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沉住气,成大器:领导者做人做事的5项修炼
2725700000056

第56章 沉住气,洞察机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2)

最佳的方案确定后,就要制订计划开始实施方案,积极贯彻实施。这是使决策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过程。

为了做好决策方案的实施,必须把决策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向企业下属公布,动员下属为实现既定目标作出贡献。在实施过程中,决策者要做好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

第六,效果评估。

在决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还要追踪检查,及时反馈,不断地修正原方案,使其更加完善。决策方案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对方案的评估、修改和完善过程,也是对决策本身的深化过程。在方案执行完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借鉴。

沉静思考,探索决策的方法,完善和提升决策

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果断。

现代企业要求决策具有一定的效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决策时的犹豫不决、有意或无意的拖延常会降低决策的效率。在犹豫不决时,决策者首先要找拖延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着手改进。

可以首先列出几个悬而未决的决定,然后认真分析,看这些问题为什么会进入决策系统,是从哪里进入的,并且要找出共同的原因。接下来要判断问题的解决是否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如果是,就立即动手解决,如果不是,问题的解决还要依赖其他人的支持。这时可以设法制造一个能使决策过程的改进迫在眉睫的事件,并且要准备与对改革有最大影响力的人公开对话,不要漏掉每一个对改革有影响的人。可以将自己的改革建议与理由写成文稿,并举出特例,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自己的改革建议应包括两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在改革决策过程的方法中,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1)组建高效率的团组,以便依靠团组的力量形成更好的决策方法。这个小组应当反映那些使决策过程被拖延的各个团组和部门的状况。

(2)使重大决策的范围缩至最小。这个范围应能保证取得很大的成功,以便树立信心,为下面的改革提供支持。

(3)下调决策制定的层次。发掘企业中的能守信、有责任心、高素质的人才,给予他们相应的决策权,同时也要有制衡机制,防止这些人才作出对企业不利的决定。

(4)把决策过程划分为逐步递进的小步骤。让决策者作出第一阶段的决策,给予他们制定决策的机会,培养他们制定决策的能力,注意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介绍情况,提供建议。当他们成功地制定了决策时,鼓励他们。

在你设法改进决策过程时,还要注意以下的问题,以免出现差错。

首先,你不要把犹豫不决、拖延看作是别人的过错,不然就没有人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认真分析几个决策过程后,你会发现,事先准备的充分与否,呈报时的陈述方式都会对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阻碍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培养每个人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重要的信息引起别人的注意,怎样写文稿,怎样将自己的想法、计划、提议或报告向读者明确清晰地阐述。

其次,要注意是否是全体下属都有躲避行为。如果是,就让大家共同讨论,想办法使全体下属学会采取行动,迈出前进的步伐。最好的办法是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设想如何采取办法抛弃对躲避行动的容忍。

第二,凭直觉。

从前,几乎每一种主要的MBA的培养计划,都集中于向学生教授大量的决策模型。推动这一方法的指导原则似乎是如果不能使之定量化,它就不存在。

不过,这一理性决策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复杂多变的,理性模型的本质在于用系统性的逻辑取代直觉,以大量固定的模型来预测和决定一些未来的事,这可能会有很大的偏差。所以,直觉决策正在赢得商学院和管理人员中许多新的追随者们的青睐。专家们不再不加分析地假定直觉的运用是制定决策的一种非理性的或无效的方法了。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开始相信,理性分析有了被强调得过头的趋势,在某些情况下,决策制定能够通过决策者的直觉来改善。

直觉不是要被理性分析所取代,而是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决策开始时使用直觉,决策者努力避免系统分析问题。他让直觉自由发挥,努力产生不寻常的可能性事件,以及形成从过去资料分析和传统行事方式中一般产生不出的新方案。而决策制定结尾的直觉运用,有赖于确定决策标准及其权重的理性分析,以及制定和评价方案的理性分析。在目前,领导者最有可能使用直觉决策的八种情况如下:

(1)存在不确定性时。

(2)极少有先例存在时。

(3)变化难以科学地预测时。

(4)“事实”有限时。

(5)事实不足以明确指明前进道路时。

(6)分析性数据用途不大时。

(7)当需要从存在的几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而每一个的评价都良好时。

(8)时间有限,并且存在提出正确决策的压力时。

第三,模糊思维方式。

现代科学证明,企业经营决策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大量的模糊问题,采用模糊思维方法进行决策是决策者的一项必备能力。

所谓模糊思维,首先,就其思维的对象而言,它是关于模糊事物的理性认识。越是复杂多变的事物,模糊思维发挥作用的可能性越大。模糊思维的逻辑基础是模糊逻辑,使用模糊概念判断和模糊推理进行思维。其次,就其思维的方法而言,它虽然不像精确思维可以作精确的定量化、完全形式化表述,编成严格的程序,由机器来模拟再现,但它也有量的特征,有形式结构和逻辑顺序性,用近似的模糊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形式化、数量化处理,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综合。

模糊思维是人脑思维的一个特点,也是其优势,这是电子计算机远不能比拟的。人脑能按并行线路进行平行的、整体的思维活动,它希望同时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进行加工处理。虽然只能达到相当低水平的精确度,但却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同样,现代企业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如果一切按定量精确计算,反而会贻误时机。相反,学会运用模糊思维方式却往往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反复认证,提高决策准确度,把错误率降到最低

钢铁业巨头肯·埃佛森说过:“从哈佛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可以说是不错的了,可是他们所作的决策有40%都是错误的。最糟糕的领导者作出的决断则有60%是错误的。”在埃佛森看来,最好的和最糟的之间只有20%的差距。即使经常出现差错,也不能因此就惧怕作出任何决策。埃佛森认为,“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作出种种决策。不作决策,也就无所谓管理。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一种强烈的自尊心,积极地敦促自己少犯错误。”

第一,掌握正确的思路。

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思路,决策者完全可以把错误率降低。正确的思路即是对决策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处理棘手的问题一定要格外谨慎。身为决策者,尤其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决策时务必全面掌握信息,参加竞争必须谨慎。有时候出于种种原因,决策者还没来得及掌握全面的情况,就不得不凭直觉作出各种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极可能是错误的。

(2)切莫过分自信。自信给人勇气,使人作出大胆的决策。过分自信则是自不量力,毁人毁己。在体育界,这样的事例不少。

一次,一位富商想买一支球队。当时要价特别高,而他认为只要有钱什么都不用担心。过分自信迷惑了他的视线,使他看不到球员的巨额薪金和日渐下降的电视收视率,作这样的投资实在不如把钱放在银行里。然而还是有人在不断地下赌注,收购球队。过分自信使他们觉得自己承受得起这种昂贵的消费。他们相信风水会变,自己不会惨败,但结果往往是,他们一败涂地。成功的决策者绝对不会高估自己,他们会三思而后行,绝对不会为似是而非的好消息盲目乐观。

(3)不要墨守成规。许多人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往往只凭经验,不去想想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会凭几年前的失败经验告诉你:“老兄,5年前我就这么做了,根本行不通。”他们没有想到,5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以前不适用的做法现在没准是恰逢其时。

还有一种人,他们死死抱住以前的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顽固地认为“这个方法5年前有效,现在当然还有用。”在他们眼里,世界是静止的。

朱利安·巴赫年轻时在《生活》杂志做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天,他与一名从纳粹集中营逃出来的罗马尼亚小伙子共进午餐。小伙子靠在纽约大都会剧院门口兜售演出纪念品为生。当时剧院正上演著名指挥家索尔·赫罗克指挥的芭蕾舞剧。

那是个5月的星期二,天气晴朗。演出票销售一空,小伙子的纪念品也全卖了出去。又过一个星期,还是星期二,天气依旧晴朗,剧院上演着同样的舞剧,演出票又销售一空。可这一次,演出纪念品却几乎一份也没兜售出去。

演出结束后,小伙子在剧院走廊上遇到赫罗克,告诉他自己实在想不通原因。赫罗克的回答出乎意料的简单,“因为这是另一个星期二。”

因此,每当你作出新决策前,千万不要犯墨守成规的错误。不要以为你以前失败过现在还会失败,也不要以为,你以前成功过现在还会成功。

第二,避免误导。

并非做任何事,作任何决定,都能保证没有一点失误。每个人都一样,常常在情况不明之中作出错误的决策。容易使人产生错误而被误导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况不明。有位领导从不认为与之打过交道的人都要记住自己的名字。每当第二次见面时,如发现对方已记不起自己时,总是主动上前自我介绍,以避免重提过去的事使人感到难堪。

类似情况时常在商务谈判中出现,有人因为初次见面的拘谨而不好意思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就参加谈判,甚至不认真思考就匆忙决策,而没有仔细反省一下这样妥当吗?

(2)真理并非在多数人手中。靠团体的意见来决策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在讨论中,坐在会议室的人都讲同样的话并不是件好事。这里面必然有其他因素作怪。当老板讲完或同仁发言时,迫于老板的威严,不愿与同仁争执而伤和气,不少人总是予以附和,讲出雷同或不痛不痒的意见。这往往会使会议主持者和决策人难以了解真实情况,靠此作决定自然会脱离实际。

这种随大流的思想,不过是犯了多数人的想法不会错这种认识上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听取大家的意见后,经过论证和思考,等人都走后,自己再作决定。

(3)别为美妙的饰词迷惑。有两个投资合作项目,一个成功的机会是80%,另一个有20%失败的可能,你选哪一个呢?实际上这两个项目成功与失败的机遇对等,只不过前者只提成功,后者强调了失败。但常理中,多数人总会选中前者,原因很简单,成功的字眼顺耳,使人兴奋。精明的销售员会用自己口才去向顾客描述产品的优质、齐备的功能,以讲“好”来推销。但聪明的顾客将不会为这表面现象和推销技巧所诱惑,他会根据多方面的观察作出自己买与不买的决定。

(4)不过分迷信经验。许多商人总爱用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过去的辉煌已变为历史,不一定就适合当前已经变化了的世界。如果你仍用以前的框框来指导目前的生意,期望从中找到共同之处,那只会使你失去更多认识新事物,把握其特殊性的机会。

(5)不忽略基础数字。当领导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基层的员工在一起交朋友,会使你得到更多的在高级职员中听不到的信息。真正准确的报表应该是来自各个车间工段。有不少领导往往忽视了报表的作用,对来自各方的信息和数字,只要与自己的主张对路,就认为业务上没问题了,而不愿多下些工夫去挖掘更深一层的情报资料。例如,总领导问销售领导“这个月汽车销售情况如何?”销售领导回答:“行情不错,已有50辆车被客户预订了。”如果掌握的信息更多,他就会汇报说这个月销售量与上个月或与去年同期相比情况怎样,与竞争对手比较又是如何。从50辆车的选型看,哪种品牌、哪种价格的车行情看好,应采取哪种促销手段就能卖出更多数量的车等。这些情况,对于每一个承担推销任务的人来说,都应该经常掌握。

第三,谨慎从事。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速度。这是一个做什么都显得比过去要快很多的年代。当然,当今时代之所以发展快,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特快专递、传真、超音速飞机、调制解调器和移动电话等,已经大大地提高了商业生产率,而且提高了我们对信息进行反馈的速度。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高科技和人们趋向于要求我们用越来越快的速度去工作,但是,这种现象本身并不说明这是一种好现象。有人认为,有些事情,如果慢慢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我们应该停下来,平心静气地进行一番思考,然后再做。

例如,聘用人的决定是应该慢慢斟酌后再作决定的。因为,如果你要邀请某个陌生人到你的公司去工作的话,你需要在对这个人有了必要的了解之后再作决定。但是,通常的情况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尽快作出聘用的决定。因为他们迫切需要有人来填补某些空着的岗位。他们通常也不会问这份工作需要他人来代替吗?他们一般也不会重新做一份工作介绍。他们仅仅是在找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填补一下某个职员离职后留下的空缺。

对高新技术设备的配备是另外一个需要等等看的领域,因为等等看的结果要比直接介入好得多。例如,5年前,一台个人电脑要花近万元才能够买到。而现在,你只需要花费5000元就可以买到一台,而且其性能比以前好得多。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压制住要购买这些东西的欲望,等到价格有朝一日降下来以后再去购买。

尽管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慢慢完成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并不这么做。在这里,必须提醒大家,慢慢地完成某些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倾听采纳各方意见,集合百家之长,确定最优方案

领导者应有“从善如流”的胸怀,待人虚怀若谷,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消化。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或者领导人若不能“从善如流”,处世时必容易执迷不悟,刚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