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的财富(智慧生存丛书)
2727800000034

第34章 学会调整心态控制情绪(6)

我认为,感谢比物质礼物更珍贵。“谢谢”并非单纯是客套话,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是对别人行为的充分肯定。它如人间甘霖暖人肺腑,恰到好处的感谢,恰似雪中送炭,温暖对方冰冷、麻木的心,换来爱心,感谢是会传染的。我们要感谢我们周遭的人,我们要把心中的感激之情坦率地说出来。

许多成功的人都说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事实上,每一个登峰造极的人,都受到别人许多的帮助。一旦你订出成功的明确目标,付诸行动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协助。你必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贵人,同时感谢上天的眷顾。

感恩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慧。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必须真诚地感激别人,而不只是虚情假意。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

每天都用几分钟的时间,为你的幸运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多么恶劣的情况,都还可能更糟,所以你要感到庆幸。

“谢谢你”、“我很感谢”,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把你的创意发挥在感谢别人上。例如,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上司,告诉他你多么热爱你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上司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

不要忘了感谢你身边的人——你的丈夫或妻子,亲人及工作的伙伴。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

大声说出你的感谢。家人知道你很感激他们的信任,但是你要说出来——经常!如此可以增强亲情与家庭的凝聚力。

记住,永远有事情需要感谢。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地听完他的解说。而且他下一次有可能惠顾!

感恩不花一分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极有助益!

“谢谢”不仅仅是礼貌用语,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谢谢”这个词似乎极为普通。但运用恰当,产生的魅力无穷。

说感谢时必须有诚意,发自内心,这样,对方才不会感到是一种应酬的客套话。

说感谢时要认真、自然、直截,不要含糊地咕噜一声,更不要怕别人知道你在道谢而不好意思。

说感时应有明确的称呼,通过称呼被感谢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谢专一化。如果感谢几个人,最好要一个个向他们道谢,这样会在每个人心里引起反响和共鸣。

说感谢时要有一定的体态,头部要轻轻点一点,目光要注视着你要感谢的人,而且要伴随着真挚的微笑,这样在对方心里引起的反响会更强烈。

说“谢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道出致谢的原因,这样才能使你的道谢达到目的。

为别人帮忙、办事,多少总要耗费一些份外的精力,有时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欠下别人一笔“人情债”。我们道谢时,一般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不安之心。

道谢者在口头表示谢意的同时,往往还要赠以礼物。送上礼物时,你可以随口说上一句:“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或者说:“随便买了点小东西,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许多人习惯于在告辞时才这么说,目的在于不事宣扬,也便于对方接受。这么做,可以避免物品冲淡了人情。否则,有意张扬,反复提及,就有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降为金钱关系之嫌。

对道谢者来说,有机会时在行动上给对方以回报,也是需要的。这种心愿,可能时要适当表露。

你可以说:“吟后,能给我一个回报的机去吗?”“我很想投桃报李,需要时可不要把我忘了。”“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让我为您出点力,以表示一份小小的心意。”“不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奔波一次,以免心中不安。”等等。

道谢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如果被谢之人感到有点不好意思,这就说说明你违背了本意。

为了不致使人窘迫,道谢要考虑时间、地点和对方的特点。比如,被谢者不希望局外人知道自己帮了你,你就应尊重对方的意愿。如果恰巧在大庭广众遇见对方,就要含蓄地表示谢意,或者小声地耳语,甚至可借握手之机,用热情有力的动作,加上含笑的眼神来表示。也可以离开人群,找个合适地方去道谢。

把握自我满足的尺度

满足是一种心理体验,如同人们对幸福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一样,对满足内涵的理解也是各有所异的。

可以肯定,满足是和快乐、惬意相联的,而快乐的获得并不仅仅在于财产的多寡。希尔说: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住在快乐之源。他拥有健康的身体、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永远也不会失去。

以下是他的财产清单,及取得的方法。

我的快乐是帮助别人得到快乐。

我的生活俭朴。我只吃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食物。

我不怨恨别人,不嫉妒别人;我爱所有的人类,并且尊重他们。

我努力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永远都不会感到厌烦。

我每天祈祷。我不祈求财富,而是祈求更多的智慧,让我善用目前所拥有的财富。

我不奉承别人,绝不因为任何理由而辱骂别人。

我不希望有人帮助,只希望别人分享我的幸运。

我做每一件事情都心存善念。

我不贪婪,对于有形的财富,只求满足生活所需,因此能够知足常乐。

我的快乐之源不用缴税。它存在我的心里,是无形的财富。我观察并养成遵循自然法则的习惯,累积成现在的财富。

成功之道没有版权,你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让你更受人欢迎,使你的事业兴隆,家庭幸福快乐,免于恐惧与焦虑。

财富不等于快乐,快乐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寡。

也许在旁观者那里,企业家、巨富、名人是极其快乐的,他们生活舒适,又受人羡慕和尊敬,应该满足了,但其实未必。俗话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们有他们不满意的地方。而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念之经,有自己的痛苦。

据一则新闻报道说,世界上一位财富可与英国女皇媲美的女富豪,却经历了两次婚姻失败的打击,历尽磨难,到晚年无子女也无亲戚朋友,本来在孤独、寂寞中熬岁月已够凄苦的了,没想还有更悲惨的结局:被管家杀害了。这则报道没说被害原因,猜测大概两种:一是谋财害命;二是不堪忍受老富婆的太霸道。

这当然只是一个特别的例子,但毫无疑问:豪富的人除非很幸福地把他的全部巨大财富一直享用到他临终的时候否则,他是不能说比普通人更幸福的。因为许多最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只有中等财产的人虽然不能像豪富那样满足自己的欲望,经不住大的灾难,但他们却不会像豪富那样容易引来许多大的灾祸,而且会身体健康,生活安定,心情愉快。

是的,有了财富并不就是拥有了快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住在快乐之源。他拥有健康的身体,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永远也不会失去。

大多数的人要多快乐,就会有多快乐。所以每一个人都是,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几个世纪以来,伟大的思想家所说的话,基本上就是这个快乐之道。他们就算站在屋顶上高声宣扬,大部分的人还是不会开窍。快乐是在内心,而不是在外表。真正的快乐就是知足,世上任何财物名利都不能带来快乐,有些人虽然看似一无所有,却有发自内心的喜乐。

人生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快乐,就像我们小时候读到的童话故事人物一样,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从此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不要别的,只要享受快乐。

若能脚踏实地,就可以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快乐只在今朝。如果你人生的第一目标是要快乐,快乐就与你绝缘了,因为快乐是达成目标时的产物,而不是目标本身。

要尽可能地享受快乐,这又是一个达不到的目标。寻欢作乐通常只是为了逃避不愉快,过度逸乐会变得非常乏味。如果人生只有逸乐,没有别的,将会毫无快乐可言。

要快乐就要投入,在工作场合是如此,在工作之外也是如此。投入的意思就是一头栽进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充分享受这件事的价值。

禅如是说:你若是站着都找不到,你还想要到哪里去搜寻?东方的伟大哲人总是说:“快乐就是过程。”也就是说快乐并不是终点。快乐不是要去寻找,而是要去创造,如果你本出于快乐,就不必到处寻找快乐。

你要放弃每天面对世界或人人所期待的那个自己——这个自己甚至包括你希望看到的“你”。忘掉自己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抛开你与外界或与金钱的关系,忘却你的财产、成就,各种人际关系和约束。尽可能——甚至一个小时之久也可以,摆脱那一切,并且专注于真正的自己。

安静且舒适地坐在录音机旁,或者,如果天气许可的话,就到一个宁静的地方散步,然后脱去这层层外衣。除去这一切之后,你的生命会是什么样子?你又是谁?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把心思与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你的心中会有谁?

你所要找的并不是答案,甚至所浮现的问题也不重要。你所要的是感觉,纯粹的感知,那种没有名称,不受理性思考规范的感知,让这种状态持续久一点。即使你没有找到这种感知,也可视之为寻求更多内在的第一步。你可能会再多花一点时间试试这种做法。

当你在思索“更高的自我”时,你就是在招呼宇宙的力量进入你的生命。在那个时刻里,你整个人都提升到一个较崇高的层次,并且散发出光芒。这并不是说日常生活不重要——日常生活当然重要。这是说,生命也包括其互补之物——更高层次的你,这部分的你走出时空,生活在一种永恒里,这种永恒你虽然只能偶尔瞥见,但如果存心专注的话,就会比较了解了。这也是一种生存的心态问题。

你必须知道如何恰如其分,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所有的东西刚好足够,不会太少,也不要太多——刚好能让你过得快乐。

金钱的富裕并不代表每一方面都很富足。记住,赚取财富的方式必须能够心安理得,否则就不算是真正的富有。

金钱不一定能使人得到内心的平静,却经常带来焦虑、悲伤及恐惧,使人的内心纷扰不安。金钱是幸运或是诅咒,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运用的方式。

当人用金钱丰富别人和自己的生活,它将是极大的幸运;如果自私自利,将使它成为一种诅咒,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永远都不会满足。

金钱可以用来成立公司,招募员工,制造人们所必需的产品,为人类带来快乐和满足。为了追求快乐与富足,人们必须工作,但是也不能忽略休闲、爱和宗教信仰,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并重,缺一不可。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发挥所长,为整个社会贡献一己之力,同时得到合理的报酬,这是一种幸运。勉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对于身心健康都会造成莫大的伤害。

名声、权力及财富都是件好事,但对于名利与权势,则有害无益。无私的企图心,真诚地为别人贡献心力,才能利人利己。

甘地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发挥无私的企图心,把个人的欲望升华为更崇高的目的,产生一股坚毅的力量,使印度人民得到自由,甘地也永垂不朽。

但是,记住,运用企图心一定要非常谨慎。企图心不足,将会怯懦不前;野心太大,则容易变成自私与贪婪,永远得不到内心的平静。

我们只是暂时保管拥有的财富、生命及所有美好的事物。应该和他人分享,因为与人分享可以使自己更快乐。

我们时常把黄金法则挂在嘴边,却很少有人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只要彻底了解它的意义,并且应用在事业上,就会为自己开启成功的大门。

“我不只是为自己,”亨利·福特说,“我们所生产的每一部汽车,卖到消费者的手上,不只是创造利润,同时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福特终生奉行这项原则,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富足的人。他发挥无私的企图心,一生过得心安理得。

在生活中及事业上遭遇的问题,可以是极大的苦难或是极大的愉悦,完全看你如何认识了。理智地面对,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如果你能够一无所惧,不怨恨别人,不嫉妒别人,无贪图之心,珍惜所有的经验,你就会发现,中庸之道,是一项伟大的真理。

决心与自尊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自己、对伙伴、对可以得到的机会有信心。

目标越有价值,越容易按成功的原则去实现。缺乏热诚及专注的贡献,就不可能达成任何值得追求的目标。

希尔十分肯定这项真理。这项真理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也没有加上任何个人的意见,如果要提出一些成功的例证,惟一能提出的见证,就是你自己。你可以身体力行,印证这些成功的法则。

如果你还需要更具权威性的理论根据,可以参考基督、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子、爱默生的教义和哲学。

因为有决心,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黄金法则。4000年来,人类把黄金法则当成行为的准则,遗憾的是,却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精神,只是当成一项道德的规范。

这项法则是:种什么因,收什么果。如何对待别人,种的是善因或恶因,最后都会报应到自己的身上。如果知道这一项法则,在与别人的互助中,就会公平且公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一个人可以欺负别人,但是根据黄金法则,最后自己会尝到恶果。这项法则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善恶因果,所有的思想,最后也会回到自己的身上。

因此,除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别人更必须存着仁厚之心。一个人所有的思想及言行,造就全部的自己。因此,为别人提供有利的服务,善意地对待别人,对自己一定会有帮助;相对的,处心积虑地伤害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内心的平静。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人,排斥其他不同类的人。如果想要结交善解人意、仁慈、慷慨、成功的人,自己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只有自己能够选择。

人的潜在能力实际上是不可限量的,只要有信心、肯吃苦,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工作,就一定会有异乎寻常的表现与良好的结果。西方有句谚语,叫做“自助者天助”,换而言之,上帝只帮助那些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它告诉我们,如果希望堂堂正正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要有自立、自强的信心、决心与行动,否则,就难以在社会上生存。

1952年,在美国诞生了一家能力开发公司,该公司招收员工的标准是:必须是残疾人;具有行动的能力,能够自己活动,具备工作的意愿。

公司的创办人贝斯卡莱本人,就是一位先天性的残疾人。但他并未向命运屈服,而是坚信:身体残疾者,只要自信、自尊、自重,只要志不残,就能够通过开发残留于体内的能力,如同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正常人一样获得自我确证和自我实现,而不必靠他人的救济。贝斯卡莱通过不屈的奋斗,博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承认,发展成了一位比普通人更富有能力的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