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2693900000032

第32章 同情和理解要争取

求人办事,有时对方推却不办,并不是不想办,而是有实际困难,或心有所疑。在这种情况下,争取对方的同情和理解是非常必要的。人是一个具有恻隐之心的动物,一旦被勾起了同情心,就会怜悯你、理解你,进而伸出他们的手来。

西班牙内战时,一个军官被俘。在即将被处死的前夜,他想了许多。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一股求生的欲望充斥了全身。他想:此时此刻,能救他出去的恐怕只有看守了。于是,他掏出仅有的半截香烟,向看守讨火。在他再三请求之下,看守总算毫无表情地掏出火柴,划着了火。当四目相对时,这位军官向士兵送上了一丝亲切的微笑。

那士兵在几秒钟的发愣后,嘴角也不太自然地向上翘了,最后竟也露出了微笑。后来两人开始交谈,谈到了各自的故乡,各自的妻子……最后,那士兵竟然真的动了感情,并悄悄放了他。

可见,同情心是可以争取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已经成名的歌手,他们常常在舞台上含着热泪诉说着他们过去的艰苦生活。诸如自幼丧父、生活艰苦或者是到处漂泊,还要赡养生病的母亲等等不幸的经历。他们的这种诉说常常能博得人们的同情,能牢牢地抓住别人的心,让别人为他的成名成家在感情上加分。

用自己的经历和身世寻求同情和理解,能在感情上引起别人的共鸣。有了这一点,求人办事就顺利得多。

1.博取同情和慈悲

求人办事,获取所求之人的同情和怜悯非常重要。一旦对方起了同情心,心理防线就不攻自破,就可能考虑你提出的要求,进而出手相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同情心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世界上几乎人人都有同情弱者和怜恤受难者的仁慈之心。利用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可以温暖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愁容和悲苦,可以使对方的感情之水产生涟漪,即便铁石心肠,也会网开一面,伸出热情之手,帮你把事情办成。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报越王杀父之仇,举兵攻打越国。双方交战于夫椒,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吴王俘获。

越王勾践为了保住性命,以求将来有机会报仇雪耻,便请求到吴国当吴王的臣下,伺候吴王。吴王夫差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留他一条性命。

到了吴国后,勾践被吴王安排住在阖阊大坟旁的一间古屋里,每天干一些喂马、扫马粪的脏活。吴王每次出去游乐,勾践都要趴在地上做马梯,让吴王踩着自己的背脊上马,再拿着马鞭走在车子前面。周围的人看到了都取笑说:“看,这是大王的马夫。”勾践听了,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脸上没有丝毫怨恨的神情。

一天,吴王夫差登上姑苏台以后,远远地就望见勾践和夫人端坐在马粪旁边,油然生出同情和怜悯之心。他对太宰伯喜说:“在这种穷困的环境之下还能坚持,真是不容易啊!”

伯喜说:“不仅仅是可敬,更是可怜啊!”

夫差说:“太宰所言极是,我真的有些不忍心去看了,假如他们可以改过自新的话,那么就赦免他们,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吧!”

后来,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有病,赶紧跑来问候他。正好此时吴王要大便,勾践搀扶着他大便后回来,又返回掀开马桶看了看,闻了又闻,然后转过身对着吴王磕头说:“恭喜大王,您的病已过了危险期,再过两天就好了。”吴王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勾践回答说:“我检查过大王的大便,发现大王肚子里的毒气已散发出来了。”

夫差大受感动,说:“你真的仁义啊!比儿子侍候的还好。”不久以后,夫差就送勾践回国了,才有了后来的灭吴之举。

当一个人心生同情之心,仁慈之举就会随之面来。眼泪则是赢得仁慈之举的锐利武器。

在所求的人面前,下一番功夫把自己所面临的困境说得在情在理的,令人痛惜惋惜、可悲可惜。越是给自己带来某种遗憾和痛苦的地方,就越是大加渲染。这样,对方才愿意以拯救苦难的姿态伸出手来帮助你办事,让你终生对他感恩戴德。

唐太宗年间,曹翰因罪被罚到汝州。曹翰苦思返京之策。一天,宫里派了个使者到汝州办事,曹翰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他想办法见到了使者,流着泪对他说:“我的罪恶深重,就是死也赎不清,真不知如何才能报答皇上的不杀之恩,现在只想在这里认真悔过,来日有机会一定誓死报效朝廷。只是我在这里伏罪,家里人口太多,缺少食物活不下去了,这里有几件东西,请您帮忙抵押一万文钱,交给我家里换点粮食,以使家里大小暂且糊口。”说到伤心之处就越发止不住眼泪。

使者回宫如实向宋太宗做了汇报。太宗拿过包袱,然后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幅美丽的画,画题为《下江南图》,画的是当年曹翰奉宋太祖旨意,任先锋攻南唐时候的情景。太宗看到此图时便想起曹翰当年的功勋,心里也是非常的难过,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决定把曹翰召回京城。曹翰打动人心的做法奏了效。

2.寻求对方理解

求人办事,寻求理解也很重要。对一件事,对方不想办,而你却非办不可,只能靠“软磨硬泡”。磨久了,令人生烦,泡久了,使自己受伤,结果于事无补。有时,想法赢得对方理解,也许能找开局面,关键是看你的嘴功了。

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引滦人津工程曾一度因炸药供不上,面临停工、延误工期的困境。领导心急如焚,派李连长带车到东北某化工厂求援。

李连长日夜兼程赶到了千里之外的化工厂供销科,可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句话:眼下没货。他找厂长,厂长忙,没时间听他多解释,他跟进跟出,有机会就讲几句;他软磨硬泡,厂长不为所动,硬梆梆地对他说:“眼下没货,我也无能为力啊。”

厂长给他递一杯水,劝他另想办法。李连长不死心,他喝了一口茶,看到这水又找到了话题:“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从海河槽里、洼淀中收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黄的。”他一眼瞥见厂长戴的是天津产的手表,接着说:“您也是戴的天津表?听说现在全国每十块表中就有一块是天津产的,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用的是天津的表,您是办工业的行家,最懂得水与工业的关系。造一辆自行车要用一吨水,造一吨钢要160吨水,造一吨纸要200吨水……引滦人津,解燃眉之急啊!没有炸药,工程就得延期……”

他说得动情,也在理。厂长理解了他的急切心情,同他聊起来,问:“你是天津人?”“不,我是河南人,也许通水时,我也喝不上那滦河水!”

厂长彻底折服了,立即抓起电话下令:“全厂加班三天!”三天后,李连长拉着一车炸药胜利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