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岁前懂得低头,30岁后才能抬头(全集)
2673200000046

第46章 下篇 30岁后,昂然地抬起头,无所畏惧地拼搏(18)

比如,小B的公司需要招销售经理,在聚会上,恰好遇到老乡的同学小J,小J曾经在德资企业做过销售主管,两人一谈,感觉挺投机,小J最后真的去小B的公司任职了。小G要去一个人才招聘会设摊招聘员工,同乡小L说:“别去了,上次我们公司花了几千元,白打了水漂,不如去人才网站试试看,既省钱又高效。”小G接受了他的建议,通过人才网站出色地完成了招聘任务。

如今的人,工作和生活都有圈子。有一位作家说:“朋友就是拿来用的。”清不清,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喝一个地方的水长大,人不亲水还亲呢。受一个地方的文化熏陶,性格虽然各异,文化却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话间有了乡音,更是万分亲切了……

3.上网结识老乡

科技的发达,让人际往来变得多元而复杂。有的人MSN上的朋友名单上千位,更有甚者,经营的网络商铺居然有成百上千的忠实顾客;而且在网络上一天所结交的朋友,可能比过去现实生活中一年认识的还多。网络交友已经成为时尚和流行,也是实用的“从虚拟朋友变现实朋友”的渠道。

小西独自一人到上海打工,他的家乡在桂林,那儿的人们一般都去邻近的广东打工,在大上海的他难得遇见一位老乡。后来在家乡的某网站上,看到桂林人在上海的QQ群,于是加入进去,才发现其实上海的桂林老乡也很多。自此每天挂在QQ上,和一群桂林老乡聊天吹牛,其乐融融。群里的老乡聚会月月不断,还有各种活动。因为囊中羞涩,他一次也没有参加过。有人在QQ上“质问”,他就说,兄弟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啊!有热心人问,学的是什么专业?给他好一番指教,之后还留下电话,说如果有机会,可以帮着介绍介绍。

小西原以为是客套话。那天突然接到老乡的电话,说某家杂志社招人,说他已经推荐了小西,人家急着要人,然后告诉小西那家杂志社的电话,让小西赶紧联系。小西半信半疑地打了个电话过去,然后就面试,最后竟然就签了合同。

中国的老乡关系很特殊,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脉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实际利益的时候,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老乡圈子”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大多会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抬头的智慧

搞好老乡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交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也许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近朱者赤,多结识成功人士

每一个成功人士在事业成功之前都有一套招纳成功人士的谋略。他们慧眼识成功人士,热诚对待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此相反,失败的人却往往不识他们的重要性,自以为是,小看成功人士,远离成功人士。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有多大的实力和本事,你的事业金字塔终究会土崩瓦解,夷为平地。

那么,对于3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如何结识成功人士?如何获取他们的支持?

1.主动接触成功人士

生意场上,初创业者往往起步艰难,如果能得到事业有成人的帮助,一定会飞得快、跑得远。因此,你的交际圈子中有几位大老板为你“呼风唤雨”是非常重要的,但你这个小字辈又如何与他们接触,并如何让他们喜欢你呢?

首先,必须掌握大老板的社会关系。大公司或知名老板是很难与一般老板会面的,但是,如果能与他们合作或与他们交上朋友,那真是很荣幸也很珍贵的,因为从他们那里你会大开眼界,学到许多平常学不到的东西。

要与大老板交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们的社会关系。大老板是人,不是神,他们有各种社会关系,有各种各样的业务,也有各种各样的喜好和性格特征。特别是现代媒体,经常关注一些大老板的情况,你从中定会了解一二。你可以从他的历史上认识他的过去、他的经历、他的祖辈和父辈,也可以从他的亲属、他的朋友及他的子女那儿认识了解他。

从业务上了解大老板也是一条好途径。他经营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哪些,次要的是哪些,他的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在什么地方,这些公司的经营者是谁,他多长时间会查看分公司、子公司,等等。

从兴趣爱好上了解大老板。他喜欢什么运动、什么物品、什么性格的人,他喜欢或经常参加什么聚会,他休闲、娱乐的方式有哪些,常到什么地方去,等等。

总之,要结交一个大老板又没有机会的时候,你不妨从以上几个方面去了解,总会找到一些机会的。

其次,制造初次见面的氛围。当你发现了或者创造了与大老板见面的机会后,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制造一种特殊的会面氛围。因为,在众多人物中,也许你本身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说不定连话都跟大老板说不上。

在共同出席的会议或聚会上,选择位置时,一定要选择一个与大老板尽可能近的位置,以便他能发现你,并且一有机会便可搭上关系。

同时,要以穿着表现自己的个性,因为与人第一次交往,别人往往是从服饰上得到第一印象。着装要表现个性、特色,给人舒服的感觉。

要针对大老板关注的事予以刺激,要尽快发现对方关心注意何事,找到适当的话题,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刺激对方对自己的兴趣。话语要力求简洁、有独创性,使对方产生震撼,留下较为深刻的第一印象。

最后,适当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赢得大老板的青睐。大老板一般都爱才、惜才,如果你一贯表现出对他意见的赞同,不敢表现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会反感你的。因此,适当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才干,是会受大老板喜欢的。当然,你不能表现得太过锋芒毕露,让人一见就觉得有喧宾夺主之感。

与大老板有过几次接触,并感觉到他对你态度不错,那么别出心裁赠送礼品是联系大老板情感的重要方式。这要针对大老板的具体情况,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委托他人。不一定昂贵就是好礼品,要赠送,就要送他特别喜爱的东西才是。同时在赠送方式上也要别出心裁,从包装样式、赠送方式都要显得别具一格。

写信是交流思想、联系感情的好方式。随着电讯事业的发展和电脑技术的开发,很多人都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联系,很少以书信方式交流了。你用书信方式向大老板请教问题,交流思想,他会感到很亲切,所以这是你结交大老板的恰当方法。

2.有技巧的赞美成功人士

在积累人脉资源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赞美别人是讨得对方欢心的最佳方式。“良言一句三冬暖”,适当的赞美,温暖别人的心,也温暖自己的心,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赞美是一门学问,其中的奥妙无穷。

“赞美”的实质是能抓住赞美的事物的实质。许多人常犯的错误,见了什么都说好,见了谁都说高,有的是不懂装懂,有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语言不到位,说不到点子上去,切不中要害,缺乏力度。在书法展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人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字写得真好!”问他究竟好在哪里,他支吾半天说不出一二三来。或者有人慨叹:“这手字真乃绝活!我一个也认不出来!”如此赞扬,自露浅薄。

做一个赞美者,要懂专业知识。“隔行如隔山”,现代社会中专业分工很细,各专业相对独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如果知识面狭窄,无疑就成了“门外汉”,空怀一颗善良的心,却找不到赞美的话题。

首先,要善于使用专业术语。术语是构成一门学问的细胞,是其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概念。

其次,对某一行要有一定的造诣,你的赞美才会令人接受,并视你为知己好友。

赞美者还要表现独具慧眼。独具慧眼的赞美者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长处和意义。

再次,了解引以为荣的事。人不是历史的符号,但在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又满载着历史记录,其中不乏自己引以为荣的事情。对这些引以为荣的事情,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较高的评价,如果能够得到衷心地肯定和赞美,更是让人高兴和自豪的事。

抬头的智慧

之所以要结交成功的人士,就是这些成功的人比我们优秀,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他们的优秀品质时时刻刻都能使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他们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他们成功的事例能不断地激励我们,如果我们和这些成功者关系非常好的话,这些人还会伸出友谊之手,在关键时刻教我们一招或者拉我们一把。

酒桌宴请,“无酒不成礼义”

人们常说:“欲要抓住对方的心,必先抓住对方的嘴。”酒不醉人人自醉,在与“送”有关的厚黑求人之道中,这方面必须重视。对于既讲究“饮食文化”又好面子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请客”就成了“送”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有句话叫做“无酒不成礼义”,在酒席上趁着酒劲套近乎,相互之间也能敞开心扉,于是,在酒酣耳热之际,相互之间开诚布公的探讨就显得和谐起来。

像这样的友情,可说是“吃”出来的。所以说,“吃”应该算是社交应酬中最重要的人情往来。世间多少的僵局难处,都可以通过一顿刻意安排的饭局来化解,多少互怀敌意的人,也能因一次同桌共餐而握手言欢。有人戏称餐食与共的朋友为“酒肉朋友”,意味着这等朋友是唯利是图的假先生。然而,如果能够慎选朋友,细挑餐宴,再善用“餐桌战术”,说不定使你得道多助的,正是这些人呢!

一家网络公司准备上市,但资金上有点问题。负责此事的副经理找到了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但双方提出的条件相差太大,经过几个回合谈判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网络公司经理非常着急,于是亲自出马到投资公司。对方见是总经理出马,会谈显得略微和善一些。借此机会,请负责人吃饭。席间大家各说东西,不谈公事。总经理把酒打圈,酒至半酣开始讨论公事。各自诉说自己公司的难处,总经理明察秋毫,针对投资公司的为难之处,提出了大的原则……筵席散尽时,那位负责人拉着总经理的手,略有醉意地说:“冯总,看到你的酒量就看到了你的豪气,也看到了你们公司的大好形势。回去我同经理商量一下,希望咱们能够进行合作。”

不久,双方就确定了大的原则,并及相关细节进行了商量,达成了协议。

利用酒席,探查出对方的底牌,再采取相应的对策,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很多人喜欢在酒席上看他人的性格、脾气秉性来确定合作公司的形势,特别是酒为催化剂,能够使人原来的警戒淡化,从而获得情报,见机行事,当然能够得到好的效果。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所以,摸索一下酒桌上的“分寸”,可以有助于增进感情,巩固关系。

有人说,人都是利益的动物。虽然有失偏颇,但诱饵有时确实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如果有必要的话,不妨利用一些诱饵,当对手吞下香饵之时,他将放弃抵抗,乖乖就范,为你所用。同时,要小心别人为你施放的诱饵,切勿因小利而让自己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要想通融事,必先通融人。不先把人“搞定”,就不会把事搞定。而“搞定”人的方法有很多,“投其所好”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世上所有的事都是由人办的。所以,人们常说:“要想谋事,必先谋人。”人不通,事也不通。要想让人为我所用,下套时一定要先看准位置,能够让对方真正满意,他才会甘心入套。如果能够将对方的脾性爱好摸得一清二楚,只要顺其意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场上有句格言叫“无利不起早”,的确,“利”这个诱饵有时确实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只要抓住对方的心理,洞察对方内心的想法和需求,而后讨好他,或者在某件事上给予对方一点好处,投下一个诱饵,对方就会从心理上贴近、跟从你,这时你就可以牵制对方的思想,为己所用了。

清代巨商胡雪岩很善于经商,也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他送礼的高妙之处也正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送别人急需之物。

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求人办事,肯定离不开银子。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时任浙江藩司的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助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致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趁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的却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他的阜康票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后来,胡雪岩为了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做了两件事: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到杭州去的有1万石大米和10万两银子。本来这1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那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与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运往杭州但无法进城,只得将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1万石大米又运至杭州,且将当初购米款两万两银子面交左宗棠,等于是他既回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而又另外无偿献给左宗棠1万石大米。那10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要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清军打仗,为鼓励士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攻城部队只要攻下一座城池,三日之内可以不遵守禁止抢劫奸淫的军规。胡雪岩献出10万两银子,是要换个秋毫无犯。

第二,主动承担筹饷重担。左宗棠几十万兵马东征镇压太平军,每月需要的饷银达25万之巨,当时朝廷财政支出,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钱来做军队粮饷之用,实际上是各支部队自己想办法筹饷。胡雪岩听到左宗棠谈起筹饷的事,毫不犹豫就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尽一分心力,而且当即就为筹集军饷想出了几条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时,左宗棠急于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东西,一送之下,也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正是因为有了左宗棠这个大靠山,胡雪岩不仅生意飞黄腾达,而且得到了朝廷特赐的红帽子,成冠绝天下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可见他是深谙此道的。

送礼的方式有很多种,送钱送物只是一种常规的办法,除此之外办法还有很多,比如你能够解决别人的难题,你能够支持别人的事业,你能够成为别人的合作伙伴——只要你送的东西是别人急需的,别人都会真心地感谢你。