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无法靠想象完成的旅行
2732500000015

第15章 纽约:后会有期(3)

就好像冰冻已久的心重新感知到温暖,重新将热血输送进去。很多已经黑白的画面,重新有了颜色。

过往

我在纽约的旅行,以一部电影结束。这部电影就是前文中我说到的《过往》。

《过往》说的是一个“分离”的故事,导演是曾导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次离别》的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伊朗人。纽约乃至美国奇妙的地方在于,尽管在政治上美国和伊朗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但面对艺术,人们都是宽容的,真正做到了“艺术是无国界”。《一次离别》让很多美国人看到了平日里他们在西方媒体看不到的伊朗,而“离别”这件事其实是人类情感的共性,更容易产生共鸣。

《过往》讲述经过4年分居生活后,Ahmad在法国妻子Marie的要求下,从德黑兰来到巴黎正式办理离婚手续。Ahmad是Marie的第二任丈夫,Marie嫁给Ahmad的时候,已经和第一任丈夫有了两个女儿。到底为什么Ahmad和Marie会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影片自始至终没有正面讲述,但我们都大概可以想象得到在爱情中两个人真正开始朝夕相处后,才会发现有这样那样的不合适。短暂的巴黎之行中,Ahmad发现Marie希望办理离婚手续是因为她遇到了新的男人,而Marie与女儿之间也因为误解冲突不断。Ahmad试图帮助其改善关系,然而事情最后却朝着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方向在演变。

好莱坞总是以其擅长的爱情轻喜剧而闻名,我们心目中也有着许多经典的爱情电影。但有人吹起甜蜜的爱情泡泡,就有人用现实将它无情戳破。 Asghar Farhadi继《一次离别》后又送上一篇忧郁的离别情诗,它的开篇如卡伦河一样净透清澈,却在最后掀起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巨浪。

电影《兔子洞》里,妮可·基德曼扮演的女主角贝卡,问她的妈妈“过往的悲伤是否会消失”。她的妈妈回答:“他们不会消失,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改变。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忘记它们了,可是某个时刻他们又会突然浮现,继而你的心会一沉,但你不会一直沉溺下去,慢慢地,你会觉得,其实还好。这种无能为力的悲伤,其实也还可以撑过去。”

我们常常觉得跟过往告别似乎就是一个决定或是一个瞬间的事,却殊不知过去所做的事都会形成一条细微的线,每一条线所经过的方向其实都会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

扮演Marie的女演员贝热尼丝·贝乔(Berenice Bejo)是2011年奥斯卡最佳电影《艺术家》的女主角,凭借这部《过往》,她成为了第66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女演员。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只有7.3分,不少人觉得这部电影冗长,故事也单调。但这是我在美国看的所有电影中,第二部满分推荐的(第一部是《白日梦想家》),我喜欢的电影是像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的格调。

人生其实这样,没有狗血情歌、言情剧和好莱坞轻喜剧中那么多巧合和甜蜜泡泡。或许更多的人,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冒险和刺激,留下来的只是过往的细线,这些线组成的网最后成为了我们的人生。

这是我在纽约的最后一天,有一天这里发生的一切也会成为我的过往,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我期待当我回头看这一天时,我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

我想要看你,最勇敢的样子

Lady Gaga两年前在纽约的麦迪逊花园广场开演唱会时,曾经在中场对着台下的歌迷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就在20个街区外的地方长大,每次经过麦迪逊花园广场的荣誉牌,我就幻想着有一天,我的名字会在上边。我曾是个缺乏勇气的人,事实上你可以说,我一点都不勇敢。在高中我经常被欺负,被那些邪恶的女孩们欺负,她们比我体重轻30磅,那时候我情绪总是很低落。我坐9号线进城,然后换成L线,穿过市区,去上我的舞蹈课,我祈祷着有一天有人会相信我。

“今天我来告诉大家,总有一天你会有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在以前伤害过你的人面前载歌载舞,驳斥他们过往对你的孤立。是你们让今天的我变得这么勇敢,是纽约这座城市让我变得这么勇敢。因此,我希望你们记得当你们今晚离开这里的时候,从那一刻起,在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就是我,相信你们。”

这段视频在Youtube疯传,后有人翻译成中文上传到优酷,同样引来大量点击。有些网友留言说自己大概是因为这段话才喜欢上这个穿着打扮怪里怪气的女孩,因为在她的身上,他可以看到勇敢的模样。

坐在机场快轨到JFK机场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起了这段话,又想起我刚来的时候刘凌晨跟我说的“只要是纽约,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突然觉得纽约客们活得真是有干劲。

微博上有个账号叫“假装在纽约”,有一天他分享了一个叫Humans of New York(人在纽约)的账号。这个账号的创办者是一个美国80后,叫Brandon Stanton。3年前他失业来到纽约,每天上街拉着陌生人拍照,配上一段对方的话,讲述他们自己关于爱,友谊和人生的故事。“假装在纽约”说这都是最简单不过的语言,却往往在瞬间击中人心。Humans of New York最后不仅在网络火爆,还集结成书,于2013年10月发行。

我相信3年前Brandon在芝加哥失去债券交易员这份工作前,他自己也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以拍照这个兴趣作为自己的事业;而当他创建Humans of New York这个账号并发布第一张照片时,估计他也没想到最终会造成这么大的反响。如今他不仅将这些照片集结成书,他的照片还登上了《华尔街日报》、Vouge和《亚特兰大日报》。也因为众人的喜爱,他本人还现身于《今日秀》和BBC电视台。Tumblr网站的创始人大卫卡普(David Karp),称Humans of New York是他本人最喜欢的Tumblr账号。

我回国两个月后,某网站在农历新年之际发布了一个个新的电视广告。广告中慈祥外婆变身“逼婚狂魔”,最终漂亮的女主角“为了外婆”迅速结婚。在我看来,这就属于“道德绑架”,告诉别人你应该怎么做、怎么过,你的人生才能不辜负别人对你的期待和信任,即便是你根本不想过这样的人生。

在Humans of New York的众多照片中,有一个老太太,她说她年轻时因为一段根本不想去的旅行而摔断了腿,这段旅行她之所以不得不去是为了避免因为自己的缺席而让父亲生气。后来有一天她想,难道自己每次都要摔断腿才能换来随心所欲吗?她说,自打她意识到这点之后,她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过自己的一生了。

我觉得“道德绑架”跟“孝”完全是两回事,两个人的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无论是恋人还是家人。他们如果足够爱你,为什么会逼迫你干你根本不想干的事?或者为什么会让你过不开心的生活呢?但我的朋友说,在中国大部分人并不是这么想的,说这些话的人并不知道生活在这个国度大部分民众真正的样子。仔细想想,其实挺令人难受的。

至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纽约能够博得众人所爱,甚至是让你做更有勇气的自己。至少在这个城市,没有谁会对你进行任何道德绑架,人们尊重你的选择,也不介意你成为“自己”。一个人最勇敢的样子,就是从“大部分人”变成“自己”,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像是毛毛虫破茧成蝶一样。我在纽约闲逛的时候,常常在iPod上播Sara Bareilles的一首歌,叫作Brave,里面有一句歌词我想是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感受,所以也想在纽约游记的最后一篇文章中分享给你:

Say what you wanna say

And let the words fall out

Honestly I wanna see you be brave

我挺希望有一天你有机会来看看这个奇妙的城市,但我更希望有一天看到你最勇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