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2725500000022

第22章 家庭食疗与养生(2)

主要是用种子、果仁类食物和容易研磨成粉的中药,如粳米、糯米、薏苡仁、茯苓、山药等磨成粉,加水和白糖揉成粉团,如含人参、党参、麦芽、橘皮之类不便磨粉者,可用煎水取汁等方法处理后加入。揉好的粉团整形后上蒸笼蒸熟,切威块或条状食用。糕点主要有益气补脾、滋养补虚的功能,如阳春白雪糕、八仙糕、九仙王道糕。

(10)米面食品:

是指除粥饭、糕点外,用米、面粉、干豆为主要原料,或加入其他食物、中药做成的多种膳食。主要有以下的种类:用上述原料烘炒至半熟,经磨粉后用沸水冲调食的粉(糊),如肥儿粉、长寿粉、薏苡仁糊、花生糊;主要用面粉并加入其他食物或中药做成的饼,供烘烤或油煎食,如益脾饼、苏子煎饼;用面粉等加水揉成面块,包肉馅或菜馅做成包子,蒸熟食,如茯苓包子、豆沙包子;用面粉做成面皮,包肉馅或菜馅做成的馄饨,如鸡肉馄饨、椒姜馄饨;用面粉配合其他食物或中药做成的面条,如山药面、苦养面。

(11)糖果:

是用白糖或冰糖、饴糖、红糖加水熬炼至稠厚时,再添加其他食物或中药的汁液或粗粉,搅拌均匀,再煎熬至挑起呈丝状、不黏手为止,待冷后切块即成;有的是在熬好的糖中加入果仁、果脯等,混匀、整形,待冷时切块:糖果供嚼食,有的可含化咽食,如梨膏糖、薄荷糖、芝麻糖、胡桃糖等。

要因人选用药膳食

药膳,是用中药和食物用不同方法烹调而成的美味佳肴,它具有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不同的季节,药膳的配方有不同的差别,夏天炎热流汗多,人体容易消瘦,就必须用清热和增补人体津液、补阴益血的药膳去滋补身体;冬天寒冷则用冬令补品,一般人可用祛寒壮阳补肾、增补人体各种功能的药膳去强壮身体。

不同体质的滋补方法也有不同药膳,消瘦者滋补,可以丰腴肌肉,润肤美容;肥胖者滋补。可以加强身体内的新陈代谢功能,调整内分泌,消导体内过多的脂肪和水分,从而达到消脂减肥之目的。

男人的肾亏病常有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性欲逐渐衰退,肥胖男子的肾亏,多因痰湿阳虚而发生,需要补肾壮阳或祛痰除湿治疗;消瘦者肾亏,多因肝热火旺而不受温补的阴虚而出现,患者想补肾壮阳,反而病情加重,想让身体长胖反而更加消瘦,则可用美味药膳滋补。

姑娘、妇女们的药膳补品,要强调补血、调经、止带为主,美容更为重要,根据不同体质用不同药膳去调经补血止带,则能使苍白蜡黄的脸色变为红润,肥者消脂减肥,瘦者养阴长胖,从而达到保健美容之目的。

小孩的滋补主要在于健胃消食,使之能增加食欲,多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长身体。

老人的药膳滋补,主要补气滋肾,抗衰老,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怕冷者壮阳,怕热者养阴。

人们可以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去调补身体,祛除疾病,美容抗老,延年益寿。既增加了营养,饱尝了口福,又达到了滋补治病之目的。

食疗养生的原则

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即是说,如果以延年益寿为目的,首先考虑用食补疗;如果以矫正体质偏颇为目的,则首先考虑用药补的方法。下面分述之。

常人宜食补

食补是利用食物的不同属性和营养成分强壮身体,以达到促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目的的方法。

所谓常人,就是指身体完全健康,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处于不完全健康,但又没有形成患病状态的人。后者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更需要进行饮食调养。食补之品,一般性味较平和,补益力和缓。所以。一般常人、年老体弱、先后天不足、病后康复等,都可采用食补的方法,通过日常饮食,针对人的体质强弱和脏腑阴阳的特性,根据食物的性味功能、营养价值,合理配膳进食,增强身体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能力。正如《养老奉亲书》所说:“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孙思邈也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法,极养生之术也。”

药物有药性,食物也有食性。食性和药性一样,分为寒温热凉和辛甘酸苦咸等四性五味。因此,每种食物除了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外,又都具有与药物一样的性味功能。对常人的食补就是利用食物的双重作用,既增加了营养,又利用食物的不同性味,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增强体质,抗病延年。

常人食补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合自己的口味,要贯彻“胃喜为补”的原则,做到“食物自适”。切忌蛮补,造成腹满腹胀、食欲减退;或者由于过分增加营养,热量过多,形成肥胖症。

体质偏颇用药补

药补,就是利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或补益剂,调补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以增强体质、防病抗老的方法。

药补在我国历史悠久,历代中医文献记载了不少补益药物和方剂。据统计,仅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所载的1892种药物中,明确载有“耐老”、“轻身”、“延年”、“增年”作用的就有170多种,目前比较常用的仍有百余种。

药品之补,功效明确,多具有补偏救弊的作用。因此,一般仅适用于具有明显的脏腑、阴阳、气血不足指征者。在使用时,必须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进行辨证,有针对性选择相应的方药。具体运用时,应遵循因人因时制宜的原则,做到合理补益,切忌滥用补药。

因人而补,是指药补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而内在、外在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因此,用补药的品种、剂量和服药的时间也就不可能相同。一般说来:①精不足者,宜选用阿胶、紫河车、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②阴虚者,宜选用熟地、首乌及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③阳虚者,宜选用附子、肉桂及金匮肾气丸、龟龄集等。④气虚者,宜选用人参、黄芪及四君子汤、十全大补丸等。⑤血虚者,宜选用熟地、白芍、当归及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中医主张气血要同补,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适时而补,是指荮补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季节进补。中医学强调“人与天地相应”。同样,进补也应根据个人体质与四时气候来选择进补方法。一般说来,应用中药进补应以三九严寒季节为佳。这是因为冬季是万物潜藏的季节,人体也处于生理功能抑制或低下的状态,此时用药物进补,可以促进入体功能活动,增进脏腑活力;另外,中药补品大多为温热之品。此时进补可增加热量抵御外寒侵袭,而其他季节则有“火上加油”之虞。

虽然三九严寒季节为进补最佳时机,但也应分别情况,具体对待。如炎热夏季,除饮食调节外,还可适当地选用一些性微凉、有益气生津、健脾胃作用的滋补药,如党参、太子参、白木耳、山药、大枣等;秋季干燥,宜选用党参、生地、天冬、麦冬、沙参等润煤生津。

食补与养生

人身脏腑有阴阳属性的不同,人的体质也有差异,在进行食补时要掌握或了解食物的性味,然后根据体质特点进行食补。

中医食补有“以脏补脏”的理论,人为食用动物身上的某部位或某脏器,可起到补益人体相应部位、相应脏器的作用,如肺虚以肺补之,心虚以心补之,肝虚以肝补之,等等。

根据“以脏补脏”的理论,对于由心虚导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可食用动物心脏以补之,常用的是猪心;肝虚,肝血不足导致的贫血、目疾、肝病可食用猪肝以补之;胃肠疾病可食用猪肚以补之;肾虚腰膝酸痛、小便频数、遗尿等可食用猪肾以补之;甲状腺疾病用羊靥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由于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较高,故不宜长期食用,以免造成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药补与养生

药补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辨证,选用相应的药物补益:

常用滋阴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玄参、石斛、五竹、百合、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电板、鳖甲;常用中成药有六昧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助阳药: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菟丝子、韭菜子等;常用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等。

补气药: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自术、甘草、大枣、黄精等;常用中成药和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等。

补血药:有熟地黄、何首乌、当归、白芍、阿胶、桂圆肉、桑椹子等;常用中成药和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

心阴虚:常用药物有天冬、麦冬、玉竹、玄参、生地、丹参、当归、柏子仁、首乌、枸杞子、龟板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天王补心丹。

心阳虚:常用药物有人参、附子、肉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药和方剂有参附汤、四逆汤。

心气虚: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茯苓、炙甘草、人参、五味子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四君子汤、养心汤等。

心血虚:常用药物有当归、熟地、白芍、桂圆肉、枣仁、柏子仁、胎盘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归脾汤、朱砂安神丸等。

肺阴虚:常用药物有麦冬、天冬、生地、沙参、玉竹、黄精、百合、阿胶、天花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

肺气虚: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紫河车、蛤蚧、胡桃、冬虫夏草、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六君子汤、人参蛤蚧散等。

脾气虚: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薏苡仁、茯苓、大枣、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

脾阳虚:常用药物有干姜、附子、益智仁、肉豆蔻、砂仁、白豆菜、川椒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桂附理中汤、附子理中丸等。

肝阴虚:常用药物有生地、熟地、白芍、首乌、山萸肉、女贞子、旱莲、枸杞、龟板、黑芝麻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

肝血虚:常用药物有生地、熟地、白芍、首乌、阿胶、紫河车、鸡血藤、枸杞子、酸枣仁、川芎、大枣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四物汤、归芍地黄汤。

肾阴虚:常用药物有熟地、首乌、生地、枸杞、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天冬、玄参、山萸肉、龟板、鳖甲、紫河车等;常用的中成药或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等。

肾阳虚:常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茸、仙茅、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杜仲、海狗肾等;常用的中成药或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调节饮食的原则

食饮有节

人赖饮食以养身,饮食调和方相宜。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人体气血津液都依靠脾胃来供给,而脾胃的健康与否,又与饮食的数量、质量、配伍、性味以及摄取方法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说与食饮是否有“节”有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谈到的上古之人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经验之一,就是“食饮有节”。“节”就是节度与节制,是指饮食要有规律。饮食规律有着多方面的含义,主要是指: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食物的种类与调和要合理,不偏嗜等。《内经》还对“食饮有节”进行了具体的阐述:①不过饱,不暴饮暴食。《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还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辟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说明经常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不仅损伤肠胃,而且使气血不畅,筋脉郁滞,产生下痢、气逆、痔疮等病症。②饮食宜清淡。滋腻厚味当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丁。”说明不宜长期多食肥甘厚味以免滋生内热,甚至引起痈疽疮毒。③饮食要定时。《灵枢·五味》篇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是说饮食要定时,过时不食可引起元气的不足。④饮食要冷热适宜。《灵枢·师传》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形寒饮冷则伤肺。”说明饮食应冷热适宜,过食生冷不但损伤脾胃,还会影响到肺。⑤忌五味偏嗜。《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说明不知调和五味。饮食偏嗜,不仅会引起多种疾病,长此以往还会成为夭亡的原因。

综上所述,《内经》之所以强调“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原因,就是因为《内经》时代已认识到饮食不节给人的健康及寿命带来的影响,只有科学的安排饮食,才能起到强身健体。促进长寿的作用。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常有天命。”

三因配食

饮食营养应因人、因时、因地之异而有不同的要求。由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别,男女老少之异,因此对饮食营养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饮食观,注意到了饮食宜忌的个体差异性及饮食的选择与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的关系。概括地说:体质属寒的,宜食热性食物;体质属热的,宜食凉性食物,忌热性食物以及辛辣烟酒等;小儿脏腑娇嫩,饮食宜高营养,容易消化,性味不宜过偏;老人体衰虚弱,饮食宜清淡、松软、温热;女子以血为本,饮食应以补阴补血为主,尽量选择多汁多液食物;体质过敏的人。不宜吃海鲜腥发之物,等等。总之,食物的寒热属性和配伍,与人的个体情况相宜才有益于健康,否则容易诱发疾病。正如张仲景(汉代)在《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所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故老年人多阳有余而阴不足。因此,老年人宜食平补、清淡养阴之品,诸如各种水果、新鲜蔬菜、乳品、蛋类及豆制品,不宜食温热助阳之类。若素有宿疾,则对饮食宜忌尤应注意。如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宜饮食清淡,多食五谷杂粮、植物油、蔬菜,忌高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糖尿病患者宜多食新鲜蔬菜及豆制品,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特别要注意忌用各种糖果、食糖、果酱、蜂蜜、藕粉等。贫血病人则宜多食一些滋补的食物,如鱼、蛋、动物肝脏、瘦肉等。

总之,食物气味各异,人体体质有别。因此。对饮食物的适当选择和搭配要注意因人制宜。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饮食的宜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时配食大致可以概括为:春为万物生长的季节,特别遇到少雪温盛的异常气候,不宜过食油腻辛辣之物。应多食清淡之蔬菜及性味甘凉的果品;夏季暑热多雨,应以甘寒清淡少油为宜,如绿豆汤、西瓜等,但切忌过食生冷;秋季气候凉爽而干燥,应以清肺降气、生津养液之品为宜;冬季天寒地冻,适宜温热之饮食,可用牛肉、羊肉等品。

不同的地理环境,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有区别,当然也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食物配膳。

调节饮食的方法

谨和五味

五味,即酸、甘、辛、苦、威,在中医学中则泛指各种饮食物以及它们的性味。所谓“谨和五味”,即饮食五味要适当调配,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