杀伤威力、穿甲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人人自以为天朝上国,巨舰大炮、敢死敢冲就能赢,那是大错特错!”

刘步蟾担心部下的安危,冲着那些带头的人大喝一声:“还不放下枪!”

那位叫张栋的军官跪了下来:“提督大人,请治标下不敬之罪,都是标下一个人的过错,与其他同僚们无关!”

李经迈正在想如何给北洋各舰改装火炮的事情,所以反映迟钝了一下。

张栋看到李经迈还是在侧着身子,一副不悦的样子,他一切都了然,这件事要摆平必须要拿一个人开刀,否则李经迈在北洋威信全无。“请大人应允标下以死谢罪!”说着便将手枪顶在了自己的太阳穴上。

张栋默默地道:“孩儿只能来生尽孝了!”接着扣动了扳机。只听“砰”的一声,左轮手枪被甩在了地板上。

但开枪的并不是张栋,而是李经迈那把USP手枪,李经迈瞄准的正是张栋的左轮手枪,手枪的枪管被打弯,张栋的手被震得发麻。

“好了,今天的事情到此为止,明天接着上课!”李经迈喘着粗气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